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矜
【摘 要】隨著我國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以及教育結構的調整,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相關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都已經發生巨大的變化。傳統的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已經難以滿足當前形勢下學前教育專業相關課程教學的需要。本文就學前教育專業中《幼兒衛生與保健》課程的教學設計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從創新教學內容、開展一體化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優化組合三個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深入的闡述。
【關鍵詞】教學設計 學前教育專業 《幼兒衛生與保健》 優化 改革
在職業教育深化改革后,“以就業為導向,服務為宗旨”成為職業教育培養目標。而《幼兒衛生與保健》課程是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專業基礎必修課。本課程是一門交叉學科,以衛生學、心理學、學前教育學等原理為指導,研究托幼機構的保健問題,旨在幫助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對學前兒童健康發展有一個較為深入的了解。它不僅注重兒童的現實保健問題,更注重兒童的健康行為的養成;不僅注重托幼機構環境對兒童健康的影響,也強調學前教育工作者在保教的過程中對兒童健康的維護和促進。可以說該門課程所涉及的知識領域廣,涉及的學科多,這為該門課程的開展增加了不小的難度。如何對該門課程進行優化、改革,從而提高該門課程的教學質量,并達到預期的效果,已成為值得研究的問題。筆者對《幼兒衛生與保健》課程改革有以下幾點見解:
一、課程教學內容創新與改革
一直以來,《幼兒衛生與保健》課程教學都是完全依賴于課本,課本成為教學的唯一參考資料。實際上,課本只是為了方便教師與學生展開教學活動的輔助材料,并不完全等同于教學內容。打個比方,課本的內容就像是支撐教學的樹干,并不是這門課程的全部內容,除了樹干以外,一顆健康的樹木還需要有它的枝葉,而這些枝葉正是需要教學工作者去完善和創新的教學輔助內容。這些需要我們去完善的教學輔助材料,在內容上應該要與課本有所區別,不但要增加課本沒有的常識和技能,而且還要貼近生活,盡量將最近發生的一些病例和解決的方法加入其中,從而達到豐富教學內容的目的。比如將幼兒早期教育的最新理念、健康教育的理論模式等引入教學之中,不斷豐富、更新教學內容,使學生掌握最新的教育理念。在《兒童營養與膳食》這一節內容中增加了一些常見的食物中毒及處理措施等知識,常見的意外事故如燒傷、蚊蟲咬傷、日射病、出血跌傷等基本處理常識。這樣,學生就業后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前提下,就可以馬上進行實務操作,提高就業素質,增強競爭能力。
二、 開展理實一體化教學對課程教學模式進行優化與改革
在課堂教學模式上,“用嘴講是教,用耳朵聽是學,用手干事便是做”。老師怎么教,學生就怎么學,事就怎么做。這些傳統封閉的教學方式,讓老師都感到吃力,讓學生對老師產生依賴,致使學生無法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更無法鍛煉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際上做、學、教是一件事情,做一件事,有時候不僅是用手來做的,還可用嘴來做,用耳朵來做,借助工具來做。有理論但沒有實踐來驗證,或者沒有相關理論的學習而只是老師教什么就做什么,學生很難對所學的知識有較為深刻的認識。《幼兒衛生與保健》課程可以通過開展理實一體化教學把理論學習和實際操作結合起來,幫助學生依靠理論知識來指導實踐,依靠實踐來驗證理論,最終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做學教一體化”教學模式中,“教”的方法是根據“做”與“學”的方法,“學”的方法是根據“做”的方法。以“做”為主,“做”是學的基礎,也是教的基礎。學習的目的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做事,并把事情做成,還要在工作過程中,不斷地創新,才能把事做得更好、更精。在一定意義上,這是對以課堂教學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的一種改革。
三、《幼兒衛生與保健》課程教學方法優化組合
《幼兒衛生與保健》課堂教學中的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有講授法、討論法、直觀演示法、練習法、讀書指導法、任務驅動法、參觀教學法、現場教學法、自主學習法等。教學時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將會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下面筆者從兩個方面進行說明:
1.根據學生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
學生是教學方法的實質對象。因此,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教學方法即“因材施教”,更有利于該門課程教學的開展。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前應該通過各種途徑對所教班級的學生有所了解,大體知道該班級的特點,以便合理地安排教學方法。比如,同樣是在教授《幼兒衛生與保健》課程中的運動系統的相關內容,對于活躍的班級和沉靜的班級所采用教學方法應該是不一樣的。對于課堂氣氛活躍的班級可以采用討論法、現場教學法、自主學習法等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幫助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在該門課程的學習上。相反的,對于相對安靜的班級則可以采用直觀演示法、讀書指導法、任務驅動法等方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根據教學目的和任務優化選擇
教學的目的和任務是教學方法優化選擇的基本依據。例如對于學前教育專業來講,其教學目的和任務是使學員掌握幼兒衛生與保健的基本理論和技能。在向學生傳授幼兒衛生與保健知識和其他基礎知識時,可以采用啟發性講解法、談話法等;在培養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時,可以采用討論法、辨論法等。
可見,沒有哪一種教學方法是適合于任何學生的,也沒用一種對任何學生都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所以,必須根據實際情況的發展變化,靈活地選擇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任志鴻.高中優秀教案[M]. 南方出版社, 2010(7).
[2]朱慕菊.走進新課程叢書·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