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跨界演唱現象在中國聲樂領域層出不窮,并且受到廣泛的關注。跨界演唱最成功的代表當屬藝術家譚晶,譚晶靈動多變的演唱風格和技法在當今的歌唱舞臺已經形成了自己獨樹一幟的特點。譚晶的成功的典型范例為聲樂教育帶來新的借鑒作用,聲樂教師應該在實際的教中學中,啟發學生充分認識到跨界演唱的優勢所在,吸取跨界演唱多元的表演技巧,拓寬自身的演唱風格,以期適應時代不斷發展的需要。
【關鍵詞】跨界演唱;聲樂教育;譚晶
美聲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一直以來是國內獨領風騷的三大聲樂表演藝術形式。美聲演唱表演形式凝重優美,聲音渾厚悠遠。民族演唱音色清秀、風格多彩\極具地方特色。通俗演唱聲音靈活俏皮,深得人心。在中國的聲樂教育中,對上述三種唱法給與了足夠的重視和專業培養。但是,隨著人們審美趣味的不斷多變和對藝術眼界的開闊,以及藝術修養的不斷精進,人們的審美品位需要更新穎的形式來刺激和喚醒,于是,跨界演唱的表演形式脫穎而出。并且得到廣大音樂受眾的接受和喜愛,這種文化現象也使聲樂教育重新審視跨界演唱對于教學的啟示作用。
一、跨界演唱的內涵
跨界演唱內涵目前在學術界并沒有系統、科學的界定,但是這種新穎事物的出現已經引發廣泛的探究,這種藝術形式的出現說明我國的聲樂教育和聲樂演唱已經實現了高雅藝術和通俗藝術的相互置換和融合創新,使各美其美的審美欣賞現象找到了共同的審美對象。國內學者張紅霞在《中國音樂》中曾經這樣評論這種藝術現象:“隨著時代的發展,美聲、民族和通俗三種唱法之間的跨界變得尤為突出,充分體現了時代對聲樂演唱技術的新要求。”跨界演唱定義來源于跨界音樂,跨界音樂是西方音樂語匯的舶來品,中文意指“不同類別的音樂融匯在一起“。跨界這個詞的意義本身就帶有融會貫通、多元整合的內涵。跨界音樂的藝術形式是多元音樂語匯結合而成,簡單地說,古典音樂可以用流行音樂的表演方式來呈現,而流行音樂同樣可以借用古典音樂的表演形式來傳達給受眾,或是采用一種古典和流行都涵蓋的音樂元素來表演。這樣靈活的表演風格就使歌唱者不再局限固有的演唱方法,可以依據歌曲的表達意蘊來選擇適合的演唱形式,拓展演唱的疆域,使歌唱者情感的抒發和釋放有了更為廣闊的空間。
事實上,跨界演唱作為一種多元的演唱風格和表演形式,并不是現代社會的產物,早在民國時期就有跨界演唱的雛形了。豫劇表演藝術家常香玉就曾把河南曲劇的聲音腔調在豫劇《紅娘》中體現出來;藝術家郭蘭英和李谷一早年都從事過戲曲表演,后來在演唱事業中都成績斐然。這樣跨界演唱的例子舉不勝舉,總結起來,跨界演唱的形式有大致五種情況:1、跨界唱法,即美聲、民歌和通俗轉換。2、演唱風格跨界,這種形式的跨界在戲曲界是比較常見的。3、演唱語言跨界,華語和國內方言、以及中文和多種外語的跨界演唱。4、演唱聲部跨界,聲部跨界也包括性別演唱的跨界轉換。5、戲曲和歌曲跨界,這種跨界涵蓋了各個表演各個不同劇種之間。
二、跨界演唱對聲樂教育的啟示
跨界演唱這種破繭而出的唱法目前已經得到大家的認可和喜愛,但是,新生事物的出現也要契合大眾的審美偏好和審美心理。如果一味特立獨行,偏離大眾的審美習慣,那么,一定會被大眾所淡忘和忽視。如果,想引領大眾當下的審美旨趣和思維方式,使大眾的審美趣味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和拓展,那就需要演唱者不厭其煩去嘗試和實踐,這是實現成功的首要任務。所以,我們認為,跨界演唱并不是演唱者的心血來潮之舉,這需要演唱者首先要具備一定的演唱功底,語言的熟練掌控能力、藝術風格的感悟能力、情感抒發的表現水平以及多元化的演唱思維定勢的形成。
通過譚晶在美聲、民族和通俗三個領域駕輕就熟的演繹,我們可以看到,目前各大音樂專業院校的教學實際狀況是,要想取得跨界演唱成功,必須以一種唱法為依托,然后才是其他唱法的跨界實踐。譚晶的例子可以清楚地告訴我們,跨界演唱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沒有人能夠做到三種演唱方法直接揉合在一起的。譚晶成功給我們的借鑒是:1、一個人首先要具備相當的音樂天賦和感悟能力,能夠兼具演唱三種唱法的駕馭能力,即美聲、通俗和民族。2、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能夠將三種唱法整合在一起演唱,也即大家公認的美通和民通等說法。3、在一種唱法遇到技術瓶頸時,能夠利用另一種唱法來攻克這種技術障礙而出色完成作品。所以,譚晶的成功是必然的結果,而不存在偶然的巧合。難怪中央電視臺導演楊東升評價到:“每個人都能真切地感覺到譚晶純熟的唱功和對音樂的感悟能力。譚晶的曲風和唱法都作了新的嘗試,音樂風格清新中帶著成熟、溫馨的味道,顯得格外別致有味、意境深長。”李雙江老師也對譚晶的演唱給與高度的贊譽:“譚晶有很好的民族語言修養,又有美聲唱法的扎實基礎,具體體現在,一手伸向西洋,一手伸向民間,滿腔熱情地投身到通俗歌曲世界,用時尚的表演意識加強自己的聲樂藝術。所以,譚晶的演唱是科學的、民族的、時尚的。她用自己的真誠和美妙的歌聲給予不同的人群帶來了美好的藝術享受。”
中國聲樂教育自奠定自身的演唱地位之后,經由前輩演唱家不斷的實踐和摸索前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演唱形式和表演風格。但是聲音的演唱形式也是隨著時代的文化變遷和發展不斷發生演變的,隨著人們的審美趣味的變化不斷調整自身的演唱路徑。跨界演唱這種清新脫俗的演唱藝術風格拓展了演唱的表演形式,同時更為聲樂教育增添新了的演唱內容和挑戰,在承接傳統的基礎上,大膽借鑒和創新,培養出適合時代發展腳步的歌唱表演人才。
參考文獻
[1]張紅霞.淺論聲樂藝術中唱法跨界的問題[J].中國音樂,2008,(3).
[2]鄒長海.聲樂藝術心理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274.
[3]劉大巍.《試論聲樂演唱的跨界現象》[M]. 蘇州科技學院學報,2007,(4).
作者簡介:趙儒衿,女,哈爾濱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