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廣虎
【關鍵詞】 生本課堂;合作學習;特征;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 G423.0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10—0051—01
生本課堂研討展示活動,其核心問題是改變課堂教學的構建模式,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就是要大力提倡自主、實踐、探索、合作的學習方式,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合作學習的特征
合作學習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最好以二人或四人為一組(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在教師恰當的組織和有效調控下,以“個人自學”、“小組合作”、“班級合作”為基本教學形式,通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多變互動,積極合作完成學習任務的一種教學模式。
1. 合作學習能夠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合作學習是師生之間相互作用、積極合作完成學習任務的教學,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主角”,教師起“主導”、“導演”的作用,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為學生設計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全過程,自主探究學習,獲得新知識,提升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使學生學會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 合作學習有利于學生認識的發展。在合作學習中,教師引導學生沿著前人的研究成果,探究教學問題的路子去思維、動腦、動口、動手,親身體驗和經歷知識的發生與形成過程,這樣不僅掌握了知識,而且學會怎樣學習,這種學習方式遠遠比被動地接受老師的講解要深刻透徹得多,而且對學生認識能力的發展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3. 合作學習有利于教學信息的及時反饋與矯正。在合作學習中,師生之間的信息傳遞和交流形式成了雙向反饋的模式,教師能從學生之間的合作過程中充分了解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信息,及時調整教學策略,針對認識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給予適時地點撥、引導,使學生順利地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
二、合作學習的實施策略
1. 準確定位角色,營造民主平等氛圍。在合作學習活動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地位是平等的,而不是服從與被服從的關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當然不是民主的條件下,創造力也有表現,那僅限于少數,而且不能夠充分發揮其才智,但如果要大量開發人腦之創造力,只有民主才能辦到,只有民主的目的、民主的方法才能完成這樣的尺度。”教師應發揚教學民主,在分析問題、討論問題中,積極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提看法,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有“解放感”、“輕松感”,這樣才能有利于學生在課堂上大膽提出問題,暢所欲言,集思廣益,逐步形成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關心學生、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師生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高效互動是從根本上克服傳統課堂弊端的出路。
2. 明確教學目標,落實“堂堂清”。教師的課堂教學要做到一切以學生為中心,以目標達成為核心。由注重課堂環節、程序的編制到更加關注學情、氣氛和師生、生生關系。從最后一名學生抓起,以學會為目標,讓學生懂得用一種思路做十道題,不如在一道題中找出十種思路。借助一個知識點無限放大,四處出擊,形成上掛下聯、左顧右盼,每個教師都要致力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不斷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生成力和表達能力。解放學生,解放自己,降低課堂精力流失率,提高學習效率,讓學生的身動、心動、神動和肯學、想學、會學成為課堂的基本元素。圍繞課堂教學目標,落實“堂堂清”。該掌握的要當時掌握,該會運用的要當堂學會,該檢測的要當堂檢測。
3. 改進教學方法,打造“生本課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積極改變學生學習行為,轉變學生學習方式,重在引導學生小組學習,由做學到自學、對學、群學,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相互質疑。通過開展實現交流,通過糾錯實現落實,通過點撥實現提升,通過開放實現拓展,教師在教學中互動,要充分實現師生之間的預習交流,分配任務,合作探究,展現拔高,穿插鞏固,達標測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一看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質量,語言表達是否通順,態度是否積極認真,情感是否投入,精神是否飽滿,板演書寫是否整齊工整,詞、句、符號、公式的使用是否正確;二看學生的預習筆記,檢查“預習”情況,以便教師及時反饋矯正;三看學生的預習筆記,檢查預習效果,以便教師可以根據學情適時導入一個環節,準確做好課堂決策。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