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茂瓊
【摘要】在教育領域一直有一個問題困擾著人們——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在學校之中,學生為了提高學業成績,只能進行緊張的學習,而在學習的過程中,他們的心理很容易受到外界壓力的影響,如果學生不能夠及時的調整自己的心態,那么他們受到的影響就會越來越深,最終轉變為病態心理。因此,對于教師而言,如何讓學生的心理變得健康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本文主要闡述的就是初中班主任如何在班級中實施有效地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讓學生變得更健康、快樂。
【關鍵詞】初中班主任 ?心理健康教育 ?實施措施 ?提高
【中圖分類號】G6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9-0162-02
對于教師而言,班主任是一個非常沉重的工作,因為教師一旦接受力班主任這個職位,那么他們不但需要教授學生相應的科目知識,還需要關心學生的學習與生活、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并且及時的幫助那些生活有困難、心理有問題的學生。總的來說,班主任的工作的負擔非常重,需要極具責任感的教師才能夠勝任。而對于初中班主任而言,教師自身的負擔會更重,因為初中時期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他們的心理和生理都在產生巨大的變化,這種特性也增加了學生心理出現問題的幾率,而且由于學生處于一個非常特殊的時期,因此如果初中班主任沒有及時地處理好學生的心理問題,那么將會影響到學生的一生。而在現實生活中,許多班主任確實沒有及時的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結果讓學生的心理人格變得扭曲,成為一個具有知識的犯罪分子,對社會造成了極大的危害。由此可見,初中班主任的職責是多么巨大,筆者覺得我們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讓學生的心理一直保持著健康狀態,這樣才能夠培養出德智體全能的學生,為社會培養出優秀的人才,減少悲劇的發生。以下就是筆者根據多年教學經驗總結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一、班主任定期的給學生進行心理測試,及時的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態
作為學生的班主任,我們需要及時準確地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態,這樣才能正確有效地開展心理教育,讓學生的心理變得更加健康。在現實生活中,許多班主任并沒有認識到及時掌握學生心理動態的重要性,他們在教學中更關注的是學生的學習成績,基本上班主任找學生談話時都是談論學生的學習問題,對于心理問題,班主任一點也不關心。班主任這種不關心學生心理健康的做法會導致許多問題,最主要的就是學生的心理問題不能夠及時的得到解決,最終導致一些更大的問題。因此,為了及時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我們教師必須及時的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針對他們的心理狀態制定出一系列的解決措施。筆者覺得班主任最好定期的在班級中給學生進行心理測試,用心理試卷來評估學生的心理狀態,然后班主任就可以根據試卷的卷面分來判斷學生是否存在心理問題。如果學生的心理測試分太低,我們教師就需要及時的與學生交流,讓學生在自己的面前吐露心聲,然后教師再協助學生解決困擾他們的問題。筆者覺得調查問卷的形式是一件非常有效的教學方式,它能夠及時的反饋學生的心理狀態,幫助班主任更好地完成教學工作。
二、在教室的外面設置一個心理求助信箱
人都有一個共性,這個共性就是隱藏自己的弊端,展現出自己的優點。每個人都想讓別人看到自己的優點,但是卻不想讓別人看到自己的缺點,一旦他們發現自己身上存在著別人所說的缺點,那么他們就會想盡一切辦法去掩藏自己的缺點。對于初中生來說,病態心理就是他們的一種“缺點”,有的學生明明感覺自己的心理出現問題了,但是他們就是不敢告訴別人,讓別人知道。正是學生有著這種隱藏的心理,教師才不能及時的發現學生的病態心理,所以我們教師可以在教室的外面設置一個信箱,讓那些自己覺得心理有問題的學生寫信求助,這樣不僅可以很好地消除學生的顧慮,也能夠讓班主任及時的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及時的消除學生的心理隱患。筆者覺得心理求助信箱的建立是非常必要的,它就是師生彼此交流的橋梁。在以前,學生由于自身的顧慮也許不會和教師講自己的問題,但是有了信箱之后,他們就可以很好地和班主任交流,將自己內心的酸楚傾訴給班主任聽,讓班主任幫助自己解決問題,在這同時其他的學生也不會知道自己的“問題”。
三、教師要聯系學生的家長,實現學校與家庭的共同教育
學校只是學生學習的一個地方,學生主要待的地方還是他們自己的家,雖然說家是溫暖的港灣,但是家庭也可能是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地方,比如說單親家庭的孩子會比完整家庭的孩子少一份愛,如果學生的承受能力不夠強,那么他們也許就會產生心理的畸形,這種心理扭曲的學生也許不會在課堂上表現出過分的樣子,但是他們必定會在自己的家庭中表現出來。因此如果教師不能夠及時地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那么就不會了解學生產生心理病態的原因,從而也就不能及時的解決學生的問題。所以說,對班主任而言,及時地聯系學生的家長了解學生的家庭生活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班主任發現學生的確是因為家庭的原因才存在心理問題,那么班主任就必須與學生的家長進行溝通,通過彼此的交流來達成教師和家長的合作,通過雙方的努力來拯救學生的心理,讓學生的心理變得更健康。
四、教師需要接受培訓,從而提高自身的心理教育水平
作為學生的班主任,我們要想有效地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那么我們首先就需要提升自身的心理教育水平,因為在執行心理教育的時候沒有其他人會來幫助我們,我們班主任只能靠自己,如果我們自身沒有一個高的心理教育水平,那么一切的心理教育措施都是空話。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們的心理問題也變得更多、更加多樣化,因此為了有效地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我們教師非常有必要接受心理培訓,了解心理學的知識,這樣才能更好地進入學生的內心,了解學生存在的問題。筆者覺得,我們教師可以從網絡上學習這些心理學知識,因為網絡學習是一個便捷的方式,它可以節約我們教師很多時間,讓我們能夠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除了網上學習之外,我們教師還可以去參加一些培訓班,專門的學習這些知識,這樣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專業,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解決問題。
五、班主任需要組織班級講座,讓學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俗話說得好:“無知者無畏”,一個人不知道、不了解一件事物,他們反而不會覺得害怕,但是當他們認識到這一件事物的真相之后,他們卻會受到影響。這個現象在中學生身上也能夠發現,如果學生不了解什么是心理問題,那么他們就不會覺得心理問題很可怕,反而會大膽地告訴別人。而如果學生知道了心理問題,了解到心理問題的嚴重性,那么他們就會變得緊張起來。在傳統的課堂上,學生只接受到與學習相關的知識,他們根本沒有機會去了解什么是心理問題,這也就造成了學生的無知,即便他們感覺自己的心理發生變化了,他們也不覺得那是一種問題。初中班主任所實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受益者就是學生,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我們非常需要學生的配合,但是配合的前提就是學生要了解這些心理知識,這樣學生才能夠根據這些知識對照自身,才能夠正確的反饋給教師。所以班主任給學生進行心理健康講座是非常有必要的,通過講座我們可以讓學生學習心理知識,了解心理問題的外在表現,從而幫助他們更好地認識自己更好地解決問題。
六、教師需要主動地與學生交流
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執行者,我們班主任非常有必要主動出擊,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狀況,因為這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在傳統的課堂上,教師一直認為自己是知識的傳授者,地位應該在學生之上,因此他們占據了課堂的主體地位,不斷地要求學生去做某件事情,這種獨斷的教育行為非常容易讓學生產生心理問題,并且導致學生畏懼教師,不敢向教師請教問題。為了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我們教師需要改變傳統教學的做法,尊重學生的地位,主動地與學生交流,讓學生將班主任當做傾訴的對象,從而幫助教師走進學生的內心。至于教師用什么樣的形式去交流,筆者覺得班主任應該看情況而定。總的來說,班主任的交流方式有兩種,第一種是班主任與學生的私下交流,班主任將學生叫到班主任辦公室進行交流。第二種交流方式就是側面交流,班主任與其他同學交流來了解學生的生活狀況或者與學生的家長進行交流,了解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通過直接或者間接地交流,班主任可以獲得大量的信息,從而幫助班主任更好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七、構建歡快的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氣氛
雖然說心理問題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但是我們班主任并不能讓學生覺得心理嚴重問題很嚴重,因為這樣會讓學生的心態變得消極,更會加重他們的心理負擔,如果學生的心理負擔增加,那么我們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就不會取得很好的效果,甚至還會讓學生的心理問題變得更加嚴重。因此,為了有效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我們班主任要在課堂上構建一個歡快的教育氣氛,讓學生樂觀的對待心理問題。心理問題并不是絕癥,雖然說它也很嚴重,但是只要學生配合教師,我們就可以很好地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讓心理健康教育效率提高。至于班主任如何構建歡快的心理健康教育氣氛,筆者覺得有兩種方法,第一種就是我們班主任在課堂上使用輕松愉快的語言,用幽默的語言減輕學生的壓力,讓他們能夠輕松地對待課堂。而第二種就是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心理健康教學,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心理健康教育的音樂或者視頻給學生看,聽音樂、看視頻是非常有效地緩解學生壓力的方式,班主任可以利用這兩種方式來構建一個歡快的學習氣氛。
綜上所述,保證學生的心理健康是一件極為重要的事情,因此,作為學生的班主任,我們不能夠僅僅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我們還需要保證學生在取得優異的學習成績的時候還能夠保持一個健康的心態,這樣才能夠為社會培養出優秀的人才,減少生活中的悲劇。筆者覺得班主任可以通過以上七種方式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讓學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
參考文獻:
[1]王素娟.有五心,就能當好班主任.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3年2期
[2]李鋒.淺談初中班主任如何與學生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現代教育科學:教學研究.2013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