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小勇
【關鍵詞】 中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設計;學生活動;教學手段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08—0084—01
一、課堂教學設計要合理,重點明確
“教是為了不教,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教學就是‘教學生‘學。教師的課堂教學必須符合‘學生的需要”。所以精心的課堂教學設計是高效語文課堂的保證。根據《語文課程標準》語文課堂設計首先應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目的。
就語文閱讀課來說,教學環節的設計基本采用“四步導讀”的模式。第一步,初讀課文,感受語言。第二步,再讓學生理解課文語言。第三步,在老師指導下學生精讀課文,讓學生品評課文語言。第四步,在老師輔導下學生進行綜合訓練,學會運用語言。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閱讀實踐活動始終處于課堂教學的中心地位,教師的一切啟發引導都是為訓練學生創造性地進行語言實踐提供服務。老師的“導”與學生的“讀”相互滲透、相得益彰,充分體現了師生間、生生間、師生及教材之間的雙向多邊的互動反饋?!八牟綄ёx”模式符合《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教學理念,這樣的流程設計是合理的。當然,對于不同類型的課文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予以適當調整或刪減,形成靈活的教學風格,但其核心理念是不變的。
二、教學內容問題的設計要做到“趣”、“懸”、 “巧”
課堂提問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啟發學生思維、傳授基本知識,控制教學過程,進行課堂反饋的一個重要手段。它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終,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成敗。教師必須細細揣摩,問到關鍵處,問到有用之處,問到學生心里去,問出水平來,才能更好的促進我們的教學,有利于學生的發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通過問的技巧與藝術,體現出教學新理念。
教學問題設計要“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針對教學內容,適當地引入直觀材料或軼聞趣事或謎語來設計新穎有趣的問題,可以使學生處于一種積極興奮狀態,這樣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就能充分調動起來,并進一步主動地去探索尋求答案。
教學問題設計要“懸”。好奇心是追求知識、探索真理的源泉。教師在設計教學問題時認真分析教材,尋找最佳處創設懸念情境,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從而使學生對所講內容產生一種急于追下去的心理,因而注意力倍加集中,求知欲倍加旺盛。
教學問題設計要“巧”。 現代教學的事實表明:教師通過提的問題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啟發思維,而且好的提問還可以觸發學生潛在的創造能力,因為問題問得巧妙,學生會受教師問題的激發而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新的問題,在對新問題的發掘和解決過程中,學生的創造能力得以不斷加強。這樣,教學就會達到一個新的高度,教學也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加強對課堂節奏的把握和管理
1.課堂上,有的教師剛給學生提出問題,學生還沒來得及思考,就馬上要求其回答,這樣不僅浪費了學生課堂思考的時間,而且有效性很差。這種形式主義的教學方式使無效勞動充斥課堂,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率。有的教師讓學生閱讀課文、討論、交流、做鞏固練習等,不提任何時間和標準的要求,學生漫無目的地閱讀與交流,課堂組織松散,時間利用率低。有的教師只對學生提出比較籠統的要求,學生不明白教師要他們干什么和要他們怎么干,這樣,學生就失去了教師的有效指導。因此,要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和思維空間,要減少“講與聽”,增加“說與做”,嘗試“教與評”。
2.積極實施小組互助學習制?,F階段,大班額的班級授課制也是課堂教學效率難以提高的一大原因。在小班化教學難以推行的情況下,在班內實行小組互助學習可以說是一個最佳選擇。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個性心理特點,可以把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發揮優秀學生的優勢,積極推行學生互助機制,同時,教師通過對小組的學法指導和激勵性評價,進一步提高學習小組的自主學習效果。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體學生,做到因材施教,以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3.推行作業分層布置制度。教師在布置課堂練習和課后作業時,必須充分考慮不同學生的學習水平,做到“不布置死記硬背、機械訓練作業,應布置啟發性、思考性作業;不布置重復性作業,布置可選擇性、層次性作業;不布置繁難偏舊作業,布置實踐性、研究性作業”。
編輯:劉於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