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哲 高小杰 王芳 吳鴻雁
摘 要:通過對南京市2010年以來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及都市美麗鄉村建設工作進行實地考察及專題調研,梳理主要工作內容和建設成果,總結目前南京市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方面的共同經驗和存在的普遍問題,提出后續工作的對策建議,為其它地區更好的開展相關工作提供借鑒。
關鍵詞:南京市 農村環境整治 進展情況 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X3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4(b)-0122-01
2010年,財政部、環保部啟動了全國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工作,包括江蘇省在內的8個省(市、自治區)成為全國首批示范省。2010年6月,南京市成為首批全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考核試點城市。至2013年初,南京市高淳、江寧兩區完成三年示范整治工作任務。三年連片整治示范建設結束后,自2013年7月起,江蘇省新一輪覆蓋拉網式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試點規劃(2013-2017)編制工作啟動,整治內容與連片整治基本一致,整治范圍進一步擴大到南京市江寧、溧水、高淳、浦口、六合全部五個郊區。
該文在回顧2010年以來南京市涉農五區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進展情況的基礎上,總結共同經驗和普遍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后續工作的對策建議,為其它地區進一步開展農村環境整治工作提供借鑒。
1 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進展概況
南京市農村區域約5800 km2,分布在江寧、溧水、高淳、浦口、六合五區,占南京市域總面積(6600 km2)的88%,是建設“美麗南京”的重中之重。南京市涉農各區以創建國家生態區縣、環境優美鄉鎮、生態村為載體,集中資金投入,以解決全區農村區域性突出環境問題為著力點,深入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
1.1 第一輪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概況(2010-2012)
在第一輪連片整治三年示范期間,高淳區、江寧區利用國家資金及自身配套資金,積極開展示范片區內的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工作,并在全省率先完成三年整治示范任務。據統計,2區共完成整治面積超過200平方公里,受益人口達11萬余人。共完成新建村級生活污水處理設施150套以上,配套管網800余公里;新建或改造垃圾中轉站3個,垃圾池(垃圾房)約1000個。南京市的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相關工作得到了省環保廳和國家環保部的肯定,其中高淳區被列為環保部美麗鄉村考核體系建設試點區,并被作為2012年全國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現場會的備選會議地點。
1.2 第二輪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概況
2014年,省環保廳正式批復南京市江寧等5區的《2013-2014覆蓋拉網式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實施方案》,南京市覆蓋拉網式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建設全面啟動。據統計,2013-2014年,相關資金共支持5區318個行政村開展了試點工作。共新建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400套以上,配套污水管網超過1000km;新建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4套,配套污水管網25km;延長污水收集管網100km;建設鄉鎮垃圾轉運站1座,村莊垃圾集中清運房21處,小垃圾房1000個,購置鄉鎮垃圾轉運車5輛、清運車17輛;受益自然村600個以上。2014年6月4日,江寧區谷里街道作為全省新一輪整治示范典型,組織承辦了全省覆蓋拉網式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試點工作現場會。截至2014年底,南京市覆蓋拉網式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程開工完成情況位列全省第二。
1.3 美麗鄉村建設情況概述
2013年5月5日,南京市委市政府正式印發了《南京市美麗鄉村建設實施綱要》,提出深化村莊環境綜合整治,將工作方向從自然村落整治轉向連片整治,從整治人居環境轉向配套發展社區服務,從單純建設村莊環境轉向聯動開發特色產業,全面完成省定村莊環境整治任務;計劃用5年時間,打造五大片區總面積約1600平方公里的美麗鄉村示范區。
目前全市美麗鄉村建設整體框架全面拉開,以江寧“五朵金花”、高淳椏溪大山等示范點為基礎,串點成線,連線成片,完成了江寧(谷里、橫溪、濱江)、浦口(湯泉)、六合(竹鎮、金牛湖)、溧水(白馬、傅家邊、無想山)、高淳(椏溪、游子山、漆橋)五個美麗鄉村示范片區規劃。通過2年多的建設,涌現出高淳“國際慢城”、江寧“五朵金花”等一批特色品牌,江寧周村、溧水傅家邊村當選為“2014中國最美村鎮”。
2 共同經驗與存在問題探討
2.1 共同經驗探討
總結南京市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的共同經驗,一是要加強組織領導,在組織層面上和實施層面上都要建立常設機構,完善財政報賬制度和信息月報制度,每月定期向上級部門匯報工作進度。二是科學編制規劃,堅持做到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與美麗鄉村建設、與解決突出環境問題、與推進污染減排、與農村環保重點任務“四個結合”。三是精心組織實施,聘請專家實地考察,統一工程設計,根據相關規范并結合地區實際,選取成熟工藝進行設計。同時,要明確時間節點,落實責任分工,加強督促檢查,確保各項工程設施保質保量按期完工。
2.2 存在問題探討
目前,南京市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問題:一是農村環保投入明顯不足,城鄉二元結構問題在環保領域長期存在,缺乏專項的農村環保資金,財政能力薄弱地區難以開展較大規模的規劃和建設。二是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部門協作還不夠深入和高效,在各級政府如何有效整合住建、城管、農業、水利等部門的資源方面還需要進一步探索。三是農村環境的長效管理得不到體制、機制方面的保證,目前農村環保工作主要依靠項目推動。同時,農村執法力量薄弱,與管理任務不匹配,區縣環保機構人員偏少,許多工作難以有效開展。
3 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對策建議
對于今后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的對策建議:一是在農村地區堅定不移地推進農民向集中居住點聚集、土地向大戶集中、工業向園區集中。農村人口的相應集中和居住鄉村的適當合并,公共財政覆蓋農村和公共財政資源有效配置是各項工作能順利開展的必要前提。二是盡快設立農村環保專項資金。在畜禽養殖、秸稈綜合利用、河塘清淤、村莊環境綜合整治等各方面擴大投入范圍,以取得更好的環境整治效果。進一步研究制定相關政策,在已建設施運轉維護長效管理和環境衛生長效管理方面加大投入。三是加大生態補償的總額,建議將現行按稻田和林地面積大小的生態補償機制改為按生態功能區(林地和濕地)面積大小進行補償。四是加強農業污染源監控體系建設和農村污染企業整治,在提高監測能力,掌握污染特點和規律,摸清污染底數的基礎上,持續強化農村地區“三高兩低”企業整治,杜絕城市工業“三廢”向農村轉移。
參考文獻
[1] 江寧區人民政府.江寧區“十二五”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實施方案[S].
[2] 高淳縣人民政府.高淳縣“十二五”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實施方案[S].
[3] 浦口區人民政府.浦口區“十二五”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實施方案[S].
[4] 六合區人民政府.六合區“十二五”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實施方案[S].
[5] 溧水區人民政府.溧水區“十二五”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實施方案[S].
[6] 張壬武.倡導生態農業[S].建設美麗鄉村[J].農業環境與發展,2013(1):5-8
[7] 劉曉,韋銘.建設兼具“形態美”和“內在美”的都市美麗鄉村[N].南京日報,2013-02-06
[8] 陸寧海,吳利民,田雪亮,等.我國新農村建設中農村環境污染現狀及治理對策[J].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Public Health (CEPPH2011),2011: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