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盛深
摘要:文章簡要論述潮州二弦這一民族樂器在潮州音樂中的地位、演奏姿勢、持弦(琴)和提弓法、按弦指法、按弦指法與潮州音樂四個調式的配合運用等技法,以及在熟練撐握各種技法的基礎之后,如何提高自身音樂修養,靈活運用演奏技法和調式操作演奏出有“韻味”的樂曲。
關鍵詞:二弦 演奏 技法 韻味 操作
中圖分類號:J6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5(C)-0000-00
潮州二弦是眾多民族樂器中的一種,它發音高亢清脆,音質堅實,穿透力強,契合了潮州、潮劇音樂對主奏樂器明亮高亢的要求,大約從清朝初期開始,逐漸取代了竹弦在潮州音樂中的領奏地位,成為“頭弦”,演奏者俗稱“頭手師傅”。因為二弦在潮州音樂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所以研究改進二弦演奏技法,提高二弦的演奏藝術質量,二弦演奏藝人長期以來付出了孜孜以求不倦的努力。在潮州二弦演奏中,傳統的演奏技法是基礎,演奏員必須在掌握好基礎之后不斷磨練,使自己的演奏技法日臻熟練后,便要學習和摸索潮州二弦與潮州音樂的調式融合與“韻味”操作,這樣才能使二弦演奏技藝隨年齡增長而呈爐火純青之勢,使自己在舞臺上的演奏發揮得淋漓盡致,給聽眾帶來美的享受。下面筆者將在繼續前輩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實踐,從幾個方面來探討這一問題。
1 潮州二弦演奏的技法
1.1 演奏姿勢
潮州二弦流傳至今,比較成熟,普遍使用的有四種演奏姿勢:一、盤坐式,演奏員兩腿盤疊屈膝而坐,右腿盤疊在上,左腿盤疊在下,右腳赤足將弦筒放在右腳掌和腳趾之間的根部,頂住琴碼下部的扣弦處。這種方式弦身穩,搖晃少,同時還可以減少出現“狼音”,能增加共鳴和音量,弦聲明亮、清脆,音色柔和、厚實;二、疊腿式,把左腿跨在右腿上,弦身豎放在左腿大腿靠近膝蓋的位置。這種演奏姿勢弦身搖晃不定,需要經過長期的訓練,才能較好地掌握二弦的發音和演奏技能。但這種姿勢比較優雅大方,適合于音樂表演的演奏;三夾腿式,這種姿勢用左右大腿靠近膝蓋處夾住琴筒兩頭的下端,左腿不能遮住出音孔,以免影響二弦的發音;四、平坐式,演奏時雙腿自然下放平坐,二弦琴身放在左腿大腿靠近膝蓋的位置,它的難度與疊腿式基本相同。
1.2 潮州二弦的持弦(琴)和提弓法
潮州二弦的持弦法與其它胡琴樂器有明顯的不同,二弦左手的握弦桿法是“龍頭鳳尾”式,即大拇指翹起向上與弦桿平行形成“龍頭”,小指向下伸直形成“風尾”。一般持弦的姿勢以弦桿豎直稍微向外為好,上身自然端坐,手指用指尖按弦。持弦時,左手用力稍微往下壓,使弦筒更貼近腿部,音色效果更好。
潮州二弦的持弓法和其它胡琴類的持弓法基本相同,但它還有一種獨特的持弓法稱為“三指持弓法”。即在演奏過程中只用右手大拇指、食指、中指三只手指握住弦弓。
1.3 潮州二弦的按弦指法
潮州二弦是高音樂器,定弦為F調5 1,常用音域在5-2之間。按弦指法有“蜻蜓指”按弦法、“癩指”按弦法和“馬龍騎指”按弦法三種。
1.3.1 “蜻蜓指”按弦法
這種按弦法是使用手指心按弦,其特點是手指與弦的接觸點較大,是大弧指按弦法。其優點是,發出的音色較有厚度,顯得飽滿、柔和;由于手指按弦的弧度大,使用時較為靈活、自如。其缺點是發音的靈敏度較差。
1.3.2 “癩指”按弦法
這種按弦法是使用手指的下角尖按弦,其特點是手指與弦的接觸點小,是近于小弧指按弦法。其優點是發音靈敏度較強,顯得靈利、清脆;由于手指按弦的弧度太小,有屈摺感。故此,其缺點是使用“移”、“滑”指法時靈活性差,音色缺乏厚度。
1.3.3 “馬龍騎指”按弦法
這種按弦法是使用半指心配合手指下角尖按弦,其接觸點的大小是前兩種指法的中間狀態,是中弧指按弦法。此法使用時,手指的靈活程度和發音的特點,介于前兩種指法的中間效果。
1.4 三種按弦指法與潮州音樂四個調式的配合運用
潮州音樂有四個調式,各個調有各個調式的風格特點,也各有其善于表現的音樂效果:一、輕三六調,比較善于表現流暢、悠揚的潮州樂曲;二、重三六調,比較善于表現憂郁、渾厚的潮州樂典;三、反線調,比較善于表現活躍、詼諧的潮州樂曲;四、活三五調,比較善于表現凄楚、悲怨的潮州樂曲。潮州二弦的三種手指按弦法,各有其優缺點,潮州音樂的四個調,各有其善于表達多種情感氣氛。演奏時,為如何使四個調能充分發揮其功能作用,演奏員如何正確選擇相適應的按弦法,是一個科學性的問題。筆者在學習前輩的基礎上,結合多年實踐認為,運用以下關系進行搭配,可以取得優良的演奏效果。
這樣,潮州二弦對潮州音樂四調的演奏:慢節奏時,各調的表現力更能恰如其分、情景交融;而較快節奏或摧奏時,除活三五調外,其他各調均可使用近于“癩指”按弦法。
潮州音樂、潮劇音樂伴奏還應注意行當的不同、情緒的變化、調性的區別、不同的板式,選擇適當的弓法和指法來增強音樂效果。如在《柳明月救孤》一劇中,前半出戲,柳明月這個角色系青年時期,故屬花旦行當,對其唱腔的伴奏,筆者采用近于“癩指”的二弦按弦法,右手指對弦弓毛、弓竹加點彈力,使用“短”、“頓”的弓法為主,使二弦的發音靈利、明快,因而二弦的發音與花旦行當的唱腔更加統一默契。后半出戲,即十八年后的柳明月,她已經是中年時期,故屬青衣行當,對期唱腔的伴奏,筆者采用“馬龍騎指”的二弦按弦法,右手指對弦弓毛、弓竹的彈力放輕些,使用“文”弓法為主,使二弦的發音較飽滿、抒情、有內涵,與青衣行當的唱腔統一默契,效果優良。
2 潮州二弦的“韻味”操作
所謂“韻味”,就是在主旋律音符之外的音。潮樂弦詩老藝人楊廣泉說:“音生韻,韻生情,無韻即無情”,“二弦在潮樂弦詩不能奏出韻味,弦詩的特點風格也就沒有了”。“韻味”既然如此重要,在二弦演奏時究竟如何操作才能產生“韻味”的效果呢?筆者通過以下四種手法混合而成:
2.1在演奏時,單純以控制運弓的“輕與重”、“高與低”的結合而生韻。“輕與重”:即在演奏時,在同一個音符上,“音頭”運重,中間放輕,“音尾”運重;“高與低”:卻在演奏時,在同一個音符上,“音頭”弦弓運低,中間波起,“音尾”運低。總之,演奏時,在同一個音符上,樂音發出的效果是“實、虛、實”,這樣便能生間韻。
2.2 在演奏時,單純以按指的“輕、重”、按指的“移位”、按指的“輪換”而生韻。“輕、重”:即在演奏時,在同一個音符上,在同一個“按點”上,“音頭”按重,中間按輕,“音尾”按重;“移位”:即在演奏時,在同一個音符上,“音頭”手指按在音準的“正點”位置,中間約退低原音準2-4“分弦”的位置,“音尾”再返回“正點”位置;“輪換”:即在演奏時,在同一個音符上,“音頭”按照合理指法按弦,中間退一度按弦(即使用上一指按弦),“音尾”恢復原指按弦。總之,演奏時,在同一個音符上,樂音發出是“實、虛、實”;輕微“滑音”與“擬音”的音響效果,這樣便能生韻。
2.3 在演奏時,運弓與按指的力度相互配合默契而生韻。演奏時,在同一個音符上,“音頭”的弓、指用力重,中間放輕,“音尾”再用力重。樂音發出的效果是“實、虛、實”,這樣便能生韻。此手法可隨意反復使用,而使同一個音符上多生韻。
2.4 “自然生韻”。即在演奏潮樂弦詩時,在旋律樂句中下功夫。音樂句:以處理好音符與音符之間的強與弱、虛與實的關系;多樂句:以處理好樂句與樂句之間的強與弱、“長與短”、“高與低”的關系。這樣演奏,便能自然地產生“韻味”的效果。
以上潮州二弦的“韻味”操作法,前三個手法在操作上要注意一個準則:“音是母,韻是子”,其樂音的音響效果是:音強于韻,音正韻才成。
一般來說,二弦技藝可謂隨年齡增長而呈爐火純青之勢
結語
潮州二弦歷經數代前輩藝人和當代音樂工作者的努力,而使其成為我國民族音樂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盡管先輩們為我們累積了豐富而寶貴的演奏技藝,但我們不能滿足于現有的演奏水平,而應不斷探索和創新,讓潮州二弦這件古老樂器在新時期得到發揚光大,在藝術上得到新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方俊榮. 試論潮劇舞臺的領奏樂器[J]. 文藝生活,2014(10)
[2] 楊穗豐. 淺談潮劇中二弦的定弦特點與指法[J]. 音樂時空,2014(12)
[3] 黃壯龍. 試論潮州二弦的歷史沿革與演奏技巧[J]. 神州民俗,20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