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冬梅

摘 要 3+2高職本科分段式培養模式下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具有本科英語文化底蘊又既有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高端復合型人才。然而3+2是一種新生事物,暫時還沒有經驗可以借鑒。本文就3+2的大學英語教學方法從詞匯、聽力、閱讀和寫作四個方面進行了摸索和嘗試,被證明是有效的。
關鍵詞 高職本科 分段式培養 大學英語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24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5.061
O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Methods under 3 + 2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Segmented Training Mode
LU Dongmei
(Department of Quality Education, Nanjing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210023)
Abstract The aim of 3+2English course in the mode of sectional education combined college and vocational school is to nurture the talented persons with both high level of college English and application of vocational English. 3+2 is brand-new and there is no reference and experience to be offered. The paper explores the new teaching method of 3+2 English course in terms of vocabulary, listen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 and writing, which is proved to be effective.
Key words vocational school and college; sectional educatio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method
0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轉型期的到來,社會對既有一定理論基礎又具有實際動手能力的高端復合型人才需求增大。3+2高職本科分段式培養模式(以下簡稱3+2)就是順應這種時代發展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它是指高職本科聯合辦學,進入高職學院完成3年學業,經過選拔后升入聯合辦學的本科院校繼續深造2年,取得為社會所承認的本科學歷。2013年,我院首次招收了電子信息技術專業和光電子技術專業的3+2學生。和高職學生比,3+2學生具有更扎實更廣泛的理論知識和專業基礎知識;和本科院校學生比,3+2學生又具有一定的企業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也就是說,3+2學生是具有本科文化底蘊同時又具有高職特色的高級技能型人才。可以肯定,3+2應用型本科畢業生在未來的就業市場前景廣闊。
就英語課程而言,高職英語以職場應用為主,只要求掌握實用詞匯、句型;而本科英語教學要求不論在深度和廣度上都較高職英語深,但缺乏一定實用性。這種明顯差別我們可以從表1中清楚地看出。3+2 的大學英語培養的應該是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
3+2學生的英語基礎比高職一般學生好,仍與本科院校學生的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如果用高職英語的教學模式來施教于3+2學生,難以達到后續本科要求;延續本科院校英語課程的教學模式,他們就會缺乏實踐應用能力。如何因材施教,摸索出一套具有高職特色的3+2英語教學模式,使這些學生經過三年的學習既達到本科院校英語水平,同時又能提高他們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使其符合將來職業崗位的需求,便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
1 教學方法探索成果
筆者在為期一年的探索中,從詞匯、聽力、閱讀和寫作方面得到了如下幾點成果:
1.1 擴大詞匯量
經過筆者調查測試,發現3+2學生的平均詞匯量約為2800個,和本科院校要求的4500個還有一定差距。詞匯對學生的聽、說、讀、寫和譯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是英語大廈的基石和磚頭,沒有一定的詞匯量,聽力無法理解、閱讀不知所云、翻譯和寫作更是無從下手。所以擴大詞匯量是提高3+2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第一步。
為了擴大學生的詞匯量,筆者梳理出高職院校和本科院校所差的詞匯量,從深度和廣度方面做了很多介紹。廣度方面,筆者介紹了很多詞根、前綴(如 pre--,sub--等)、后綴(如--able,--less等)等供學生理解記憶。如前綴sub指的是“低等的,下一級的”,所以讓學生把 submarine(潛水艇)、 subtropical(亞熱帶)、subordinate(下屬)、subsidiary(子公司),和subnormal(正常以下的,低能的)等含有此前綴的常用單詞一起記憶。用這種方法記憶單詞,既提高記憶效率又減少了他們記憶難度。
深度方面,筆者梳理出200個高頻詞匯和積極詞匯,除了介紹其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意思和固定搭配,同時引入職場應用中的另一些搭配和意思。如講解單詞term的時候,除了講解在課文中表示的意思,筆者會引入很多其它常用意思:(1)它可以表示“學期” 如詞組this term(這學期),另外充一個同意詞組為this semester(這學期);(2)可以表示“任期、一段時間,” 所以詞組during one's term of office 解釋為“在……任職期間”,而 in the long term 則為“從長遠來看”,補充同意詞組in the long run;(3)還可以表示“術語”,如technical terms 解釋為“專業術語”;(4)再介紹一些常用的含有term的一些固定搭配,如 in terms of(就……而言),be on good terms with sb(和某人關系融洽),補充同意詞組 get along well with sb、come to terms with sth(妥協,終于接受)等,介紹詞組的同時舉幾個例句加深學生對這些詞組的印象。(5)最后增加一個職場中常用的意思“(契約,談判等的)條件;條款”,并讓學生翻譯“On what terms would you like to pay? (貴方打算用何種付款方式?)”同時拓展講解貿易術語里的付款條件FOB(free on Board的簡寫,解釋為“離岸價”),CIF(cost,insurance and freight 到岸價)和CFR(cost and freight 成本運費價)。由于筆者選取的所教內容資料都是與日常生活或職場密切相關的,所以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該教法不僅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還讓他們對該詞有一個系統性的了解。
1.2 漸變聽力語速
筆者用語速為130詞每分鐘的大學英語四級聽力給3+2學生進行測試,結果發現248.5分的聽力題,他們最高分才152分,最低分僅僅為71分,可以說聽力成了限制他們英語進一步提高的絆腳石。
為了把3+2學生的聽力能力提高到大綱要求的水平,筆者采用了循序漸進法。同時為了活躍課堂氣氛、增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筆者首先選取了一些VOA、BBC 的一些慢語速英語讓學生進行聽寫,激活原有詞匯量的同時訓練了他們手眼耳的協調運用能力。然后再選取一些語速較快的經典原聲電影歌曲(如sound of music,I will always love you等)或電影對白讓學生就對白中所缺詞匯進行填空。最后,選取正常語速的片段讓他們練習,內容涉及職場辦公、職場招聘、銀行貨幣兌換,以及和他們專業相關的一些科技英語,讓他們最大限度地接觸英美文化,習慣英美國家地道英語的表達法,使他們具有一定的實際運用能力。
1.3 增加閱讀策略
隨著詞匯量的增加,學生閱讀方面的速度有所加快,理解能力有所提升。但是如果能增加一些閱讀策略和技巧,則能錦上添花。筆者要求學生,第一遍瀏覽全文,抓住主題句,包括首段、各段首末句、轉折處,推測文章的主旨大意和作者的觀點,屬于閱讀中的泛讀。第二遍則屬于精讀,讓學生分析文章的篇章結構,使他們真正理解如果自己碰到此類文章時應該如何去寫;同時把文章中涉及的不太了解的詞匯記錄下來,課后查好意思背誦下來,以后學生就能系統掌握某一類別文章常用的詞匯,碰到該類型的文章也就不會有很多生詞羈絆;還要求學生會分析長句,教他們“砍”去插入語、各種從句、非謂語形式,來獲得句子主干。
當然每個國家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因此文化差異也阻礙著學生理解力進一步提高,所以在課堂上筆者會有意識地講一些文化差異的例子。
1.4 模仿寫作
3+2學生的基礎比高職一般學生要好,所以作文遣詞造句方面也略勝一籌,但他們的作文也存在很大問題:(1)用詞不準確,他們只會根據詞匯的意思來選擇單詞,而不是通篇考慮語境來選擇合適的單詞。想表達“他重男輕女”,學生會直接把“重”和“輕”用單詞“heavy"和"light"來表示,寫成“He regards men are heavy while women are light"。雖然這句話沒有語法錯誤,卻令外國人無法理解其意思。其實這句話表達的是“男人的地位高于女人”的內涵,所以根據語意義應翻譯成”He regards men are superior to women";(2)中式英語痕跡很明顯,他們總習慣于把腦袋里的中文想法逐字翻譯出來,如想表達“他父親身體很好”時很多同學會不自然的翻譯成“His father's body is strong”, 而正確的應為:His father is strong;(3)甚至還有很多低級錯誤,如標點和大小寫亂用、英語時態單復數用錯、作文結構失誤等等。
為了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筆者采用了介紹格式—背誦范文—仿寫輸出的教學方法,即在課堂上有意識地講解各種文體的寫作格式,如議論文的書寫、職場詢價函的撰寫以及說明文的書寫等等,介紹范文的同時也介紹一些經典名人警句、諺語習語讓他們背誦,然后給出特定的題目讓學生進行仿寫輸出。該教學方法效果非常不錯,對于滿分15分的作文,3+2學生所得平均分從7分上升至11分。
2 結語
3+2高職本科分段式培養模式下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既具有本科英語文化底蘊又有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人才。然而3+2是一種新生事物,暫時還沒有經驗可以借鑒。本文關于3+2大學英語教學方法的嘗試被證明是有效的,學生的詞匯量從原來的2800個上升至3900個,聽力理解力得到增強,閱讀正確率提高,英語寫作也有很大程度的提升。然而該教學方法也有不足之處,需要我們在未來的教學實踐中進行不斷的探索和研究,并進一步完善。
基金項目:本文為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立項項目《3+2分段式培養模式下〈大學英語〉教學研究和探索》的最終成果,項目編號為:YS20140901
參考文獻
[1] 杰里米·哈默.英語教學實踐[M].王薔,陳芳等譯.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1:97-80.
[2] 萬瓊,關長青.大學英語教學中的翻譯教學[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2003(5).
[3] 劉芳瓊.關于大學英語閱讀教學的思考[J].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1.
[4] 王亞菲.基于模因論的大學英語寫作教學模式探索[J].青年與社會,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