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學辰
摘要: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肩負著的重要使命之一是,在培養學生公民意識的同時,要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這是思品課程一個不可回避的主題,也是思品課程需要長期貫徹的課題之一。在課改的新時期,許多學生對于愛國主義的深刻內涵把握不清,在行動的落實上也不盡完美,需要思品教師在教學中有意識、有針對性地進行貫徹和落實。
關鍵詞:愛國主義 德育教育 素質教育
一、對愛國主義內涵的認識
作為小學教學中的課程之一,小學品社課程的重要性不僅在于要給學生傳授相關的知識,也在于其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意義。在小學品社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小學品社課程德育教學的作用,尤其是需要把愛國主義教育放在一個非常突出的地位。
在教育教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把愛國主義教育放在一個突出的地位,愛國主義教育是全民教育,是每個教師都應該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認真貫徹落實的教學內容和目標之一。
我們所說的愛國主義教育指的是,公民對于自己祖國深厚和由衷的熱愛之情,這個情感的養成,是建立在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基礎上的。小學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關鍵期,是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因此,小學品社教師要立足于小學品社課程,做好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把愛國主義教育貫徹到教學過程中去。
二、教師應加強自身修養,認識到重要性
教師是教育的主要承擔者,因此教師首先要從意識領域認識到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性。愛國主義教育是我國品德與社會課程教育的核心之一,在小學教學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為一名小學品社教師,要加強自身理論道德意識的修養,在課堂教學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為了更好的發揮教師的教育作用,提升理論水平,建議一線小學品社教師在教學、備課之余多多閱讀理論方面的著作,緊跟時代的潮流與趨勢。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更加有利于課堂教學中,愛國主義教育的實施。同時教師也應該密切聯系實際,聯系國家重要的時政熱點,讓學生感受到最及時的國事,這樣的愛國主義教育才是與時俱進的教育。
三、重視校園環境熏陶,建立濃厚的愛國氛圍
在小學品社教學中,為了更好地貫徹落實愛國主義教育,應該進行校園環境的建設。
首先,通過教師的黑板報、學校走廊櫥窗等,宣傳愛國主義精神。雖然,有些內容并不是思品課程教學的內容,但是教師可以與班主任的工作以及學校工作相結合,在學校走廊櫥窗內容選擇上,以及班級黑板報的建設上與思品教學的一些內容相結合,這樣多管齊下,既有利于學生的教育,也有利于愛國主義教育目標的貫徹落實。
其次,多開展愛國主義精神的小活動。思品教師可以利用一些重要的日子,比如國慶節、黨的生日以及建軍節等有紀念意義的日子,開展小范圍的歌詠比賽,朗讀比賽和小作文比賽等,通過多種多樣的形式,讓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愛國主義教育,形成良好的愛國主義氛圍。
第三,要重視教師的示范作用。教師給學生起了榜樣的力量,如果教師能夠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對學生的激勵意義更加明顯。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模仿性比較強,教師的言談舉止都會影響到學生,因此,教師的一言一行都要注意。教師在教學和生活中,都要從自身進行要求,讓學生以自己的教師為榜樣,把愛國貫徹到生活與學習的每一個細節中去。
四、處理好國家、集體與個人的關系
現在的一些孩子從小生活在比較優越的環境中,而且有些孩子是家里的獨生子女,這樣的孩子大多都比較自我,想問題和做事情都要從自身出發。因此,他們的自我意識比較強,在愛國主義精神的貫徹上,這是一個障礙。為了更好地貫徹落實愛國主義教育,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就要引導學生處理好國家、集體與個人之間的關系。
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明確,國家和集體的利益是個人利益實現的基礎條件,雖然,個人利益看似和自身的幸福生活聯系密切,但是如果沒有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作為保障,個人的利益也不能有效地實現。在教學過程中,品社教師不能僅僅給學生貫徹一些空洞的理論,更應該在給學生在說明道理的同時,給學生講解一些言之有物的實例。比如在講解國家、個人的關系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講新中國的成立,是多少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才換來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這樣更能引起學生的共鳴。
五、通過親身愛國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空洞的理論,容易讓學生對知識形成疲勞,也不利于教育教學目標的實現。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應該給學生創造一些實踐的機會。
第一,給學生創造一些參與社會實踐的機會,比如我國有許多傳統節日,許多學生對每個節日的由來典故可能并不是十分的清楚,在講解“端午節”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學生貫徹愛國主義情懷,講有關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同時可以讓學生回家自己動手包粽子,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感悟。
第二,引導學生多參加送愛心、送關懷的活動,我們身邊有一些愛國的老軍人,他們曾經在抗日戰場或者抗美援朝戰爭的過程中奉獻過自己的青春和熱血,由于各種原因,可能這些老人晚年過著比較孤獨和清苦的生活。思品教師可以利用思品課程的教學,開展實踐活動,讓思品課程走出課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給這些老人們送愛心,送關懷,讓學生切身感受到自己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第三,鼓勵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周恩來總理年輕時曾經樹立“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遠大理想,雖然我們不一定讓學生樹立如此遠大的理想,但是也應該讓學生樹立為祖國奮斗的崇高理想,并且教育學生,為祖國奮斗并不一定做驚天動地的大事兒,而是要認識到自己與國家的關系,如果能夠做好身邊的點點滴滴的小事兒,也是在為祖國做貢獻。因此,在思品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好好學習,做好身邊點點滴滴的小事,為將來為祖國多做貢獻做準備。
總之,在小學思品課程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有措施地貫徹愛國主義教育,從小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作為一名思品教師,要重視自身的示范作用,認識到身教勝于言傳的道理,把愛國主義教育貫徹到教育教學的每個環節中。
參考文獻:
[1]程慶紅.加強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幾點思考和啟示[J].黑龍江史志,2010(15).
[2]王恒.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愛國主義主題探析[J].法制與社會,20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