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林
摘 要:該文從農村職業教育和農村職業教育教師隊伍概念入手,分析了黑龍江省農村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存在的主要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一些關于農村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的對策建議,希望對相關研究有一定促進作用。
關鍵詞:農村職業教育 教師隊伍建設 職業教育概念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3(a)-0202-02
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重視由來已久,新時期國家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以及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對農業、農村、農民工作提出新要求。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對于促進解決城鄉二元結合問題和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義。農村職業教育是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問題與探索,是農村職業教育研究的重要方面。
1 農村職業教育的概念
農村職業教育的概念是指在普通教育的基礎上,在農村地區,以農村居民為主要對象,對農業和二、三產業中的各種職業、各種崗位所需要的就業者和從業者所進行的職業知識、技能和態度的教育和培訓。這一概念包含了三個方面的內涵,一是農村職業教育必須發生在農村。城市職業教育盡管也可以服務農村,但舉辦地不在農村,因此不能稱之為農村職業教育;二是服務對象是以農村居民為主體,但并不排斥城鎮居民接受農村職業教育,這反映了農村社會經濟和農村職業教的開放性,也符合城鄉一體化的社會經濟發展趨勢;三是教育內容是以農業和二、三產業中的各種職業、各種崗位所需要的職業知識、技能、態度的教育和培訓。這說明了農村職業教育不僅必須舉辦農業職業教育,同時也可以舉辦面向二、三產業的職業教育。農村職業教育是職業教育的一個分支。它應該是專為特定地區、特定人群所進行的從業前、轉崗前、就業中所出現的對職業技能、知識的需求的教育與培訓工作。特定地區可以理解為農村鄉鎮,特定人群即指廣大農民群眾和即將在農村地區發展事業的人群。
農村職業教育是“大教育”,具有外延的廣域性。農村職業教育相較于城市職業教育,無論是教育對象、教育類型、辦學形式的豐富程度,或是對其功能發揮的要求,都有過之而無不及。農村職業教育包括各種類型的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和社區教育;包括各種層次的農村初等、中等的職業教育;包括各種形式的正規職業教育、非正規職業教育。
2 農村職業教育教師隊伍
以黑龍江省農村職業教育為例,近些年在地市和縣級政府的推動下,經過多次資源整合,縣域管轄的原農廣校、農機校、廣播電視大學、技工學校、成人學校等都并入縣級職教中心,形成了以縣級職教中心為龍頭、輻射到鄉鎮的職成教育網絡,其主體是縣級職業教育中心。因此,本文研究的對象“農村職業教育教師隊伍”,是指縣級職業教育中心專任教師隊伍。
3 黑龍江省農村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對策建議
對隨機抽樣選取的25所農村職業學校,547名專任教師發放問卷,回收539份,有效問卷501份,回收率98.54%,有效率92.95%,同時先后對5所農村職業學校開展現場訪談等方式,總結出目前黑龍江省農村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存在的主要問題。
1)農村職業學校教師隊伍數量有待增加。從調查情況來看,我省多數農村職業學校教師隊伍數量不足,不能完全滿足學校教學工作的需要,部分農村職業學校由于地處偏遠,農村職業教育教師崗位的吸引力不強,存在教師隊伍缺員的現象。同時,很多農村職業學校人員編制已經占滿,但是行政人員和教學輔助人員比例偏高,專任教師比例偏低。并且還存在發展過程中專業調整過快,形成專業設置比較分散,導致各專業的教師數量較少,在現有公辦職業學校的管理體制下,學校編制和專業調整之間產生了事業動態發展與人員固化之間的矛盾。
2)農村職業學校教師結構有待改善。農村職業學校教師結構問題在專業教師數量和“雙師型”教師比例上體現比較突出,主要是專業教師數量不足,文化課和專業課教師結構不合理,由于歷史原因文化課教師占比相對較高,部分專業的專任教師數量較少,不能滿足正常專業教學的要求。同時分布結構不合理,以各個專業生師比計算,有的專業教師數量偏少,有的專業教師數量偏多,專業教師在各專業間分布存在不均衡現象。再者就是教師的專業能力有待提高,企業生產實踐經歷不夠,專業實踐技能水平有待提高,專任專業教師中“雙師型”教師比例偏低。
3)農村職業學校教師素質有待加強。部分教師專業發展和終身學習意識不強,一些轉崗教師或跨專業教師的專業理論水平有待提高,部分教師對專業對應的行業前沿知識和企業新技術掌握不夠。同時,專業教師的實踐操作能力、指導實習實訓能力有待提高,部分教師的實踐能力落后于現代技術的發展和運用,如現代種植的實用技術與傳統差距較大,致使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面臨很大挑戰。在信息化教學方面,即課件的制作和運用沒有在農村職業學校教師的教學中形成常態,信息技術的使用、對教育信息化的理解和實踐不足,信息化教學設計水平不高、應用較少,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應用層次不夠,農村職業教育教師信息化的知識和能力嚴重欠缺。再者存在部分專業教師尋求專業發展的內動力不夠的現象,影響了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進程,一些學校部分專業課教師的現代職業教育意識淡薄,加上學校對專業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激勵機制和措施不到位,使部分教師產生消極思想,不重視本身專業素質和技能的提高。最后就是農村職業學校的專業帶頭人數量不足,骨干教師比較少,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培養渠道不通暢、目標不明確、措施不到位,教育行政部門和職業學校對教師隊伍培養培訓的力度不夠,培養機制沒有形成常態化,部分農村職業學校沒有形成骨干教師的團隊優勢。
結合著該省農村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出現的主要問題,提出以下幾點對策和建議。
1)加強對農村職業學校教師的政策制度傾斜。制定有利于農村職業學校發展的教師準入政策,完善現有教師聘任制度,改善專業教師進不來的現象。同時制定向農村職業學校傾斜的編制政策,提高教師的待遇、工資、福利,尤其是職稱評聘方面給予相應比例。并且完善兼職教師隊伍聘任辦法,吸引能工巧匠任教的政策,強化學校和農村合作社的合作關系,實現校企人員的交替任職。
2)加強對農村職業學校教師的培養。建立農村職業教師培養基地,積極探索校企共同培養的模式,給農村職業學校教師轉崗進修提供培養平臺。針對年齡結構整體偏大,現存的農村專業教師老教師居多,缺少梯隊建設的問題,引進和培養有能力的年輕教師。同時,加強雙師型教師培養力度,建立多種渠道、多路徑的雙師型教師培養途徑和方式,通過職前職業技術師范教育和職后專業教師企業實踐兩種途徑加強雙師型教師培養力度。
3)加強對農村職業學校教師的培訓。建設農村職業學校教師培訓體系,在補充基本培訓基地的同時,建立教師企業實踐基地和基地競爭機制,加強基地培訓過程管理和培訓效果評價,引入教師培訓基地的優勝劣汰機制。改革農村職業學校教師培訓模式,創新培訓內容、改革培訓方式和考核評價方式,針對農村職業學校教師的實際情況,強化教育理論知識學習和教學方法應用能力,提高教師的教育信息化應用水平,加強專業新知識新技術方面的普及,提高涉農專業教師的專業技能。
總的來說,建設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特色鮮明、相對穩定的“雙師型”農村職業教育師資隊伍,是提高辦學質量、提升學生職業技能、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的前提條件,是農村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黑龍江農村職業教育辦出特色的關鍵。
參考文獻
[1] 湯一平.淺談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農村職業教育發展[J].當代教育論壇,2010: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