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元平
【摘要】音樂教育與社會音樂文化的互動產生不同的影響,音樂教育影響社會音樂文化發揮作用的方式和效果,社會音樂文化影響音樂教育作用的途徑。音樂所表達的內容涉及到社會活動、哲學、文學、美學等意識形態,是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影響著人們的德育思想。教育與文化本來就是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的關系,音樂教育的產生是基于音樂文化的需要,音樂文化又推動文化的傳承和延續,所以音樂教育與音樂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整體。
【關鍵詞】音樂教育;社會音樂文化;互動
音樂教育是人類社會進步發展產生的精神文化產物,具有自身的特點和規律,音樂教育還是一種傳播信息的重要途徑。音樂教育文化的屬性是顯而易見的,其音樂教育內容的核心部分具有文化性,它作為精神的文化產物,是有思想情感蘊含其中的。從古到今,音樂藝術就不是孤立而行的,音樂所表達的內容涉及到社會活動、哲學、文學、美學等意識形態,并且音樂教育是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影響著人們的德育思想。教育與文化本來就是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的關系,音樂教育產生是基于音樂文化的需要,音樂文化又推動文化的傳承和延續,所以音樂教育與音樂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整體。
一、音樂教育與社會音樂文化的關聯
音樂教育與社會音樂文化的互動產生不同的影響,音樂教育影響社會音樂文化發揮作用的方式和效果,社會音樂文化影響音樂教育作用的途徑。通常情況下我們把音樂教育系統劃分為硬件系統、軟件系統兩部分,下面我們可以從這兩方面來分析音樂教育與社會音樂文化的關聯。
(一)音樂教育的硬件要素與音樂社會文化的聯系
音樂教育的硬件要素包含:音樂教師、學生、授課教材以及教學過程中使用的設備。其中教師是音樂教學的組織者和主導者,他們擔任著音樂表演者以及知識傳授者的角色,社會音樂文化的傳播推廣是要依靠音樂教師來實現的,音樂教師會選擇適合授課對象的知識材料進行授課,對社會音樂文化中存在的現象和成果進行正確的取舍,因此要求教師參與到社會音樂文化的活動中,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才能推動音樂教育和社會音樂文化互動的發展。
開發每個學生音樂潛能是音樂教育的責任和義務,學生作為音樂學習的主體,需要積極的參與社會音樂文化生活,將他們所需的音樂文化反饋給音樂教師,從而提高音樂學習的要求,讓學校的音樂教育跟上時代的步伐,適應社會文化的發展,學生通過參與社會音樂活動,音樂教師可以間接的獲取社會音樂文化的影響因素,通過音樂信息的反饋,教師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這樣可以保持學生對音樂熱愛的積極性。
音樂教材內容的編寫,可以直接反應出音樂教育的本質思想,授課的過程緊緊圍繞音樂教材展開,充分體現出對音樂文化存在的取舍。通常情況下音樂教材會把一些具有典型代表的音樂文化編寫進教材中,還有一些會被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作為填充的部分加到學習的內容里,音樂教師對教材局限性的突破,更多的把社會音樂文化內容教授給學生,充分利用有益發展音樂教育的社會音樂文化,積極調控好二者的互動性。
音樂教學過程中使用的設備為音樂教育的開展提供必備的物質基礎,教學設備的缺失會嚴重影響音樂教學的質量,社會音樂文化也對音樂教學中使用的設備需求不斷提出新要求,適合音樂教學的設備會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從而提高音樂教學的質量。
(二)音樂教育的軟件要素與音樂社會文化的聯系
音樂教育的軟件要素包含:音樂教育的理念、音樂教育的內容、音樂教育的目標、音樂教育的原則、音樂教育的方法等。想要音樂教育與社會音樂文化的互動性能有一個良性發展,就必須協調好音樂教育軟件的五個要素。
音樂教育中的教育理念指導教學實踐活動的實現,貫穿教育實踐活動的始終。教育理念是作為一門成體系的學科被提出來,它蘊含全面的科學理念,可以引導音樂教學未來的發展。在實際過程中,應把音樂教育與社會音樂文化有機的結合起來,共同推動教育理念的進步。
音樂教育的內容主要集中在音樂教材中,教材的內容緊緊與社會音樂文化相扣,同時提取總結過去音樂生活的優秀成果,由此看出音樂教育的內容與社會音樂文化息息相關,音樂教育的內容最大化的反映出當今的音樂現狀及音樂形式。
音樂的教學原則是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集中體現,它需要通過音樂教師來發揮其能動性,教師可以利用教學原則來解決音樂教師中的矛盾,教學原則是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通向實際教學的一座橋梁。音樂教育的教學原則指導音樂教學的方法,通過合理的教學方法,把對音樂文化的理解滲透到音樂教學的每個方面,學生才能正確的理解和判斷社會音樂文化的現象。
音樂教學的目標是音樂教育所要達到的標準,音樂目標明確了教育培養的方針、內容和方法,經過教學過程的層層分化、步步具體,逐步完成教學目標,最終培養出合格優秀的學生,音樂教育的社會文化目標也在教育目標中得到體現。
二、音樂教育對社會音樂文化的引入
(一)音樂教育對流行音樂文化的引入
流行音樂是社會音樂文化的一個重要分支,大部分流行音樂是商品化的音樂,所以在引入音樂教育之前要對流行音樂的內容進行把關,要分析、解構、判斷,去蕪存菁。音樂教育可以把流行音樂及知識融入正常的教學活動中,也可以積極開展關于流行音樂的講座,還可以把流行音樂的伴奏樂器引入課堂。除了以上的教學活動之外,還可以為學生提供參加流行音樂比賽的平臺,運用多種途徑和方法把社會音樂文化傳遞給學生。
(二)音樂教育對民族音樂文化的引入
民族音樂文化是社會音樂文化的核心部分,它是民族本質最完美的音樂表現,具有濃郁的民族情感,所以將民族音樂文化引入到音樂教育中是十分有必要的,它可以推動音樂教育和社會音樂文化的發展,樹立平等互利的多元文化價值觀。音樂教育要構建在民族音樂文化的基礎上,突出民族音樂文化的特色,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前提下積極與外界交流,以此追求多元文化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曾遂今.音樂社會學概論[M].文化藝術出版社,2003.
[2]劉承華.中國音樂的人文闡釋[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