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學名著是人類文化的精華。閱讀名著可以啟迪智慧、提升修養,提高閱讀水平、語言感受力和寫作能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閱讀的前提,學生如果沒有閱讀興趣,就收不到良好的閱讀效果。本文闡釋了筆者在教學中如何因勢利導,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關鍵詞:名著閱讀 ?因勢利導 ?激發興趣
前段時間,我們初一年級進行社會實踐,結束了白天緊張的訓練,學生都回到了營房休息。時間已過了十點,營房內還有電筒光在閃爍,為探明原因筆者急忙趕往營房,想一探究竟。推開營房的門,看到的是男同學分成幾組圍在一起,正忘我地玩著三國殺。看到筆者后,學生才意猶未盡地上床休息。事后筆者在班內進行了調查,發現有一半以上的男同學玩三國殺游戲,女同學中也有類似的行為。
三國殺是由北京游卡桌游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出版發行的一款熱門的游戲,該游戲以古代三國時期為背景,以身份為線索,以卡牌為形式,在中國特別是在學生中廣受歡迎。一款三國殺游戲,可以使學生忘記了白天訓練的疲勞,這是因為他們對該游戲產生了興趣,這讓筆者想到了名著的教學。
對于名著閱讀,我們老師不可謂不重視,學校每周安排一節閱讀課,教育局每學期組織一次閱讀考級,可是學生的閱讀現狀卻不容樂觀。這是什么原因呢?這是因為學生沒有閱讀名著的興趣。在他們看來,名著就是深奧、枯燥、乏味的代名詞,他們更愿意看一些卡通漫畫或玩一下網絡游戲。面對這種現狀,培養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已經成了當務之急。
那么怎樣才能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呢?
一、讓學生明確閱讀名著的重要作用
經典名著,因其具有永恒的主題、經典的人物形象、較高的藝術價值而經久不衰。閱讀名著可以啟迪智慧、提升修養,同時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語言感受力、寫作水平都大有好處。語文新課程標準也提出了九年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400萬字的要求,并推薦了閱讀書目。為了落實新課程標準中關于課外名著閱讀的要求,蘇州市中考已明確把文學名著列入考試范圍,占分5分。不僅每年公布3篇必考名著,而且對閱讀文學名著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閱讀文學名著的重要性。因此教師要讓學生明確閱讀名著的重要意義,要讓學生懂得閱讀名著可以開闊視野、豐富知識、陶冶情操,提高語文素養,對自己的一生起決定性的作用。
二、讓學生對名著產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干好一件事的動力。興之所至,才會情之所達,也才能有所意會。只有培養起學生對名著的濃厚興趣,學生才會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閱讀名著中去。在經典名著的閱讀中,教師應該充分發揮榜樣的力量,幫助學生了解經典名著,引領學生走進經典名著,激發學生對經典名著的熱愛。
(一)上好名著導讀課,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名著導讀課好比一把鑰匙,可以為學生打開一扇通往名著寶藏的大門。教師可以在“導”上狠下功夫抓一條線,例如抓一個人物、關注幾個章節來處理,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觸動學生情感,激發他們的閱讀欲望。
例如《水滸傳》的教學可以用學生熟悉的、有感染力的歌曲《好漢歌》引入,以精彩片段的精讀《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帶動整部小說的閱讀。學生在感受到了魯提轄嫉惡如仇,粗中有細的性格后,順勢提出以下幾個問題:1.魯提轄有哪些膾炙人口的故事?2.他是如何被逼上梁山的?教師及時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將這些問題交給學生探究思考,引導學生聯系前后情節進行閱讀、思考,再把結果表述出來。
(二)以“影視閱讀”為引子,激發閱讀興趣
電視是學生走進名著的“第二課堂”,中學生喜歡看電視,教師可以引導他們收看名著改編的電視劇,從而熟悉基本情節,進而讓學生將影視作品與原著進行對比閱讀,在比較中深入理解名著。通過電視這個媒體,再加上教師的引導,激發起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在《三國演義》中曹操被定位為反面形象。《百家講壇》易中天先生說,曹操是一個對歷史有貢獻的兩重人物。曹操是英雄?是奸雄?這是個千百年來褒貶不一的話題。我們可以組織學生收看電視劇中的相關情節和易中天《品三國》,激發學生對曹操產生興趣,學生自然就會產生閱讀的愿望。
(三)課文遷移,拓展閱讀興趣
在學生缺乏課外閱讀興趣的今天,教師可有意識、有系統地課內外結合,擴展學生的課外興趣,讓學生“得法課內,得益于課外”。例如:被譽為“千古良相”典范的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足智多謀、神機妙算、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在學習了課文《出師表》后,再引導學生學習杜甫的《蜀相》、武侯祠楹聯、《誡子書》等。學生對諸葛亮的認識更加深刻,教師就可以趁熱打鐵地引導學生閱讀整本《三國演義》。教師有意識地將課外信息引入課內,又將學生的學習引向課外,拓寬了學生的視野。
(四)選擇、推薦合適的名著
學生的閱讀有其年齡的特點,他們的認知、分析能力參差不一,對作品的選擇、閱讀自然存在種種不足。因此教師就要結合教學大綱推薦一些優秀的書目。
在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之后,學生才會對名著開始有了興趣。教師應根據不同年齡特征推薦學生閱讀相應的名著。初一學生充滿童真和稚趣,閱讀能力有待提高,可以選擇一些童話類的書本,也可以選擇語言相對比較活潑的著作,如《西游記》《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伊索寓言》等。到了初二初三,學生的思維和閱讀能力都有了提高,就可以讓他們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繁星·春水》《水滸傳》《駱駝祥子》《格列佛游記》《朝花夕拾》等,并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讓學生收獲名著閱讀的樂趣
心理學認為,學習成果對學習動機有反饋作用。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新的知識,獲得成功的喜悅,可以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為了使閱讀成為一種持久的自覺活動,教師可以開展各種種類豐富的讀書活動,讓學生收獲名著閱讀的自信心,滿足他們的成就感,也會激發學生對名著的濃厚興趣,實現名著的“悅讀”。
例如,引導學生閱讀《三國演義》可開展如下活動:
1.以小組為單位,組織知識競賽。涉及人物、事件及按情節猜人物等內容。
2.《三國演義》中有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歇后語、成語、謀略,我們可以開展“三國知多少”大賽。
3.《三國演義》人物形象性格各異,栩栩如生,你喜歡哪個?我們可以開展一次演講比賽。
4.“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讀書一定有所感悟,我們可以開展一次作文賽——讀《三國演義》有感。
活動開展后,學生間掀起了閱讀的熱潮,同學間互相交流、詢問老師、上網查詢。種類豐富的讀書活動,既達到了閱讀的目的,又提高了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讓學生體驗到了閱讀的快樂。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也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笨梢?,興趣是學習的關鍵。在當前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引領學生多讀書,讓學生愛讀書,讓學生對文學作品產生濃厚的興趣,以提高學生的素養。
(張春艷 ?江蘇省常熟市東張中學 ?215537)
現代語文(學術綜合) 2015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