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銳
【摘 要】自1999年高校擴招以來,應屆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2010高校畢業生人數已達630萬。中國就業促進會常務理事任占忠在2010年大學生就業發布會上明確表示高校畢業生人數只會增加不會減少。嚴峻的就業形勢給大學生帶來了一系列的心理問題,當代大學生思想活躍,積極向上,事業心強,他們志向遠大,滿腔抱負,把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的發展之中。但是,由于我國目前正處于經濟轉型期,知識更新快,信息量迅速增大,使學生的心理壓力加重,出現嚴重的就業心理危機。本文針對大學生就業存在的心理危機提出了一些對策,希望對大學生能夠有所幫助。
【關鍵詞】大學生 就業 心理危機 對策
我國大學生就業問題一直是關系我國國計民生的大問題,也是高校和社會各界不可避免的熱點話題,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在就業過程中面臨多方面的挑戰,于是造成一系列的心理危機。心理危機是由于就業原因而引起的大學生心理不平衡的一種現象。本文通過對大學生就業心理現狀的闡述,分析了造成就業心理危機的影響因素,進而針對這些影響因素提出了一些對策,希望以后能夠為大學生的就業減輕心理壓力。
一、大學生就業心理現狀綜述
近年來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學生們為了增加就業機會,拼命地參加各種各樣的等級考試和資格考試,長期的忙碌致使部分大學生長期處于身心俱疲的狀態,壓力過大,造成學生嚴重的心理危機。自從高校擴招之后,高校大學生日益增加,而社會的崗位需求卻沒有明顯地增加,使得大學生的就業形勢空前嚴峻。有些大學生在踏進大學校門的那一刻起,就感受到了激烈的就業競爭壓力,再加上一些大學生因為社會背景及地位差異,表現得極度自卑,導致心理危機。
二、大學生就業心理危機的影響因素
(一)所學專業與價值觀的困惑帶來的挫折感
大學的專業對于大部分高中畢業生而言是陌生的,所以大部分高中畢業生在填報志愿時都是在教師和家長的指引下填報的,有的是為了達到錄取分數線,有的是為了將來出來靠關系好找工作,有的是盲目追隨熱門專業,而很少有學生是為了自己的愛好而填報的。但當開始學習該專業后,有些學生發現與自己的志向截然不同,從而出現消極怠慢的態度,有的甚至想輟學,只有因愛好而填報該志愿的學生才會積極地學習。而前者則在痛苦的煎熬中度過漫長的四年光景,在就業時定位不準,不知該追隨自己的興趣愛好還是根據所學專業就業,從而產生心理危機。
(二)社會因素的影響
伴隨經濟的發展和教育成本的提高,大學學費年年增加,完成大學學業至少得四萬,這對于一個普通家庭來說無疑是一筆昂貴的費用。所以大學生都有一種回饋父母的迫切心理,希望找到一份穩定的、高收入的好工作。過高的期望值與嚴峻的就業壓力致使學生們的心理落差太大,從而出現一種焦慮的、悲觀的心理壓力。其次,由于每個人家庭背景、生活環境、性格、能力、社會閱歷和機遇是不可能完全一樣的,因而在擇業目標和選擇上不能進行比較。但在實際生活中,大學生滿懷抱負,滿腔熱血,虛榮心強,喜歡爭強好勝,從而造成攀比心理。在就業時,大學生往往忽略這些問題,對自我缺乏正確的評價,不能從實際出發,往往為了找到一份讓人羨慕的工作,而忽略這個單位是否適合自己,不管地區有多么偏遠,從而讓自己失去了好多就業的良機。
三、針對大學生就業心理危機的影響因素提出的解決策略
(一)培養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不良情緒會影響人的身心健康,導致產生過激行為,因此大學生應掌握一些自我調適的方法,如注意力分散法、情緒宣泄法、深層冥思法、放松訓練法、心理暗示法、冷靜療理法和意念控制法。通過有效的調試方法使自己經常保持樂觀、積極和滿意的心態,從而對學習和生活充滿積極的心態。如對于專業與志向不一致的學生,應該采取適合自己的方式,調整消極的心態,讓其轉變為積極的心態,維護心理平衡,消除心理困擾,從而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另外當我們遇到讓自己困惑心煩的事而自己無法調整時,可以去找心理咨詢師,在心理師的指導下,排除心中的憂慮,正確認識自我,把握自我。
(二)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擇業觀
擇業觀是大學生對擇業的目標有比較穩定的看法和態度。樹立正確擇業觀的核心是堅持并立足于社會的擇業取向。大學生在樹立擇業觀時,首先要正確認識自己和社會的需求,將個人理想同社會的價值取向達成一致,認清擇業不僅是為了謀利,更是為了為社會做貢獻,為人民服務。
就業觀正確則會引導大學生走向健康的就業之道,不僅有利于自身的發展,還能更好地為社會做貢獻,為人民服務。反之,錯誤的就業觀則會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也不利于大學生健康就業。
四、小結
人生的道路不是平坦的,每個人一生都會受到心理危機的困擾。要解決大學生心理危機問題,首先大學生要認識到當代社會就業的嚴峻性,其次要認識到就業壓力是大學生踏入社會必不可少的問題。因此大學生要有積極的就業心態,要客觀面對就業形勢,不要盲目攀高,期望一次就業就能定終身,應該認清自己的優勢與劣勢,認定就業方向,同時家庭、高校和社會都應該發揮其積極的調動作用,為解決大學生的就業心理危機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參考文獻】
[1]陳道明.現代社會背景下大學生心理危機及干預策略探析[J].教育探索,2006(6):48-50.
[2]瞿振元.大學生就業指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麥可思研究院.2010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M].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