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發展,現代企業管理已經進入電子信息的時代。21世紀是互聯網的時代,可以說它已經被運用到了各個領域,近來年,隨著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傳統的會計電算化內部控制手段已經難以適應互聯網的時代,所以會計環境也發生了變化,會計的確認、計量、記錄以及披露都將迎來一個全新的模式。會計網絡化不僅可以為企業內部控制帶來先進的控制方法,也可以帶來傳統會計控制所不能防止的新風險,所以構建網絡環境下的會計內控對每個企業都是十分必要的。
【關鍵詞】網絡環境 內部控制 互聯網
一、網絡環境下會計的優勢
進入21世紀,網絡拓展了人們的視眼,網絡會計也使會計信息的傳播空間開拓了很多。在網絡的環境下,會計數據由以前的用筆記錄變成了電腦記錄,并且由于互聯網技術的存在,會計行為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上的約束。實現了真正的“一體化”工作,這樣可以大大提升會計人的工作效率,而且會計信息能夠及時的提供。網絡會計有實時跟蹤的功能,可以動態的跟蹤企業的最新財務信息,從而可以降低決策風險,同時企業的管理者也可以及時得到本企業的財務數據和相關指標,從而進行分析和得到正確的判斷。不僅如此,在會計信息披露上也會更全面,采用網絡報告方式可以加大財務報表及附注的相關信息的容量,這是以前傳統報告做不到的。采用網絡環境下的會計信息在獲取信息時可以更有針對性,這樣就為使用者和提供者之間創造了更好的交流平臺。
二、基于網絡環境下會計內部控制的變化
隨著網絡技術在我們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網絡技術已被很多的企事業單位在財務部門所運用,使用電算化會計后,使我們的會計數據更準確和及時,而且使會計人員的工作效率大大的得到了提高,所以深受會計人員的喜歡,同時會計在網絡環境下也顯示出很多與以往不同的變化,總結如下:
(一)制度新變化
由于在網絡環境下,傳統的大量的會計工作都將由計算機來完成,這樣就會使會計工作在結構形式上產生變化,不僅如此,由于網絡技術的引入,還會增加新的會計工作內容,這樣就會使會計內部控制的制度加大更多的內容。新的會計內部控制制度要增加以前會計工作系統中沒提到的控制內容,比如,沒有網絡時簽字和蓋章是人工行為的,但有了網絡技術就出現了電子簽章。使原來的方式失去了功效,針對這一點就要制定新的內部控制辦法,與此同時還要增加對計算機會計維護,針對不同的系統和維護人員要制定崗位制度。
(二)環境新變化
傳統的會計核算工作是由會計人員手工完成的,財務報表和數據也都是由會計人員手工編制的,但在網絡環境下,會計報表和相關數據是由會計電算化系統自動生成的,這樣就使會計的內部控制環境變得復雜,企業要想提高電算化會計的工作效率,就要更改原有的工作環境,使新的環境適應會計電算化的需求。
(三)內部控制重點發生變化
會計數據的準確輸入、正確處理以及對會計信息的訪問權限得到較好的控制是網絡環境下會計內部控制的重點要求。網絡環境下電算化的系統職能部門是對數據存儲和處理的主要責任部門,因為只有計算機系統能夠正常工作,我們的會計數據的輸入、處理以及一些內部控制的工作還能順利的開展,因此,我們的重點又會轉移到對網絡系統工作崗位的監管上面來。
(四)對風險評估產生變化
網絡環境使企業的風險評估的范圍加大,而風險評估又是內控的首要環節。網絡可以讓所有有價值的數據以實時和同步的方式在企業內部來傳遞,這樣會減少傳統企業不同級別,不同部門和人與人之間獲取數據不對稱情況的出現。但同時,由于系統的開放,信息的分散,數據的共享使企業從原有封閉狀態下走了出來,這樣就會改變風險控制的方法及內容。
三、對于網絡環境下會計內部控制的環境要求
會計在網絡環境下運行,可以被看作是通過互聯網對企業各類經營活動進行確認、計算和報告,這些功能都要由計算機的硬件和軟件操作系統組成,并由會計操作人員進行操作,所以對運行環境有一定的要求。
(一)企業的計算機硬,軟件設施要完善
因為電算化會計是在網絡環境基礎上運行的,所以會計信息系統是網絡環境不可缺少的部分。這就需要運行環境的硬、軟件設施要完善。計算機硬件是指有一個計算機或是其終端進行專門核算會計工作的,而且要求所用的會計應用軟件要符合國家相關部門發的《會計電算化信息系統軟件基本功能規范》的要求。“軟件設施”就是指要有專業的操作人員,這里的專業操作人員是指不僅有會計專業知識而且還要具備有熟練操作計算機的能力。這樣才能保證及時和準確的向企業的領導者提供他們想要的財務數據和報表。
(二)企業要制定嚴格的監管辦法
由于網絡信息不安全會給企業帶來風險,所以對企業內部控制進行嚴格的監管是十分必要的。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制定硬、軟件安全控制、會計人員日常操作控制和計算機系統安全控制、信息保管控制等制度來保證網絡信息的安全,防止未經許可的非法人員訪問。硬件安全控制主要是保障它的運行環境達到標準,軟件安全控制是對安裝、修改進行嚴格監管,還要進行定期的檢查。會計人員日常操作控制就是加強會計人員的操作規范,對上機時間,用機時間和身份確認和訪問權限要有制度進行控制。計算機系統安全控制就是要定期對計算機進行維護,測試,更應重視計算機病毒的侵入,以保證能正常運行。對于信息保管要求有權限的人才可以對其訪問。
(三)要通過一定時間對傳統核算進行比對
我國的財政部門對會計傳統核算過渡到會計電算化核算要經過不少于三個月的試運行期。在試運行期間不僅傳統的手工核算要正常進行,還要組織人力進行輸入當月的計算機核算需要的當月數據,并且進行分析,看手工核算結果與計算機核算結果是否一致。如果一致說明計算機核算沒有問題,試運行期滿可以放棄傳統的核算方式,如果有問題要及時找現問題所在,并加以改正。
四、網絡環境下會計內部框架的構建
(一)內部環境構建
內部環境是最主要的部分。它為電算化會計提供了全面且深刻的構建基礎。互聯網環境下,會計信息的實時傳遞是企業的基礎,因此會計信息與溝通是網絡環境下企業內部環境的主要方面。
會計法規、企業文化、組織結構和ERP系統是構成內部環境的主要因素。會計法規是從根本上管理會計人員的日常操作行為;企業文化是要求會計人員需要具有的基本素質;組織結構則是一個企業會計內控能得到實行的必要工具;ERP則是網絡環境下會計操作需要運行的平臺。
(二)目標與標準的構建
企業會計內控想達到的效果和基本任務以及對它們的判別標準是會計內控的目標和標準。只有設立好目標,構建好標準后,企業的領導者才能分析出能影響目標實現的事項,這樣才能保證設定的目標和企業的發展目標及風險是否相符。
在網絡環境下,業務目標和IT目標是每個企業會計內控的目標。而業務目標又被分成資產安全目標、經營目標、報告目標和戰略目標等。總的來說,就是要通過內控實現企業的預期目標,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使企業的財務數據真實、可靠并且完整;IT目標是網絡環境下會計內控本身要建設的目標,它要求合法、還要保證經過它處理的數據沒有差錯,保證系統要安全。
(三)風險管理的構建
現在社會,風險處處存在,針對企業來說,風險管理是保證企業內控效果的關鍵,也是內控框架構成的重要內容。風險管理要素中主要包含了對風險的識別、對風險的評估和應對三個方面。這也是企業會計在網絡環境下內部控制框架的第三個層次的內容。不僅如此,在網絡環境下更重要的是要對新風險的識別,因為由于會計電算化系統會長期使用,難免不會因長期使用而引出新的風險,所以要及時識別新風險是非常必要的。
網絡可以給企業帶來新的風險,但與此同時,也會給企業帶來更多新的工具和機會來控制新的風險。企業領導者和操作人員可以通過網絡技術及時發現新風險,通過各種網絡工具分析并解決各種新風險。
(四)網絡環境下對企業控制活動的構建
由于企業是在網絡環境下運行的,這就使信息的環境發展非常快速,針對這一點企業對控制活動必須具備靈活、快速、有效。在網絡環境下,企業的日常采購、存貨、銷售、成本及財務幾大業務融為了一體,企業的經濟活動要按照這五個模塊進行循環,所以會計內部控制活動在網絡環境下要根據業務的循環來設計,要從業務的具體流程中找到控制點,并根據控制點來進行會計內部控制的活動。
針對不同的業力環節確定不同的控制點,比如采購環節控制點有有供應商的選擇、采購合同的訂立與執行等;銷售環節的控制點有銷售的談判、接受訂單、開發票、收款等;存貨的控制點有存貨方面的出入庫、保管、盤點和領用等,針對不同的控制點設立不同的框架,使企業的日常經營能得到全方位、實時的控制。
(五)網絡環境下內部監管的構建
內部監管是企業對網絡環境下對會計內控實施檢查的有效途徑。它包括專項監管、持續監控、錯誤報告、責任追查、自我測評五部分組成。不管怎樣,企業會計內控的監管在網絡環境下主要是依賴于計算機系統和通迅網絡的技術支持。由于網絡環境下自有的風險加大,導致企業會計內部更要加強監管部門的職能。
對網絡環境下的會計內控的構建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這五個部分是有序列的,是相互聯系,密切合作的。它們并不是分散和孤立的。只有它們在一起才能構成一個在網絡環境下完整的企業會計內部控制的架構。
21世紀是互聯網的時代,隨著網絡技術在會計領域的普遍使用,網絡會計這種新的管理模式會讓企業的工作效率提高,實現實時的信息共享,但在這些優點的背后也會給企業帶來威脅。傳統的企業會計內控對網絡會計已經不法使用了,所以在網絡環境下企業對會計內控的建設要從企業會計組織的重新構架開始,然后創立全面的風險管理系統、對網上確認進行嚴格控制等,建立新的會計內控架構來適應網絡環境,使企業的財務信息及數據得到實時傳送,信息安全。
參考文獻
[1]李峰.網絡環境下會計信息系統內部控制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0.(02).
[2]王健.會計信息系統內部控制研究[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16).
[3]徐曄彪.網絡環境下會計信息系統風險研究[J].當代經濟.2011(08).
作者簡介:陳樹理(1973-),男,廣州白云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