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安寧
【關鍵詞】 課堂教學;教學效率;課前準備;環節安排;教學方
法;手段;教學語言;練習時間
【中圖分類號】 G424.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10—0053—01
課堂教學,作為教學的一種基本形式,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課堂都是學校教學的主陣地,課堂教學的主要目標都必須在課堂中完成。那么,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呢?筆者認為應做好以下“五要”。
一、課前準備要充分
一是要在課前對課堂上用的教具、學具等做充分的準備。小黑板上寫什么內容,要做哪些卡片,數字教育資源設備上要設計哪些內容,教具、學具在什么時候用,數字教育資源上的內容在哪個環節安排等,教師都要做到心中有數。只有這樣,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用起來才能做到得心應手,才能避免在教學過程中因教具、學具、現代教育資源的應用不到位、不及時或因應用不恰當、濫用而浪費課堂教學時間、影響課堂教學效率。二要精心備課,做到課堂上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如,教學內容的設計要避免面面俱到,要力求抓重點、抓關鍵,盡量做到課堂教學內容能起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要從小處著手,能抓住重點,找準解決課堂教學重點、難點問題的突破口,力求在課堂教學中重點能解決一個或兩個問題,為學生自主學習留足空間。要以學生能在課堂上掌握學習方法為目標,以逐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為目的,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二、環節安排要恰當
教師要上好每一節課,使學生在課堂上有收獲,就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通盤考慮,合理安排好每一個教學環節,教學環節的安排要做到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把復習鞏固和掌握新知結合起來,環節安排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利于學生鞏固已學習的知識,并能在課堂上掌握新的知識。如,教授《影子》這篇課文,重點是通過這一篇生動有趣的兒歌,通過小朋友們熟悉的影子,能熟練辨別前、后、左、右四個方位,并認識前、后、左、右四個字。教學中,教師可先以與小朋友交流的方式,了解小朋友知道哪些有關影子的知識,然后通過播放電腦動畫了解影子隨太陽(光源)位置的變化而發生的變化,使小朋友們在了解影子的有趣變化過程中,辨別前、后、左、右。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安排的教學環節就是先交流了解,再讀課文,在對課文理解的同時,充分利用數字教育資源上的動畫演示,讓小朋友們觀察影子隨太陽位置不同而發生的變化,然后通過游戲、啟發等方式加深小朋友們對前、后、左、右這四個方位的識別,同時也鞏固認識了前、后、左、右四個字。
三、教學方法、手段要優化
教學要有方法,但絕不可能是一個固定的模式,教師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最忌一節課按部就班,平鋪直敘。要找準教學重點、難點,做到重點突出有層次,難點突破有方法。現代教學輔助手段很多,特別是目前在農村教學點應用的數字教育資源,如果我們能正確合理地使用,就能發揮傳統教學方法無法比擬的作用。它直觀、形象,容易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加大教學密度,增強教學效果。但要注意的是,無論多么先進的教學設備,都無法取代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頻繁濫用都會事與愿違。因此,教師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必須努力用最簡單的手段,花最少的時間,優化課堂教學結構,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四、教學語言要簡練
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就必須盡可能地為學生自主學習、鞏固練習節約時間,教師上課要努力做到惜語如金,一語中的,講課切忌語言啰嗦,不能多次重復自己和學生的語言,如,教師上課少不了提問,但要問什么,什么時候問,教師必須做到心中有數,要問在點子上,切忌提出的問題含混不清,過于簡單或過于復雜且無任何思考價值的提問,都起不到激勵學生學習、鞏固深化所學知識的作用。要做到教師的每一個提問,都能讓學生有思考的空間,提出的問題有助于加深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也不能為了急于完成教學任務,而在學生還沒有思考時,教師就急不可待地說出答案。對每一個學生的回答,教師都要認真思考,不能簡單地以“對”或“錯”來做出判定。
五、練習時間要充足
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必須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練習鞏固所學的知識,如果教師不能恰當地安排教學時間,就往往會使課堂作業變成課外作業,這樣不但會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也大大降低了課堂教學效率。教學實踐證明,把練習落實在課堂,一方面可方便教師進行糾錯指導,另一方面還能方便學生隨時對在練習中出現的疑難問題相互交流,通過質疑交流,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高練習效果。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