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媒體時代“翻轉課堂”顛覆以往的教學模式,主要表現為學生的“學”為主。探究“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概論課中運用的可能性,有助于提高概論課教學的吸引力和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概論課中的應用是應對教學改革做出的有積極意義的探索,使概論課教學改革真正落到實處,切實加強概論課實效性。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翻轉課堂;概論課教學
美國《2014年高等教育地平線報告》(Horizon Report > 2014 Higher Education Edition)指出2014年高等教育內容主要包括(1)加快高等教育教育技術應用的主要趨勢、(2)妨礙高等教育技術應用的顯著挑戰、(3)高等教育教育技術的重要發展、(4)新媒體聯盟地平線項目2014高等教育專家組等四項。
在這些項目中把“翻轉課堂”列為令世人最為矚目的高等教育教育技術的重要發展中列出的三個階段六項技術之首。這足以證明世界的教育領域中越來越接受并越來越重視重視翻轉課堂這一教學模式。“翻轉課堂”也席卷中國教育界。引起各個高校高度關注。教學模式的創新和改革一直是概論課程改革高度關注的核心問題,翻轉課堂是新媒體時代出現的新型教學模式,新形勢下探究“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校概論課教學中的應用是概論課教學模式改革的現實課題。
1 新媒體時代“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析
翻轉課堂(The Flipped Classroom)被翻譯為“反轉課堂”,又被稱為“顛倒教室”。“翻轉課堂”的涵義指的是學生在課前完成知識的學習,在課中教師和學生通過互動的進行課堂知識問題的解答和知識的運用的教學模式。“翻轉課堂”最初來源于美國的一所高中“林地公園”,喬納森·伯爾曼(Jon Bergmann)和亞倫·薩姆斯(Aaron Sams)兩位教師冥思苦想通過錄像的形式形成視頻和音頻的結合給缺課的學生補課。它的實質是借助先進技術手段視頻、幻燈片等,讓學生按照視頻或者幻燈片預先進行自主、探究性的學習的“先學后教學”。這種反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重心”、“角色轉換”的教學模式,強調大學生的全面協調發展,注重學生自主的學習過程。
新媒體時代互聯網的用戶越來越多以及教育領域計算機使用非常普遍,使“翻轉課堂”實現的可能性成為了能夠實現。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采用豐厚的資源,不再是單純地依靠教師的課堂教師來對知識的解讀,這使教師和學生的身份發生了改變。老師最重要就是去引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方法和對問題解決的路徑。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給概論課教學改革帶來契機,促使概論課程的改革面臨新的境遇和挑戰。
2 新媒體時代“翻轉課堂”在概論課教學中的價值
2.1 “翻轉課堂”促使學生自主學習,使概論課教學更高效
“翻轉課堂”教學的實現是學生在課前利用網絡視頻或者PPT首先進行教材內容的學習,掌控自己學習的時間、地點以及相關的學習內容,在課后學生可以對課堂錄制的視頻對教師授課的內容進行再次學習,這種學習狀態是在開心輕松的氛圍中進行,正如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最顯著的優勢是減少教師的講授時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時間增加。“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不僅通過傳統的教學方式向學生呈現學習的內容和學習的任務,而且借助視頻、幻燈片等載體呈現出新穎的教學方式,更加富層次感和趣味感,呈現的方式更加的豐富。這樣的教學模式使概論課課堂對問題的探討更加的透徹,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素質教育也能夠真正落到實處。
2.2 “翻轉課堂”使師生角色轉換,使概論課教學真正得以開展
“翻轉課堂”中,師生的角色發生了重大的轉變,教師從傳統的角色開始轉變,變成是“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的策劃者、設計者。涉及課前的教學內容、視頻的錄制和幻燈片的制作都由教師提前完成。在課中主要和學生以交流的方式來進行教學,學生主要以分組的方式來進行追究疑難問題,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和以往的相比有很大的反差,在交流中,學生真正是課堂的主角,對知識的探究和解答主要是以學生理解的角度為主,真正變成了學習對知識自我延伸。教師對學生小組進行分組指導,引導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在課中的角色就變成了解決問題的引導者、探索者和研究者。培養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中養成團體的合作精神,相互幫助、相互學習。使概論課教學真正的得以展開,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教授”的教學方式上。
2.3 “翻轉課堂”使知識內化加強,體現概論課的教學成效
哈佛大學物理學教授Eric Mazur總結他的教學實驗說:“傳統教學只注重學習過程的第一步--“信息傳遞”,并把這一過程放在最重要的環節,也就是課堂上;但他們忽略了第二步--“吸收內化”,傳統上都把這一過程,放在缺少幫助的課后環節中。結果本應用于師生互動、同伴協作和交流的課堂,常常被教師一個人占用來作知識傳授。”可見,課堂應該是知識內環的重要場所。課堂的知識一般的都是由外化轉化為內化的過程,但是很多的課堂知識停留在外化,而沒有得到內化。概論課堂上,“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重心,注重學習對問題的解答,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教師傳授知識這環節放到了課前,學生在“翻轉課堂”中有更多的時間使知識內化得到強化,掌握概論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增加,教師的教學質量也進一步提高。這種類似于啟發法、討論法對學生課前的學習進一步的加深印象和理解,對學生的問題及時反饋并給予評析是課堂有效性的保證,確保完成教學目標。還可以在快要結束一節課的時候提出下一個學生的內容和任務。使“枯燥無味”、理論性較強的概論課充滿活力,真正體現出概論課的教學成效。
3 新媒體時代“翻轉課堂”在概論課教學中的應用
3.1 轉變教育觀念,提高教學水平
新媒體時代,作為概論課教師不僅與時俱進,而且不斷創新教學模式才能適應高校教學改革的需求。教師是“翻轉課堂”的最重要引導者。對于“翻轉課堂”的認識不僅僅停留在認識上,而是轉變教育觀念,大膽放心讓學生通過自身的學習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但有些教師轉變觀念的時候不能進行實質性的轉變,而是對自身的定位放在“傳道授業解惑”上,對學生的自學放不開,“翻轉課堂”也就無法實現翻轉。轉變教育觀念是指教師深刻意識到,教師在新媒體時代在翻轉課堂中是知識引導者、指導者。同時,提高教學水平,加強對“翻轉課堂”的了解,了解實施“翻轉課堂”的流程、必要的條件、途徑以及方法。結合概論課的教學特點,建立概論課教師“翻轉課堂”的小組賽,發現和培養優秀的概論課程骨干教師。通過制度機制的建立使“翻轉課堂”的教學進一步加強。這就需要教師轉變教育教學觀念的同時,提高自身的理論知識素養,從而提高概論課教學的水平。
3.2 錄制微視頻和導入教學內容是實現“翻轉課堂”的基礎硬件
微視頻的錄制是“翻轉課堂”課前學生進行自學的關鍵手段,學生必須借助這個手段來完成,導入教學內容和教材是課前學習的輔助手段。學生通過這些平臺完成學習進而掌握基本的學習內容,同時也可能存在一定的疑惑。不僅如此,錄制的視頻和導入教學的內容也是課堂上展開教學研討的基本資源,師生雙方課堂上僅僅圍繞著錄制的視頻和導入教學內容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所以,錄制視頻和導入教學內容是實現“翻轉課堂”的基礎條件。當然,視頻的錄制和教學內容的導入是圍繞著概論課的教學目標來進行的,目的是實現教學目標。錄制的內容一定是具有針對性的,并簡潔明了,層次分明,這就需要教師在新媒體時代具備一定的錄制技術和計算機技術,錄制的內容更加的豐富,避免照本宣科,死板、枯燥無味的內容講述,需要對學生有一定研究,側重通過有趣味的方式來展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3.3 建構概論課程學習流程,組織學生做好課前學習的準備
一般情況下,學習概論課的學生一般分為三個不同的階段:第一階段是學生通過課外的知識來理解對概論知識的理解,第二階段是知識的傳遞,教師在課堂是進行授課,使學生對知識有外化的吸收,但并未實現內化。第三階段是學生在課后自我進行內化的過程。但這種學習流程往往停留在第二階段,使第三階段難以實現。原因在于學生在這個階段內化的過程遇到阻礙,失去學生的動機,毫無成就感。而“翻轉課堂”正好相反,建構概論課的學習流程,首先是教師提供教學思路并提供短小精悍的視頻,而且還可以借助網絡平臺進行疑難問題的了解。在課堂上,對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并給予正確的答案或者引導,使學生對完成的學習任務產生成就感而不至于喪失信心。這就增強了大學生對概論課教學內容的內化更進一步。
建構概論學習流程,組織學生做好課前學習的準備。教師正確引導學生課前積極有效自主學習。獨立學習概論教材的內容,結合錄制的視頻以及幻燈片等手段來進行預習,引導學生主動完成教師布置的相關任務。對于疑難問題可以提前查詢資料,把問題列出來并在課堂上匯總到教師這里,在課堂上進行共同探討。因此,教師借助網絡平臺引導學生積極主動課前學習都是成功實現“翻轉課堂”必不可少的先決條件。
3.4 教師教會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學習概論知識
概論課程知識跟生活息息相關,時事熱點新聞都是學生學習最佳的資源,很多學生平常關注較少,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學習概論知識有一個引導。第一,視頻的錄制盡可能是學生感興趣的、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能夠使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充滿正能量的的內容。第二,培養大學生養成自我學習的好習慣,掌握自我學習的方法,獨立完成教學任務。新媒體時代,科學技術飛速發展使教育教學改革深入推薦,而在概論課中嘗試使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是應對改革的自我救贖和自我發展的方式,也是教育教學改革的方向。教師教會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學習概論知識也是在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使學生和教師在這場改革下不是束手無策,而是利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和新媒體時代的時機讓概論課的教學更上一層樓。
3.5 加強大學生“翻轉課堂”課后知識的內化
概論課堂在實現“翻轉課堂”學習后,并不意味著學習的過程就結束了,只是改變了傳統的教學對課堂教學時間的使用,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更新。“翻轉課”堂課后的學習仍然很重要,學生在課后有必要進一步鞏固和加深對概論知識的理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學生對“翻轉課堂”學到的知識理解深度是不同的,而且參差不齊,這就需要學生在課后自主的完成教師布置的課外任務,甚至也可以通過再次觀看視頻和幻燈片來完成。“翻轉課堂”真正實現了教學資源得到成分運用,得到合理的分配,有利于促進概論知識的內化,從而堅定馬克思主義的理想信念,從而發揮“翻轉課堂”最大的功效,真正達到學習效果的顯現。
參考文獻
[1] 余廷忠,聶祥榮,曾凡培.21 世紀大學教學的思考:拓展課堂教學模式的選擇[J].畢節學院學報,2013(8):110-115.
[2]張金磊.“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關鍵因素探析[J].中國遠程教育,2013(19):5964.
[3]卜彩麗,馬穎營.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我國高等院校應用的可行性分析[J].軟件導刊,2013(7):911.
作者簡介
周獻策(1984-),女,廣西,助教,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