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成 石博 王迎勝
摘 要:面對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高校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教學亟需創新,借助于當今互聯網在線教育的發展和有效實施。在理解微課和翻轉課堂概念的基礎上,設計出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嘗試在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中應用此種教學模式。
關鍵詞:微課;翻轉課堂;大學生;就業指導
當今隨著“微博”、“微信”、“微電影”的火熱,現時代被打上了“微時代”的標簽。“微時代”的到來給傳統互聯網應用帶來了前所未有革命性的沖擊,同時也給教育領域帶來了不小的影響,它打破了傳統的網絡教學模式,“微課”教學模式逐漸在教育領域興起。自從全國性的微課大賽之后,眾多媒體爭先恐后對微課進行了相關報道。作為新型教學模式,翻轉課堂由可汗學院的發起人薩爾曼的演講也引起教育者的關注,翻轉課堂和微課同時成為教育者關注的新熱點。
一、微課概念的界定
“微課”的概念由美國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學院的David Penrose于2008年首創,他將其稱為“知識脈沖”(Knowledge Burst)而產生的聚焦型學習。Educause將微課定義為“一節短小的視音頻,呈現某個單一的嚴格定義的主題”。國內微課較早的踐行者和研究者胡鐵生將微課總結為:“以闡釋某一知識點為目標,以短小精悍的視頻為表現形式,以學習或教學應用為目的的教學視頻,通常還包括相應的教學設計、素材課件、練習評測、教學反思核心和關鍵、學生反饋等教學支持資源,構成一種半結構化、主題突出的資源單元應用生態環境”。李玉平認為微課主要以數字故事為呈現方式,倡導利用碎片化學習時間,宗旨是“5分鐘完成一次學習,300秒經歷一次思考”。金陵認為需要將微課與學習單、學生的學習活動流程等結合起來才是一個完整的微課程,其實質是一段視頻記錄的課題教學實錄,是微課程系統的一段學習材料。金陵認為需要將微課與學習單、學生的學習活動流程等結合起來才是一個完整的微課程,其實質是一段視頻記錄的課堂教學實錄,是微課程系統的一段學習材料。
此外,黎加厚、焦建利、張一春、鄭小軍等人也從不同角度分別闡述了微課的定義,給微課以全新的闡釋。
二、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的作為一種概念被明確提出始于2000年。MaureenLage和 Glenn Platt在《經濟學教育雜志》發表了兩篇這方面的文章。J.Wesley Baker在第11屆大學教學國際會議上也發表了一篇相關主題文章。在這幾篇文章中,翻轉課堂作為一個獨立的概念被提出。2007年,美國科羅拉多州WoodlandPark High School 的化學老師 Jonathan Bergmann and Aaron Sams 開始使用視頻軟件錄制PPT并附上講解聲音。他們錄制的視頻上傳到網絡,以此為缺席的學生補課。不久他們進行了更具開創性的嘗試——逐漸以學生在家看視頻、聽講解為基礎,在課堂上,老師主要進行問題輔導,或者對做實驗過程中有困難的學生提供幫助。并推動這個模式在美國中小學教育中的使用。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普及,翻轉課堂的方法逐漸在美國流行起來。從麻省理工學院的開放課件運動開始,大量的優質教學資源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為翻轉課堂的全面發展提供了理論和技術支持。
在我國,各地也相繼開始了翻轉課堂的嘗試,例如:重慶聚奎中學和深圳南山實驗學校的開始了翻轉課堂教學實驗,上海交通大學于2012年推進了在線教育平臺—“南洋學堂”的實施,在校內實驗和推廣了微課程與翻轉課堂相結合的應用,并制度了一系列的教學改革措施來推進在線教育發展。翻轉課堂翻轉的是理念,翻轉的是師生角色,翻轉成以學生為主體的角色,適應了學生的天性,將學習進行了有益的延展;學習不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課堂真正成為師生互動、交流、研討、提升、培養素養的場所。教師在關注學生知識獲得同時更多的重視能力的培養和情感的交流。
三、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通過課前的過關任務、課內的典型任務和課后的拓展任務實現了知識傳遞、知識建構和內化、知識鞏固和拓展。
四、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模式在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教學中的應用
在對微課的定義和翻轉課堂發展歷史的理解的基礎上,參考其他學者的研究成果,設計出教學模式。
1.課前學習準備:課前教師和學生都要完成相應的工作。作為教師要明確課程教學目標,制作學生學習指南、錄制微課視頻、提供測試題、其他自主學習資源及考核評價標準。學習指南是教師為學生提供的課程目標及完成目標要進行的自主學習的內容及方法。任務書根據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指導課程授課計劃而制定的,每個小任務的完成,都是為實現課程總目標服務的。學生課前需要自主學習教師提供的各種課程資源,包括教材、微課頻、數字化學習資源等,理解相關知識要點,完成測試題,并根據任務書的內容,搜集資料,初步完成任務書。
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借助互動交流平臺,如:職教新干線、微信公眾平臺、QQ群等,與其他同學及教師對知識點、任務書等問題進行充分的交流,完成課前學習任務。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從大的模塊可劃分為職業規劃指導、就業教育指導、創業教育指導三個模塊。考核評價標準是實施翻轉課堂的關鍵點之一,翻轉課堂的考核標準相比較與傳統課堂更加注重過程性、全面性的考核和評價,既包括課前學生自主學習進度及學習內容掌握情況的評價,還包括課中學生參與討論、協作學習的情況及課后對知識點和任務書的深入思考與改進的評價。
2.課中教學組織與安排:技術路線:①合作探究階段(小組合作完成)→②個性化指導階段(為每個小組解答疑惑,實施因材施教)→③鞏固練習階段(小組內部總結收獲,鞏固練習課程重、難點)→④總結點撥階段(教師對整節課的知識進行系統梳理、總結)→⑤反饋評價階段。
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中教學組織活動主要是通過引導小組學生進行知識點的答疑解惑、鞏固練習、深入思考、案例分析、小組討論及匯報等環節。是學生能夠將知識鞏固及內化。教師可先對提前學習的共性問題提問,進行答疑。其次對課程知識點提煉、總結,提出每次課完成任務書要注意或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并結合課前搜集的資料,完成任務書。在此過程中,可以分組進行討論,教師對各組在完成任務書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個別指導。也可采取分組進行成果匯報的形式,學生可參與其他小組任務書完成情況的評價,并指出不足之處。最后,教師對任務書的完成情況進行反饋、歸納和總結,并對課中各組成員參與討論情況、團隊合作、協作學習及交流情況以及任務書的完成情況設立評價考核體系。
3.課后活動:組織學生課后對所本次課進行總結,鼓勵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過程、小組合作學習及作業完成情況等進行總結反思,完善每節課的任務書,幫助學生不斷進步。
總上所敘,翻轉課堂模式有讓學生自主掌控學習、增加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互動性和參與性等優點,對于提升學生的就業技能具有有一定的實效。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中的應用與實踐,為本門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 胡鐵生,周曉清.高校微課建設的現狀分析與發展對策研究[J] .現代教育技術,2014.2.
[2]李玉平.微課程:走向簡單的學習[J] .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2.11.
[3]金陵.從聯系中看MOOC、微課和微課程[J] .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3.6.
[5]鐘曉流,宋述強、焦麗珍.信息化環境中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學設計研究[J] .開放教育研究,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