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玲
【關鍵詞】 數學教學;日記;作用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1—0101—01
鼓勵學生寫數學日記,不僅能夠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還能夠讓學生在不斷反思、總結中掌握學習數學的方法,實現數學素質的跨越性提升。數學日記可以分為知識日記、思想日記和生活日記等多種形式。教師要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寫數學日記,以促使學生思維發展,為提升數學能力創造有利條件。
一、知識日記,架起認知橋梁
所謂知識日記,就是要學生在學習之后,對所學內容進行回顧梳理,將所學知識點進行總結。這樣的知識梳理,實際上是一個溫故知新的過程,對加強基礎知識的掌握以及對新知識的運用都有重要幫助。
比如,在學習“克、千克、噸”一課后,課堂上重點要完成的教學目標是認識克、千克的概念,掌握1千克=1000克的換算關系。筆者讓學生根據所學內容寫一篇日記,并要求學生幾個知識點必須都要涉及到。結果學生數學日記寫得還是比較成功的。有一個學生是這樣寫的:今天學習千克、克,還有千克與克的關系。通過老師講解,我發現千克和克并不難學。千克就是我們常常聽說的“公斤”,我的書包有3千克,當然就很容易知道1千克有多重了,1千克=1000克,這個換算關系很直接,一看就明白。也就是說,我的書包有3000克重。學生對千克和克相關內容進行總結,而且還能夠聯系實例,對相關知識理解更透徹。
二、思想日記,培養反思習慣
所謂思想日記,就是調動思維因素對所學內容進行多維度感知。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有計劃地學習數學內容,鼓勵學生做好規劃,制訂學習進程,總結學習效果和學習方法。課堂學習后對自己學習行為進行理智分析評估,總結優點,找出不足。之后,將其以日記的形式呈現出來。
比如,在學習“周長”時,需要對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圖形進行周長測量和計算。為讓學生有實際感知體驗,筆者讓學生利用直尺、皮尺、線等工具,對這幾種圖形進行實際周長測量,然后寫一篇日記,說說自己是怎么進行實際測量的,有哪些新的發現。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熱情很高,用各種測量工具對幾種圖形進行周長測量。撰寫數學日記前,筆者又提出一些注意事項。日記展示時,筆者發現很多學生都有思維新感知。有一個學生這樣寫:“要快速測量圖形的周長,需要有良好的測量方法。規則圖形可以用直尺直接測量,不規則圖形可以用皮尺和線段。復雜的圖形,需要對其分割,將其分成幾個規則圖形和不規則圖形,這樣再進行測量就比較容易了。”
其實,小學生思維是比較活躍的,要充分激活學生思維,教師需要有針對性地引導點撥。學生測量不同圖形的周長,采用哪種方法都可以,但有一個效率問題,讓學生自我總結,這對提升思維度有重要促進作用。教師有教后反思,學生自然也需要有學后反思,其目的和效果都是相通的。
三、生活日記,實現能力遷移
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教學時,若能將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與所學知識聯系到一起,必會達到好的教學效果。而讓學生寫生活數學日記,則是將數學學習生活化了,讓學生學習數學的渠道更豐富了。學生通過數學生活日記,可以有效理解數學知識,由此獲得的數學認知就會更深刻、更有效。
比如,在學習“除法”時,學生對除法這個概念還比較生疏,筆者先從生活經驗開始引導,列舉了大量生活實例,自然引出除法的實際應用。為鞏固學生認知,筆者讓學生在課下找到運用除法的實例,然后用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下節課進行展示。由于生活中運用除法的實例非常多,學生很容易就找到很多除法實例。有的學生能夠找到好幾個例子,對除法概念有了進一步的認知。數學與現實生活聯系在一起,很容易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自然將數學認知與生活認知實現對接。
總之,日記本身就是一種自由寫作形式,只要學生有感而發,就可以形成一則日記。數學學習是一個復雜而持久的過程,學生對數學的感知也呈現多元性。養成隨時寫數學日記的學習習慣,對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寫一次數學日記并不難,堅持天天寫數學日記就需要有堅韌的意志了。如果能夠讓學生養成長期堅持寫數學日記的好習慣,實現數學能力跨越式提升就是指日可待的。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