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華
【關鍵詞】班級管理 自主管理 民主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6A-0053-01
班主任是班級的組織者和領跑者,為了更好地進行班級管理,讓學生學會自我管理至關重要。正如英國教育家斯賓塞所說:“教師應該記住,你的管教目的是養成一個能夠自治的人,而不是一個要讓別人來管理的人。”但是現今許多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中卻傾向于一人包辦,而包辦的方式一方面往往效果不佳,另一方面也影響學生獨立自主能力的培養。實際上,一個班級就類似于一個國家,而班內的學生則是“公民”。下面我將參考公民民主政治權利各個方面,從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監督、民主管理四個方面探討如何在班級管理工作中“還政于民”,更好地實現學生的自我管理。
一、民主選舉
在班級內實行民主管理要有一定的民主管理的主體代表——班團干部。所謂“民主選舉”是指,對于班團干部的選舉,一定要在遵循民意的基礎上進行。班干部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重要紐帶,在教師和學生之間起到“上傳下達”的作用,因此,班干部一定要經過“民眾”選舉,能夠真正代表“民意”。
新學期伊始,為了更好地管理班級,我班進行了班團干部的選舉活動。選舉活動分為兩個環節。首先,確定相關職位的候選人名單,可以自薦,也可以由其他學生推薦。這些候選人每人準備3分鐘左右的競選演講,演講內容包括為什么要競選班干部,如果競選成功能夠為同學們做些什么等等。在所有競選者演講完畢后,進行第二個環節,也是最能體現民主選舉的環節:讓學生以不記名的形式寫出他們認為最理想的班團干部的名單,然后班主任當著全班學生的面唱票,最終決定班團干部的名單。通過這樣的方式選出的班干部,不僅能夠保證公平、公正,同時也能夠尊重民意。
二、民主決策
所謂“民主決策”是指,班主任要充分尊重“民意”,杜絕專斷的處事作風,讓每名學生都有一種主人翁意識,增強決策的透明度和學生參與度。比如在春意盎然的日子里,組織一場春游可謂是眾望所歸。那么,在組織春游這個過程中,如何才能實現民主決策呢?班主任可將組織工作交給班干部,由班干部征集并篩選大家的意愿,選出一個大家最青睞的地點。試想,如果班主任一開始就決定好了春游的地點,那么學生就站在了“被管理者”的位置上,甚至認為事不關己。長期如此,無論是對于班級凝聚力還是個人能力的培養,都有一定危害性。
三、民主監督
毛澤東曾說:“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他所強調的監督作用對于班級管理也是適用的。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發揮民主監督的作用,積極聽取學生對于班級事務的意見和建議,以提高班級管理的效率。在班級管理中實行民主監督,首先要把民主監督的執行主體——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讓他們積極參與其中;同時,形成監督機制,鼓勵學生對于班主任欠妥的地方“知無不言”,而整個班團干部群體也要接受班主任和全體同學的監督。至于監督的方式,可以設立一個“班內信箱”。學生將自己的意見以不記名方式投進去,班主任定期查看信箱,并告知學生相關動態。
四、民主管理
班主任要規避“事必躬親”的班級管理方式,實行民主管理。這里所談的“民主管理”是指,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有意識地多讓學生參與管理,通過這樣的方式培養學生在管理、組織等多方面的能力。而民主管理的主體大致可以分為兩個群體——班團干部和普通學生。
班干部選出來之后,班主任就要下放權力,讓班干部對班級產生一種強烈的歸屬感和責任感,使他們能夠積極地參與到班級管理工作中來。比如,為了增進學生間的感情,增強班級凝聚力,班干部可以自主決定在某些節日舉辦活動,活動形式、時間、具體的操作流程、小獎品準備等都交由班干部負責,由他們在征集“民意”的基礎上,制定合理的方案,最后交給班主任把關。
普通學生管理能力的培養則可以通過“值日生”的設立來實現。“值日生”輪流擔任,在值日這天,這名學生要負責班內考勤,并及時向教師匯報相關情況。同時,值日生還要做好相關的衛生工作,課前把黑板擦干凈等等。通過這樣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更好地實現班級的民主管理。
葉圣陶先生曾說:“教是為了不教。”同理,我們可以說,在班級管理工作中采取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監督、民主管理的方式,班主任的這種看似“不管”正是為了更好地“管”。總之,班級管理是一門藝術,路漫漫其修遠兮,作為班主任,我們應當上下而求索!
(責編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