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
【關鍵詞】 作文;教學;自主;興趣;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10—0056—01
一、做一名助手,培養學生自主作文的興趣
對于學生作文學習的興趣培養,應是貫穿于作文教學始終的理念。學生興趣培養,源于寫作的需要,有了寫作的需要,也就有了寫作興趣,而寫作興趣的持久濃厚又依賴于寫作的成功。
1.學會放權,發揮學生作文的自主性。讓學生真正喜歡作文,就能從作文中體會到樂趣與快感,讓學生自主作文是我們改變作文教學現狀的首要一步。這體現在寫作時間、作文形式和寫作空間上的自由,首先寫作時間和作文形式的自由,要教會學生捕捉那些不期而遇的真實感受,不論長短,興至即就;還有寫作空間上的自由就是引導他們從多角度去透視生活、觀察事物,盡情自主地表達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和對美好事物的贊美。同時,要鼓勵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和發現,寫作的規律和技法不是靠教師的灌輸得到。學習就是依靠發現,要求學生利用教師或者教材提供的材料,主動進行學習,強調學生自我思考,探索和發現事物。寫作的經驗、技巧乃至規律都需要學生自己探索發現,而寫作的樂趣也就在此。自主寫作確實是一種理想狀態下的作文教學,是快樂作文的起點。
2.搭建平臺,及時分享學生自主作文的樂趣。教師要盡量去發現學生習作中的閃光點,給予正確評價,激發學生的創作欲,以刺激、保持、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從而打破作文教學的沉悶局面。比如,小到交流每個學生小本本上的得意之作,大到設論壇、辟專欄、結集優秀作文選,甚至鼓勵投稿、發表習作等等。總之,機會要多,舞臺要大,讓有寫作專長的同學一展風采,讓普通學生在感受成功、喜悅的過程中,變作文“要我寫”為“我想寫”、“我樂寫”,最終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做一名引領者,訓練學生寫作基本技能
1.引導學生多途徑積累材料。葉圣陶先生說過:“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 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到生活中去觀察,去體驗,去感悟, 開展課外活動是一條切實可行的措施,他們就會用自己的筆描繪出這個色彩絢麗的世界。積累素材要從留心生活開始,注意觀察身邊的人、事、物;要培養寫札記、讀后感、讀書筆記和摘抄的好習慣,并鼓勵大膽創新;要積累于語文教學聽說讀寫的各個環節,在聽說訓練中廣泛地吸收,在讀寫結合中大量地攝取;還可通過組織活動來加強積累,如詩詞朗誦會、名著欣賞會、演講會、辯論會、作文競賽等。
2.點撥學生多角度分析命題。任何一種作文命題,無論是何種體裁,也不管是何種形式,都具有限制性和開放性的特點。針對學生在寫作中存在的實際問題,每剖析一篇文章便能真正解決某種技巧問題,這樣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果學生能把握命題這一特點,就能避難趨易,做到“游刃有余”。同時,要指導學生把握思維的方法,同一個題材,必須在培養學生集中思維的基礎上適當發展他們的多元思維方式,從諸多的角度中選擇自己體會深刻、材料新穎、立意獨特的角度來寫;同時,讓學生掌握文體知識,使學生適“材”選“體”, 根據不同的題材性質,用不同的體裁來表現,寫作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訓練學生多維度寫作能力。練筆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重要途徑,可以通過多樣的方法訓練,達到提高的目的。將傳統的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單線文體訓練,轉向采用不同文體交叉的綜合訓練,三種文體相互穿插,相互滲透,這既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能力螺旋式上升發展的規律,也是作文教學的共同發展趨勢。同時,積極探索規律與技法,培養學生快速寫作,快速審題、構思、行文、修改等好習慣的形成并發展成能力,使學生終生受益。先由仿寫開始,仿寫應該是靈活的借鑒,而非機械性仿作,進行有序、有層次的仿寫訓練,為創造性習作奠定基礎,待入門以后,就會自己去寫,走出習作的新路來。續寫作文或編故事,可以訓練富于想象的習作。通過這些訓練,可以提高學生習作能力,訓練多了,學生習作也就會得心應手了。
4.鼓勵學生多樣化自主評改。學生作文評價要注重過程,看發展,不搞一刀切。在評價機制上,教師要充分發揚民主,采取學生自評、互評、師生共評等多種形式。生生之間、師生之間要平等對話,教會學生自主批改。讓學生批改作文的目的,不僅僅是減輕老師的工作負擔,更主要是在批改過程中讓學生學方法、知得失、明優劣,最終培養學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
編輯:劉於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