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安玉
摘要:由于教育的不均衡發展,當前很多城鎮學校都出現大班額現象。在大班額背景下要實現班級民主管理,首先要營造民主管理班級的氛圍,其次要民主選舉班干部,還要民主制定班級規章制度,依“法”治班;在大班額背景下要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班主任要樹立嶄新的教學觀念,尊重并關愛學生,創造寬松和諧的氛圍,搭建學生個性張揚的平臺。
關鍵詞:大班額 民主管理 個性化發展 探索
中圖分類號:G635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5)06-0170-01
大班額形成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大部分家長對子女接受優質教育需求的增加,“擇校”之風盛行,認為名校、好班環境優、師資優,學生自然就會進步快,想方設法讓自己的孩子進名校、好班,導致一些所謂的名校、好班人滿為患。班額過大,增加班級管理的難度,僅靠班主任及任課教師進行管理,不可能面面俱到。另外,一個班級七八十名學生,要想讓老師全面關注每一個學生,了解每一個學生的特點,按照學生的個性特點來授課,做到分層教學與因材施教的難度極大。可以說,大班額嚴重影響教育質量的提高,不利于實施素質教育。下面,筆者就大班額背景下如何進行班級民主管理以及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談談自己的看法。
1 大班額背景下進行班級民主管理
在大班額背景下,要管理好一個班級,僅僅靠一個班主任老師,很難取得成效,應該最大限度地發揚班級民主管理,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提高班級管理工作的效率。結合多年的班級工作實踐,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點實行班級民主管理。
1.1營造民主管理班級的氛圍
民主是什么?用教育改革家魏書生的話說,就是“凡事多商量”,在商量中體現對學生主體的尊重,班主任在創建立班級民主的氛圍中,不能居高臨下,發號施令,要平等地與學生相處,真誠地對待每一位學生,與學生一起娛樂,與學生一起歡笑,關心他們的學習和生活,以極大的熱情為學生排憂解難,使學生在民主、和諧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1.2民主選舉班干部
班干部的選拔通過自我推薦、發表競選演說和全體學生的無記名投票產生,選出班委會,團支部等成員。這樣選舉出來的班干部都能得到同學們的認可,班干部選定后,根據意向和能力分工,班主任就要引導他們按照責任目標和職權范圍開展工作,明確各人的職責范圍,強調分工合作,全班同學負責監督和評價。每月評價一次班干部,并在黑板上通報評議結果。班委會也并非終身制,對不稱職的班干部予以免職,再按民主選舉程序補選新的班干部。班上的常規管理,全部由班干部負責,一般情況下,班主任不插手。班主任作為班干部的堅強后盾,要讓每一位班干部有職,有權,有責,形成一個良好的班級民主管理氛圍。
1.3民主制定班級規章制度,依“法”治班
每學期初,班主任要組織全班學生結合學校的班級量化考核制度討論商量制定出本班的班級規章制度,主要包括學習、紀律、衛生、財產、兩操等方面,使班級各方面工作有章可循,照章辦事。
制度一經生效就必須堅決貫徹執行,施行中采取學生干部監督、全體學生監督與各科教師監督相結合的方式。通過檢查監督,要及時對班集體成員執行制度的情況作總結并及時評價處理,根據其遵守班規的情況對學生個體進行素質量化考評,獎懲分明,對所有成員都應一視同仁。制度實施后經檢驗不合格的要予以廢止或修正,以收到管理的實效。
2 大班額背景下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個性發展”,是根據每個學生不同的興趣、能力、素質和性格特點來因材施教,使其在思想品德、智力水平、勞動習慣和身心素質等方面得到生動活潑、健康協調的發展,形成自己的個性特長。健康的個性是發展學生創新性才能的基礎,是新時期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要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個人認為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2.1樹立嶄新的教學觀念
教師嶄新的教學觀念是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發展學生個性的前提條件。只有教師的觀念真正轉變,即:不再把課堂看作是“灌”知識給學生的地方,不再把教師看作是權力的代表,不再認為學生是“你不會學習,我來教你學習,你不愿意學習,我來強迫你學習”的對象。而是把課堂看作是學生探究學習的地方,把教師看作是學生學習合作的伙伴,把學生看作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有真正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個性的發展才有實現的希望。在此,就要讓“注意聽講,不許插嘴!”“真是答非所問,牛頭不對馬嘴!”這樣一些話語從課堂上銷聲匿跡,換之以“老師最喜歡大膽發言的人!”“看誰的見解與眾不同!”也就是說,要讓學生發出疑問的聲音,發出討論的聲音,發出研究的聲音,真真切切地表達出自己的心聲。
2.2尊重并關愛學生
素質教育說到底是“尊重個性,發展個性”的教育。教師要樹立每個學生都有長處、都能進步的學生觀,尊重每一位學生,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與學生平等、民主的交流,才能更好地接近他們,做學生的好朋友,跟學生打成一片,然后進行心與心的交流。教師要做有心人,善于觀察,發現他們的性格特點以及個性差異,要抓住他們的閃光點進行鼓勵,讓學生揚起自信的風帆,逐步培養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等個性品質,教師也要創造機會,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短處,不斷加以改正。另外,教師要對每一位學生充滿愛心,使學生在老師的關愛中認識到自己的價值,更樹立了自信心和自尊心,如果一個學生經常遭受到老師的冷落批評和挖苦諷刺,經常受到班級集對他的否定和排斥,就會產生一種自卑感和失落感,甚至產生怨恨的心情,不利于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甚至對他們未來的人生影響很大。
2.3創造寬松和諧的氛圍,搭建學生個性張揚的平臺
在班級建設中,教師與學生要創設出積極進取的班級傳統、和睦融洽的人際關系、健康正確的輿論方向、團結向上的心理氛圍、穩定成熟的個性品質構成的一種精神環境。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生活,就會潛移默化地受到感染,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不斷完善自己的個性品質。
個性教育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引發學生興趣,發掘學生潛能,培養學生個性特長。讓學生個性得到自由、充分、和諧的發展,必須開辟廣泛的活動天地,為學生個性發展的多樣化提供全面性的機遇,搭建學生個性張揚的平臺,增加多角度選擇的可能性。學校在正常的班隊、文體活動中,例如:五·四活動、運動會、出黑板報、辦學習園地、繪畫書法等活動中,讓其各自展露頭腳,發揮各自的聰明才智,最大限度的滿足學生自我實現的需要和爭強好勝的欲望。使每一名學生都能發展自己的個性特長,張揚自己的個性。
讀與寫·教育教學版2015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