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長林
【摘 要】 作文教學是每位語文教師必須去完成的硬任務,要引領學生走進生活積累素材,培養他們廣泛閱讀興趣,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樹立正確人生觀,寫出真情實感。
【關鍵詞】硬任務;閉門造車;閱讀;是非觀;訴真情;素材
長期以來,作文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也是一個大難點,一到上作文課,同學們就一臉“苦瓜相”,盡管絞盡腦汁,也難以下筆成章,一節課下來,東拼西湊,好不容易湊成一篇文章,卻內容空洞,表達混亂不清,廢話連篇,以失敗告終。因此,如何提高小學生的寫作水平,是當務之急,也是我們每位語文教師必須去完成的一項硬任務,下面談一些自己粗淺的看法。
一、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到大自然到生活中去
在教學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春天的雨點》后,按要求要讓學生每人寫一篇描寫春天景色的作文。依原來的教法,教師在黑板上寫出題目明確要求后,學生就在下面冥思苦想或找資料胡拼亂湊,閉門造車。這次我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去尋找。
在田間地頭,學生望著綠油油的麥苗說它好像給大地穿上了綠色的衣裳;油菜開出金黃色的花美麗極了。師生們來到果園里,有桃樹已經開出粉紅色的花,微風吹來一股股香氣,幾只小鳥站在枝頭上喳喳地叫著,告訴人們春天來了。同學們被春天的美景陶醉了,他們情不自禁地說:“我們找到的春天是一幅多么色彩艷麗的畫卷啊!在這里我們看得見美麗的花朵,聞得見清新的花香,聽得見歡快的鳥鳴。”同學們邊看邊記,把看到的,想到的記下來,回到學校很快就把寫好的作文交到了我手中。
二、加強閱讀訓練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講的就是這個道理。要有意識有目的地培養學生從閱讀中獲取更多知識,學到一些寫作方法。讀文章就是在理解別人的情感,理解了別人的情感才會把自己的情感滲透在文章當中。讀與寫是緊密結合的,在教學中,無論是講讀課文還是閱讀課文,我都要求學生做摘錄筆記,積累詞句,并把文章中的精彩片斷盡量背誦,他們日積月累,書讀多了,詞匯豐富了,表達和寫作能力也就自然提高了。
三、指導學生去發現“真、善、美”,識別“假、惡、丑”,樹立正確的是非觀
正確的是非觀是寫出有品味的作文的前提條件。高爾基之所以寫出了一系列反映俄羅斯生活本質的優秀作品,就是因為他用正確的是非觀、人生觀來觀察和分析人物的本質。小學生的是非觀還比較模糊,他們自覺或不自覺地積累的素材中,哪些東西是假的、惡的、丑的,應該去揭露、去抨擊、去諷刺;哪些是善的、美的、應該去贊揚,這就需要教師去幫助他們識別,然后把自己的認識寫進文章中,他們也就不會再寫出“爸爸讓我給爺爺倒水喝,我放下手中的鼠標心里想這老頭兒真討厭”這樣的話了。
四、養成用心說話、說真話訴真情的習慣
在五年級上冊《憶讀書》一文中,冰心曾說過:“對于現代的文藝作品,那些無病而呻吟,自作多情的文字,我一看就從腦中抹去,但那些帶著真情實感,十分質樸淺顯的篇章,那怕只有幾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動神移,不能自己!”目前在學生的作文中,存在著比較普遍的虛假現象,人是虛的,事是假的,情是浮的,難以打動人。小學生雖然沒有多少生活閱歷但并不代表他們沒有生活積蓄,老師引導他們把自己的喜怒哀樂一吐為快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尤其是些“學困生”一旦說出心里話來,真是滔滔不絕,如老師、家長的冷眼,同學的歧視,一旦打開他們的情感之門,往往能寫出催人淚下、發人深思的文章來。前不久我布置的一篇作文《媽媽的手》,多數同學編造痕跡明顯,而寫的最打動人的是一名平常表現平平的女生,她的媽媽離婚改嫁到別的地方去了,她飽含深情地敘述了和媽媽在一起的幾個生活細節,發出了對媽媽的不解、責問和深深的思念,讀了令我動容。
小學生寫作文的過程實際上也是一個創作的過程。創作就需要把生活素材去加工、去組合,就好像一位名廚,他能用肉、菜通過煎、炸、燜、炒、燉等方法做出美味佳肴一樣。只要我們老師能有目的地去誘導、教育、鼓勵自己的學生進行寫作訓練,善于捕捉他們的心靈,就一定能讓學生制作出他們自己的“美味佳肴”。
(作者單位: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柏鶴學區田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