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恩 張瓊羽
摘 要:高校公寓是大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被當做學生的“第二家庭”。隨著不同新文化的沖擊,高校公寓文化暴露出一些問題。本文將以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為例,闡述和諧校園視角下高校公寓文化的建設。
關鍵詞:和諧;公寓;文化;建設
隨著和諧社會的建設,高校的公寓文化也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因為大學生公寓文化能促進和諧校園的發展。豐富多彩的公寓文化活動,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更有利學生們形成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筆者從精神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等幾個方便分析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的公寓文化建設。
一、公寓文化建設的現狀
1.管理制度建設
健全的制度是公寓文化建設的有利保障,經貿學院采用的三級管理機制,即“公寓管理員-公寓輔導員-分管領導”。公寓輔導員主要職責是做好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維護學生公寓的正常學習和生活秩序,深入學生宿舍,了解、教育、關心、引導、督促學生,及時匯報學生的動態,反饋意見和建議,公寓管理員主要是配合學校做好學生的管理。學院還設有公寓自管會、黨員之家等學生自治組織,協助學校管理公寓及開展一些列公寓文化活動。
2.公寓活動開展
大學生公寓文化建設有利于促進校園精神文明建設。經貿學院公寓文化建設工程以“大學生成長成才”為宗旨,以“心美公寓,環境育人”為建設目標,堅持學院黨團引領、學生自主管理的模式,通過“寢室美化設計大賽”、“星級寢室評比”、“成長成才”作為活動的三大載體開展工作:“寢室美化設計大賽”主要是為了創造整潔優雅的學習生活環境,加強學生對公寓的潔凈和安全意識,并且通過大賽能加強相互之間的團結協作精神;“星級寢室”是指建設合格、優秀的星級寢室,有一星、二星、三星等幾個級別,通過星級寢室的評比能發掘優秀典型寢室,樹立榜樣,進一步推動寢室文化建設的健康發展。“成長成才”主題活動旨在激發大學生創新性思維、在和諧的公寓氛圍下促使大學生全面發展,實現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宗旨。
3.公寓文化創新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文化交流方式也在不斷的變化,而網絡早已經成為大學生學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作為高校,只有充分利用好網絡才能進一步提高大學生公寓管理、公寓文化建設。經貿學院專設了“公寓論壇群”、“輔導員微信群”、“寢室長群”等,一是利用這些平臺及時的發布公寓的動態,傳達學校的相關通知,同時也拉進了學生與老師的距離,能全面的傾聽學生的意見或建議;二是網絡就像一個大家庭,能更好的幫助宣傳相關文化活動,能幫助學生跨院系交流,進一步提高大學生參與各類活動的積極性,提高活動的成功率。
二、公寓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1.寢室精神文化建設有待加強。一個寢室的成員中,往往是來自不同地區,家庭背景、經濟狀況都會有區別,所以大家的價值觀念也自然而然會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在平時的學習生活當中很多學生就會出現矛盾等問題,這些就非常的需要班主任、輔導員進行長期的關注,通過一些心理課、寢室文化交流活動提高學生的自身素質,加強寢室之間、舍友之間的團結協作精神。
2.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較差。很多同學往往在寢室里沉迷于網絡游戲,導致成績班級墊底;有些寢室的衛生很臟、很亂,但是沒幾個人回去主動打掃等,這些問題反映出很多學生自我管理的意識非常的差。
三、實踐育人的公寓文化建議
1.提高學生對公寓文化建設的認識
公寓是高校思政建設的重要陣地,而目前90后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還不是很成熟,所以需要學校給建立一個良好的公寓文化環境來熏陶,使得他們能盡快的適應大學生的公寓集體生活,能進一步從思想上認識到公寓文化建設的重要性,改掉自己的一些不良習慣,融入的這個大家庭,并且能夠積極的參加公寓的各項活動,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2.建立和完善相關反饋機制
公寓文化建設中,只有做好反饋機制,才能保證充分的開展。要定期召開公寓管理員、輔導員的會議,通報學生公寓管理、活動開展的相關情況,并進行總結。加強學生意見和建議的反饋,比如可以設立專門的意見箱、咨詢熱線、微信群等,學生可以通過這些平臺,及時的反饋學生生活中的問題、可以給學校公寓文化建設提出相關意見和建議,同時,反饋平臺的管理人員應該及時的查閱呈報這些意見和建議,并作出相應的回應或處理。
3.拓展公寓文化活動
目前,很多高校的公寓文化活動沒有什么創新之處,基本局限于寢室美化、評比等。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比如寢室之間的籃球賽、足球賽、拔河比賽,不能可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同時也增強了學生之間交流。也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書畫、文創比賽等,讓學生開動大腦,展現自我。
四、結語
公寓文化建設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程,是大學生思想政治建設的重要載體,同時也對和諧社會的建設起到積極的作用,需要在物質、精神和相關的制度方面進行有效結合,在建設過程中也會突現復雜的問題,需要有針對性的去解決,這樣才能更好的建設公寓文化。
參考文獻:
[1] 丁笑生.大學生公寓文化建設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4.
[2] 馬長世.德國“雙元制”為何在我國難“生根”[J]. 職業技術教育,20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