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鋒茹
摘 要:目前,初中化學教學多是以課堂教學為主。隨著化學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應依據初中化學的學科特點,大力開展創新教育,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精神。
關鍵詞:教學模式;教學觀念;創新精神
創新指的是人們為實現某種要求,解決某個問題,對已有的信息進行深入分析,突破舊有的事實,從而獲取解決問題的新方式。現在我們的初中化學教學依舊是通過課堂教學的方式進行教學,長久以來沒有進行必要的創新改革。義務教育階段的化學教學就是要從化學學科的特點出發,利用初中化學的新教材優勢,大力推行創新教育,從而達到優化課堂結構,提高教學效率,幫助學生培養創新能力的目標。本文從學校、教師和學生三個角度對初中化學開展創新教學進行一些闡述。
一、學校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
在學校中,對于初中化學的教學模式,一直以來多是以課堂講授為主,要知道化學是一門以化學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長此以往地偏重于課本上的知識講授,很難開展有效的化學教學工作。這樣不利于幫助學生創造性地運用化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化學學習本身就是一門實驗性質的學科,但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學校一味地要求學生努力學習,強調學生多學多練,忽視了實驗教學的重要性,不注重學校的實驗室建立,甚至在有的學校中連教師的演示實驗都省了,教師“做”實驗變成了“講”實驗,學生“做”實驗變成了“記”實驗,忽視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從而使教學工作很難順利進行。所以,在如今的化學教學工作中,學校一定要積極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大力開展創新教育。第一,學校要擴大化學的信息來源,積極汲取最新的教育科學成果,實時地應用到教學工作中;第二,積極組織教師研究新的教學方法,摒棄傳統的死記硬背,埋頭苦干的教法。教師不要一味地講授知識,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使學生自己去發現知識,掌握知識,還要引入實驗教學法。
二、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
教師一直以來的教學基本上都是以化學課本上的知識為基礎,自己為課堂的中心,迫使學生記住專業知識,從而使學生養成必須按照教師規定的方法,規定的思維去學習,絲毫不敢越雷池半步,出現學生的定勢思維增強,而創造性思維變弱的局面,禁錮了學生的創新思維。這樣,學生的學習變成了被動的記憶,沒有了主觀能動性,非常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所以,如今的教師一定要摒棄傳統的教學觀念,不斷建立創新教育的理念,并運用到具體的化學教學工作中。其次,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了解與化學相關的資源以及環境,不能執著于課本的知識。教師還要多給學生普及與課本上化學知識相關的名人故事,讓學生對于書本上知識的來源以及創造者有一個基本的了解,讓學生從中受到感染,從而激勵他們對知識進行深入鉆研,積極培養創新意識。
最后,教師要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化學知識本就抽象,教師要以學生為主,書本為輔,引導學生建立一個由抽象到具體,由現象到本質的思維過程,這樣使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概念以及相互聯系有更深入的理解,而且還培養了學習思維能力和歸納能力。
三、學生積極培養自己的創新精神和能力
創新是要求主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利用已掌握的知識和技能,主觀地去思考探索,從而獲取解決問題的答案,所以說創新能力的培養還要受主題的個性制約。所以,在初中的化學教學過程中,學生一定要注重基礎知識的積累,摸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秉承科學嚴謹的態度,積極開發思維,從而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首先,學生的學習絕不僅限于課堂,一定要增加自己的信息來源,在課下積極地加強知識補充。比如,現在的互聯網高速發展,學生完全可以通過網絡獲取更多的知識為己所用。其次,學生要積極地參加一些社會實踐,不斷地開闊學生視野,學生只有見得多了,交流得多了,才能掌握更多,才能為自己的創新打下良好的基礎。最后,學生要積極開辟第二課堂,觀看化學視頻,舉辦化學講座,動手操作實驗。許多化學實驗不僅只有在實驗中才發生,在現實生活中也常常存在。比如,鐵的生銹,茶壺中白色物質的產生等,在實驗過程中注意培養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和觀察能力。讓自己在實際操作中培養創新意識,不斷培養自己的創新綜合能力,從而提高自己的創新素養。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開展創新教育已然是當今教育的發展趨勢。新的化學課程就是要求學校、教師和學生從社會發展的需要開始,全面開展合作,充分利用初中化學的學科優勢,積極開展創新教育,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促使學生主動理解化學,學習化學,引導其進行深入的科學探究,從而幫助學生培養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解守宗.試述化學教學評價改革的三個動向[J].化學教學, 2001(4).
[2]周明星.試論創新教學[J].教育探索,2001(6).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