楊占鋒
摘 要:農村初中學生的共性是底子薄,學習的自主性差,再加上大部分學生都是留守少年,而且家長的文化水平本來就較低,對教育不重視,在這些特殊條件下,開展數學教學,要想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任務更加艱巨。下面就結合多年來在農村初中數學任教的經驗和體會,談一些教學方法和建議。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方法;學習習慣
一、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
農村初中的學生,大部分是土生土長的莊稼娃,見識少,知識面窄,認知水平低,所以,他們認為讀書對自己的將來沒有多大用處,而且大多數的農村學生家長,知識水平不高,對孩子的關注度不高,且長年在外打工,對孩子的教育不關心或是想關心而無力實現,甚至還受到讀書無用論的影響。針對這些影響學生學習自主性的負面言論,教師有責任、有義務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
二、在教學中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學習習慣的培養,突破學生學習數學的瓶頸
農村初中學生學習數學時,要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和學習習慣的養成。要將常規方法指導、學習心理指導、學習能力指導等貫穿于整個初中學習階段,解決學生學習數學難的瓶頸問題,最重要的是我們必須抓住以下的五個環節,并持之以恒,學生成績必然會上升。(1)預習。由于初中數學的抽象性、復雜性、綜合性較小學數學有所提高,這就給學生在上課時理解和掌握這些知識帶來了困難。通過預習,學生可以掌握本課基本知識,對難點可以在聽講時有的放矢。(2)聽課。聽課是重要的學習環節,聽課的重點是“想”,要帶著問題進行思考。(3)做練習應先看書,弄清楚每一個知識點后再做題,改變小學時不看書就做題和做題時只求答案不管過程的不良習慣,應注意解答的條理性和規范性。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解題的條理性。(4)復習與總結。復習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理順知識結構,理順本章(或節)知識及其重難點。總結可幫助學生復習知識點,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數學知識連貫性很強,而且一個題目可以聯系到幾個知識點,只有適時地復習與總結,才能便于學生扎實掌握所學知識,有利于知識的鞏固和記憶。另外,學生自己建立一個錯題記錄本,避免在同一問題上多次犯同樣的錯誤。(5)課外自學時注重對數學題目的總結與歸納,力爭做到舉一反三,讓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比如在會做七年級的“已知x-2+y+4=0,求xy的值?”就會解九年級的“已知+(y-2)2=0,求xy的值?”
三、在教學中,運用適合學生學習的課堂教學方法
數學教師均有這樣的體會,多次強調的問題,學生總是愛出錯,我認為是教師在講的過程中所創設的情境使學生不易理解。因此,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應靈活應用課本,以適應農村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創設教學情境。我是這樣做的:
1.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以學生能理解為知識的切入點
由于農村學生基礎普遍較差,而且參差不齊,因此教學應以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和中等生為出發點,選擇合適的切入點進行教學,主要可以采用以下幾種做法:
(1)如果教材中知識的起點比較容易接受,就以教材的引入方式進行教學,以最基本的知識為教學的起點。如“正數與負數”內容,按教材中的設例進行教學。(2)以已學知識做新知識的教學起點。例如,“分式方程”教學中,先由=1的解法,引出解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再由-3+=1的過程歸納解題步驟和基本思想。(3)所教的新知識可通過實驗與實踐作為教學的起點。如在“三角形的內角和”內容的教學中,先讓學生量一量,然后再引入新課。(4)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為起點,通過類比的方法學習新知識,利用新舊知識的異同點類比進行教學。如學習“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時可以先“解一元一次方程”,然后將等號換為不等號,進行類比引入教學。
2.在課堂上讓學生多觀察、多思考,教師多啟發,充分發揮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讓學生自己歸納
數學中的有些定義學生不好理解,不好記憶,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力,讓學生自己歸納、總結,使學生找出其中的規律。如在“三線八角”教學中,學生對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容易混淆,我在一次上課時,讓學生先觀察一下,有一個學生突然說:“老師,內錯角像一個大寫的字母‘N”,我也是茅塞頓開,繼續引導學生觀察思考,他們又總結出了同位角找字母“F”,同旁內角找“[”的規律。我也從中受到了啟發,學生的能力是不可小看的,在課堂上要充分用好這些無形的資源,提高數學教學的效率。
3.課堂上多寫多練
由于農村初中的學生在小學時有一些學校班額較小,剛上中學時一時不能適應大班額教學,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課堂中形成了有效注意時間短、學習動作懶散、不愛動手、不愛思考的不良習慣,因此單調不變的教學模式易引起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分散,要想提高教學效率,必須在此下工夫。所以教學中應不斷地轉換教學模式,讓自學、講解、提問、練習、學生小結、教師歸納等形式交替出現。
4.不怕麻煩,充分運用現代化的教學媒體
有些數學問題,全憑教師的描述部分學生是無法理解的,要借助現代化的教學媒體,把問題活生生地展示給學生。如在講授“全等三角形”的問題時,教師可以將全等的幾種情形做成動畫展示給學生,其效果較為理想。
5.及時反饋
數學學習往往需要多次反復才能準確掌握知識。所以教師對于作業、練習、測驗中的問題,可采取靈活的方式將問題滲透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同時還要隨時調整教學要求、進度和手段。
在新課改實施的今天,為了徹底改變農村教育落后的這一面貌,我們應以“教書育人、誨人不倦”的精神和新課改的理念投入到教育教學中,為農村初中教育的進一步發展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許金注.農村初中數學教學策略之我見[J].新課程:下,2012(01).
編輯 范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