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穎莉
【摘 ? ?要】創新教學是適應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新課改中對高中數學的最新教學目標,要求不僅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專業知識,而且初步建立創新意識,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為今后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但是,當前創新教學實踐并不理想,以下我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談一下如何順利推進高中數學的創新教學。
【關鍵詞】高中數學 ?問題情境 ?信息技術 ?動手實踐 ?題型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1.001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高中數學教學的目標相應深化和具體,創新教學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但是由于教育資源的局限和應試教育的束縛,教師很難走出過去的老路,在開展創新教學的過程中遇到不少問題。例如,創新課堂形式導致秩序失控,嚴重影響教學效率;學生產生畏難心理,打擊其自信心,反而喪失對數學學習的興趣等。我認為之所以出現這些問題是因為創新教學不夠完善,方向性把握不準確。想要切實開展創新教學,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首先,問題情境的設置可以激發學生的主體性和探求欲望,這是創新的第一步,也是前提。創新教學就是教師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形成創新能力。學生如果沒有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怎么能在今后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深化問題呢?因此問題情境可以啟發學生的主動性思維,對事物能夠產生自己獨特的看法,而不是依賴教師養成思維惰性,以此促進其獨立學習能力的增強。
第一,教師課前要做好充足的教學設計,深入挖掘重點知識,并以此設置問題背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自主把握學習的進度,從而培養探究性思維。例如,在學習橢圓一章的時候,教師通過圓和橢圓的比較,讓學生思考兩者的相似和區別,把感性認知上升為理性的分析,從而為創新思維打下基礎。
第二,課堂之上設置問題情境必須與學生的興趣相符合,不然無法激發學生的探知欲望。這需要教師日常教學中處處留心,多進行教學反思,開展有效的啟發式教學,讓學生主動發“問”,為創新發展開好頭。
第三,創新意識是讓學生打破常規思維,因此問題情境的設置也要求必須新穎,使學生耳目一新,從而對學生的思維產生激發作用。以上都是設置問題情境需要注意的內容,相信教師如果認真準備,問題情境就能很好地激發學生創新意識的產生。
其次,通過信息技術與數學的結合,開展創新教學是符合時代發展需求的教學行為。信息技術可以促進數學教學的高效、科學、創新。很多教師固守傳統課堂教學,以自己為中心,采取滿堂灌,學生沒有學習的自主性,完全按照教師的設置亦步亦趨,學習數學就成了單調的循環:聽課、做筆記、做題、對答案、再做題。一節課下來滿黑板密密麻麻都是字,學生學習壓力大,成了知識的復讀機,沒有掌握學習的方法和能力,這是對創新教學最大的阻礙,嚴重扼殺學生的創新意識。而信息技術與數學的結合可以給學生更多的自主發展空間,借助最新科學技術探索數學問題,學習過程中充滿樂趣和好奇,創新思維隨之產生。
第一,數學知識本身邏輯性強,內容抽象,學生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師講課經常需要在黑板上寫明推理演算過程,方能使學生完全明白,但是這種方法既耗費時間又不利于學生的創新思維發展,學生依賴教師的解題演算,自己的創新能力就受到無形的壓制。
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一些比較難于書寫的計算步驟,加快教學效率,從而把主要精力放在重點題型和創新性題目上,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從而更好的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第二,隨著時代的發展,當前信息技術不斷完善,人們借助網絡可以實現資源的共享。我認為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這一個優勢,使學生了解各種數學創新、課外教學和一些研究專家的發現與探索,通過拓寬課堂外延伸使學生發現數學內容的廣闊,從而激發其創新思維和需求,產生積極的價值導向。
第三,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模擬課堂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當前模擬課堂實驗越來越多,人們不斷開展新穎先進的教學形式和課堂內容,在虛擬環境中讓學生自己設計數學模型,對概念和重點進行深入理解,提升創新力。例如在學習拋物線和橢圓的時候,在圖形上不好把握準確,但是學生通過電腦自主操作,設計圖形,并通過參數的變化來發現問題,可以促進學生的探究能力。總之,信息技術的使用是為了對學生的創新思維進行專項提升,借助科學技術來帶動學生數學分析能力的增強。
再次,開展動手實踐活動來實現創新教學,在親身的參與中,學生把握數學的思維方法,在動手中形成分析問題的嚴密邏輯思維,對數學概念和規律形成感性認知,學生在獨特的學習方式中,自己發現、總結、歸化,從而促進創新能力的形成。
第一,動手實踐活動可以通過簡單的形式來完成,既不占用課堂教學,又能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橢圓的概念時,教師可以打破以前直接告訴學生的慣例,提前讓學生準備兩個釘子一根細線,教師先在黑板上演示具體畫法,讓學生有的在黑板上畫,有的自己在座位上完成,學生親自動手對橢圓的形成過程產生形象思維,然后教師讓學生小組結合圓的定義進行討論,推出橢圓的定義。關注數學學習的過程而不是結果,使學生在過程中獲得健全的思維模式,探索出正確的答案,為創新思維的發展奠定基礎。
第二,動手實踐活動還包括假期的教育時期,假期的教育也是很重要的,只不過不再是課堂教學,而是在師生共同更為輕松、和諧、愉快的合作中一起探索課外知識。例如,教材中有很多拓展思考題,有一些甚至是到了大學階段學生才能夠了解的,教師可以選取比較可行的題目與學生一起探究完成,只有動手才能實現知識的轉化和融合,才能為創新開啟道路,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創新水平。
總之,動手實踐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親自參與能力,把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當中,把思想變為現實成果,從而為創新發展提供契機。
最后,題型的選擇也是促進學生創新發展的重要內容。高中階段課堂教學受到應試教育束縛,教師傾向于對學生開展題海戰術,導致其做題都是搬套路,遇到一點變化就不會做,這嚴重阻礙學生創新思維的進程。我認為教師應該在題型上為學生進行精選,在確保打實基礎的前提下多讓學生合作完成一些探究性、一題多解的題目,培養其發散性思維,這是創新的重要內容。
通過以上的詳細論述,我們發現高中數學的創新教學是靈活的,需要教師以學生為中心調動一切積極的教學手段,及時轉變教學策略,從而實現學生的創新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