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既能培養學生的開拓性思維又能使學生養成多角度考慮問題的習慣,尤其在小學階段,小學數學起到的鋪墊作用更是不言而喻。但是當前我國的小學數學教學現象存在較多弊端,一方面影響著教學目標,一方面制約著學生發展。本文就小學數學的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其優化策略,以期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現狀;優4化策略
從當前教學情況來看,課堂教學一直是學生學習的主渠道。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部分,教師的教學態度與教學質量直接決定課堂教學的質量。尤其對于小學數學來講,小學是學生拓展思維、開拓思路的最佳時機,如果教師不能做好他們的引導者,固執的守舊,死板性教學,將會大大限制學生的發展。新課程標準實施以來,小學數學的教學方面確實發生了不小的改變,但并不是能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這就要求我們要對其總結與分析,以期優化當前教學現狀。
1 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現狀
1.1 不沿用新型教學方式,教學方法落后
在許多教師的執教觀中,應試教育給他們帶來的影響根深蒂固,不擅長利用先進的教學設備,一味遵從口口相傳的死板教學模式,不注意學生的全面發展。尤其在數學方面,數學科目較為抽象,小學生剛接觸數學,枯燥的數字練習與抽象的幾何很難提起學生的興趣,若教師不加以趣味引導,而只是將知識“硬塞”給學生,不僅課堂效率低,也會大大消弱學生對數學科目的興趣,久而久之就會造成偏科。其次,當前的應試教育依然以考試成績為重,許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味的為了應付考試而教學,有的甚至采用題海戰術,給學生布置大量的作業,導致學生壓力過大,對數學學科產生排斥感。
1.2 忽視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對學生的教導只是為了考試而學習,而不斷的做題。小學生正是在成長階段,數學科目本來是一門作為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的學科,教師一味堅持學生多做題的習慣,雖然使學生見識到了大量的題目,但無非都是千篇一律,最終給學生形成了一種固定解題的思維模式,忽略了小學生需要學習的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再者,許多教師對于書上的知識點只是單純的講解,很少將該知識點拓展出去,形成創新性的題目,課下布置的作業也大都是課本上或者練習冊的原題,久而久之給學生在學習上造成短板效應,既學生的固定解題思路練習的非常熟練,簡單的題目上手快,解答準確,而一旦變換題型,就顯得迷茫無知了。
1.3 對學生施加過多壓力,導致學生負擔過重
在當前競爭如此激烈的社會,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對學生的期望越來越高,尤其當前分數反映學習水平的現狀使得學生的壓力過大,課堂上老師的強力灌輸,加上課下家長給學生報名的各種補習班,使得學生身心疲憊甚至形成心理焦慮。再者,也不乏有部分教師認為小學數學的教學內容偏于簡單,不能顯示自己的教學水平與知識底蘊,便說一些不符合小學生接受能力范圍的話,讓學生覺得教學“高深”,如是教學只會讓學生聽得一頭霧水,完全不知老師所云為何。并會因此感覺數學學科難度頗大,學習吃力,從而對該學科的學習灰心喪氣,提不起興趣。
2 小學數學教學現狀優化策略
2.1 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輔助式教學
傳統落后的教學模式之一就是教師處于高高在上的位置來傳授學生知識。為了避免許多學生出現的自暴自棄,見難便退等情況,教師應積極改變教學策略,以學生為主導者,讓學生自主、創新的求學,使學生自己挖掘學習中有趣的東西,充分開拓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教師作為輔助,應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也不能一味放任學生自主學習,就像小樹苗成長一樣,讓它自己成長,但也需扶正它的方向。再者教師也應發揮教師的職能,多做教學實踐,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合理的分配、控制一節課的教學時間與教學內容,避免學生出現“一節課撐死一節課餓死”的現象。
2.2 從簡教學,不給學生造成學習難的壓力
教師首先要把課本“吃透”。所謂“吃透”,不僅僅是單把知識點都熟悉,并且能用學生普遍都能接受的方式表達出來使學生輕松接受。再者,對于課下作業,一定要少而精,而不是一味的采用多做題的手段來使學生強化記憶。教師應多聯系學生家長,共同談論學生的學習存在的問題與困惑。并且要與家長配合好,不要讓家長一味給學生報補習班增大學生壓力。在學習方法,學習空間與學習理念上盡可能保持一致,少給學生學習負擔。
2.3 因人而異,教學方式多樣化
學生的理解能力與基礎水平參差不齊,教師一貫按照學校教學大綱與自己的固定教學方案來進行教學,勢必只適應一小部分學生,尤其對于小學數學來說,一旦從基礎落下知識,將會越學越難甚至會放棄這門學科。教師應多掌握學生實際情況,了解學生掌握能力,多樣化備課,不僅能豐富教學內容活躍課堂氣氛,也能便于大部分學生接受并理解所學知識。若有大部分學生還學有所余,教師完全可以多出幾道針對性強的題目或提高練習題難度,使學生按自己的進度學習,久而久之感受到自己的進步,更能提升學習興趣。例如,在給學生講解比較分數大小的時候,分相同分子比分母與相同分母比分子,分子分母都不相同三種情況。這時將學生分成三組,基礎較差的討論分母相同比分子,基礎一般的學生組討論分子相同的比分母,基礎比較好思路較為靈活的一組討論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情況,這樣分難度教學,因人而異,使每個學生在自己能掌握的難度范圍內解疑答惑,最后每組的同學對自己完成的任務記憶非常深刻,對另外兩種情況,教師再出相對應的習題進行強化,最后使每位同學最大程度理解所學知識。
3 總結
任何一種制度的改革都需要時間,新課程的實施也不例外。在這期間教師與學生有疑問和困惑都是正常的,也會有許多錯誤的嘗試,但關鍵是不能放棄創新和追求,并為此多付出時間也精力,把握跟學習最新的理念、方法等,才能在課程改革上有質的飛躍。
參考文獻
[1]余根建.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略探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08(1).
[2]榻宏蓮.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口[J].科技經濟市場,2007(3).
[3]王永嘩,宋新.農村小學數學教研活動現狀及對策思考[J].學生之友:小學版,2011(9).
[4]蔣靚.從教學方式的角度探究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0(51).
作者簡介
賈星宏(1975-),男,漢族,籍貫四川綿陽,就職于綿陽市游仙區劉家鎮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