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琳琳
摘 要:很多的詩詞本身就是一幅活生生的地理景觀畫面,有利于培養學生“畫中有知識,知識融于畫中”的思維品質,使枯燥的地理知識變得有趣、生動、形象、鮮明,從而讓地理知識在學生的大腦中形象地被理解和記憶,讓學生熱愛地理學科。
關鍵詞:初中地理;詩詞;文學素養
詩詞是中華燦爛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她不僅是語言的藝術,而且還包含著豐富的地理知識。我們可以這樣說“細讀唐詩幾遍,地理知識自見”。如果我們地理教師在課堂上適當地運用這些富含地理知識的詩詞,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文學修養,還能為地理學習增添樂趣。
在學習地球自轉時引用毛澤東的詩“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讓學生思考:為什么“坐地日行”?為什么是“八萬里”而非“十萬里”?學生結合已學和現學知識得出答案:因為地球是自轉的,自轉一周為一日,而地球赤道周長約四萬千米即八萬里,所以赤道地區“坐地日行”是“八萬里”而不是“十萬里”。
學生對李白的《朝發白帝城》并不陌生:“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青山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在學習長江時吟誦這首詩,能大大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詩中以“輕舟”沿江下行,來形容長江流速之快,而“彩云間”三個字,描寫白帝城地勢之高,以體現長江中下游之間的斜度差距,突出長江中下游的落差之大,說明長江有極其豐富的水能資源。長江流到四川盆地以東,深切巫山,形成舉世聞名的長江三峽。由于兩岸青山的約束,水流湍急,形成了豐富的水能資源。
我國降水的空間分布總趨勢是降水量由東南向西北遞減,因此從東南沿海到西北內陸呈現出不同的自然景觀。在東南季風區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是“青山隱隱水迢迢”,是“小橋流水人家”;在西北非季風區內,由東向西的水分遞減,形成了“風吹草低見牛羊”“淺草才能沒馬蹄”“一川碎石大如斗”“風沙茫茫大如天”的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自然景觀。
含有地理知識的詩詞還有很多,如“蜀道難,難于上青天”寫出了蜀地山川的雄偉險峻;“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寫出了泰山的壯麗雄奇;“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使學生形象地理解氣溫的垂直變化和自然帶的垂直變異。作為地理教師,在教學上應注意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合理地利用,在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之余,提高學生的地理文化素養,提升地理課堂的文化品位。
?誗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