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小群
摘 要:數學是小學相對較難的學科,也是小學生比較頭痛的學科。在進行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善用科學的教學方法,采用導入式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從根本上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學;導入式教學;教學方法
導入式教學是基于新課改理念下提出的一種先進教育理念,旨在改變傳統教育模式,確立學生教學主體地位。導入式教學由眾多有效教學方法組成,一般包括故事教學法,情境教學法、游戲導入法等。
一、故事導入教學
故事導入教學主要是利用故事激發小學生的興趣,在教學中通過故事的形式促進學生激發起學習的興趣。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通過自己的理解加深對新知識的吸收程度。如果教師仍舊采用傳統“填鴨式”教學將使學生徹底失去對學習數學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提高教學效率的最佳方法就是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以講故事的形式引出問題,利用故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聽故事的同時準確理解問題的含義。例如,當下在小學生中最火的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教師可以將其利用到教學中。在進行乘法教學的過程中,會出現一些比較大小的算式,如比較3×5和4×5的大小,比較3×5和4×6的大小。若題目以這樣的形式給出,難以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可以利用講故事的形式,灰太狼進羊村抓捕小羊,剛開始灰太狼與喜羊羊在同一起跑線上,喜羊羊以每秒4米的速度逃跑,灰太狼以每秒3米的速度追趕,5秒后灰太狼能抓住喜羊羊嗎?將學生喜歡的卡通人物加入數學題目中能夠引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帶動學生的積極性。該題中,學生會列出算式3×5=15,4×5=20,20>15,因此灰太狼無法抓住喜羊羊。教師在學生得出答案后可以講解乘式比較大小的規律,教學效率必然得到提升。
二、游戲導入教學
小學生對學習的最初興趣主要建立在好奇心上,并在學習一段后根據個人喜好逐漸出現對不同學科的偏好。對學習的興趣不只是建立在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還包括教學方法是否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教學環境是否充滿趣味等。小學生的天性是玩耍,如果教學能夠像游戲一樣,小學生必將對學習充滿興趣。通過游戲教學還能夠提高小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思維,有助于其后期成長。例如,在進行圖形認識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熟悉的事物舉例說明,如玩具車的車輪是圓形的,學習機的顯示屏是長方形的,魔方的面是正方形的等,通過這些日常生活中小學生接觸較多并感興趣的物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由教師向學生發放道具進行剪紙游戲,讓小學生剪成自己喜歡的形狀,并與大家分享自己的成果,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加深可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還能提高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
三、情境導入教學
小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對新鮮事物都充滿興趣,長期的課堂教學會讓小學生產生倦意,而在教學中加入一些與傳統教學不同的因素會讓小學生覺得很有新鮮感。其學習積極性必然提高。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創設情境,讓小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能夠感受到課堂以外的因素。例如,在進行分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播放生日快樂歌,并利用投影儀播放生日畫面,最后停留在切蛋糕的畫面上。教師在黑板上畫一個蛋糕,向學生講解從中間將其切開,每一份就是1/2,再將其均分,每一份就變成了1/4,并通過多媒體播放切蛋糕畫面,加深學生的理解。
小學數學教學中使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并在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應該善用導入式教學法,促進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展開。
參考文獻:
王磊.小學數學導入教學初探[J].科教研究,2014(2):40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