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玲
【摘 ? ?要】語文是高中教育階段的基礎科目之一,在學校教育中占據重要的比重。在教學實踐中,許多學生抱怨語文難學,很多教師也覺得語文難教,學生成績提高較慢。本文就如何進行提高語文課堂的趣味性,如何進行“滋味教學”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高中教學 ?滋味教學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1.071
高中語文課堂應該是充滿活力和樂趣的,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在傳統的教學思想的影響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比較陳舊,教學形式比較單一,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中,積極性不能得到調動,思想受到禁錮,從而學生不能得到發展和提高。針對這樣的教學問題,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體會,提倡“滋味教學”,用各種教學方式和手段使語文課堂變得有樂趣、有滋味、有活力。
一、增加語文課堂的“人文味”
高中語文是一門人文性很強的學科,本身就有很強的人文性特征,在教學過程中,要把這種特點展示發揮出來。高中階段在學生的一生中,是比較重要的階段,這一階段,是學生的情感和素養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其中,語文學科對學生這方面的教育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進行高中語文教學時,教師不僅要重視知識的傳授,更要注意對學生的人文精神的陶冶。語文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包含的內容多種多樣,學生總能從中得到一些感悟。
教師要善于利用豐富的語文知識,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的美好情感,塑造學生的美好心靈。例如在學習李白的詩歌中,注意引導學生感受詩人的自由精神;在學習《假如我有三天光明》時,讓學生學習不為命運屈服的堅韌。
語文課堂上,教師注入的“人文味”能夠塑造學生的美好心靈,完成教書育人的任務,對學生的長遠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增加語文課堂的“文學味”
語文學科與其他科目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現為語文學科的情感性很強,毫無疑問文學性更是其應有的特征,因此對語文教學的要求與其他科目不同。目前,高中語文教學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文學味”得不到體現,很多教師過于重視知識的傳播,而忽略了這一點。在語文課堂上,教師仍然采用知識性講解的方式,目的只是為了讓學生掌握知識,而不能從學生的內心需要和情感需要出發,語文課堂變得枯燥無味,不見情感的引導和內心的感悟,而只見知識的傳授。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注意增加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文學味”,使語文課堂變得有詩意。
首先,教師的授課語言要有文學性。教師的授課方式和授課語言對一堂語文課的效果有很大影響,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提高自己的授課能力。語文世界豐富多彩,對教師的授課語言也有更高的要求。教師的授課語言要生動形象,善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用詩意化的語言激發學生的聽課興趣,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并且對于不同風格的文學作品,要注意語言風格的不同。或豪邁、或沉郁、或幽默,總之是要根據教學內容進行恰當選擇。
其次,教師要善于營造具體情境,在教學情境中融入濃厚的“文學味”。在營造具體情境時,教師可以用多種方法。例如教師可以通過詩意化的語言描述,把學生帶入到相關的情境中去。或者通過欣賞一些圖片等增加學生對美的感知和認識。特別在學習古詩詞時,更要注意用優美的語言營造美的意象。這樣才能幫助學生進行情感的理解和把握。生活中不缺少美的事物,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情感,用美的眼光對待生活。這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也是素質教育的要求。
三、增加語文課堂的“情感味”
新課程改革對教學目標有了更為具體的要求,要求教學要從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幾個方面進行。其中培養學生的情感是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材改革是新課改的一部分,就目前的高中語文教材來看,其豐富性和多樣性更加符合學生的需要。并且具有人文性和情感性的特征。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學過程實際上是教師與學生的交流過程,是學生與作者的交流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文章中傳遞的各種情感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教師要善于對學生進行引導。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在學習教材中,體會文章情感,體會作者感情,這樣有助于學生情感的升華和情操的培養。教學中注意情感能夠讓課堂變得活躍,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除此之外,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情感也是重要的一方面,這種情感在語文課堂上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重視這一點,注意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師生關系融洽能夠促進教學順利進行。筆者認為,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教師要對學生多一點關心和鼓勵。德國教育家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幻想、鼓舞”,學生的認知過程是與情感密不可分的,研究表明,學生在一種贊許、融洽、鼓勵、表揚的情感下學習,要比學生在厭煩、不滿、輕視的情感狀態下效率要高得多,只有積極的情感才能使學生產生內驅力,調動積極性。
因此,教師在與學生的交流過程中,要注意這些情感的表達。教師形象在學生心中是很重要的,教師要對學生多一點愛心,多一點關愛,樹立親切的教師形象,讓學生親近。高中生都渴望得到別人的肯定,教師要注意對學生進行表揚和鼓勵,在教學過程中創造機會讓學生體驗成功,教師趁機進行表揚和鼓勵。
其次,教師要培養學生對語文的信心。許多學生都認為語文難學,成績提高很慢,因此對語文學習沒有信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發現學生的這種心理,用各種方法培養學生的熱情和信心。例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學法指導,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特別要注意夯實基礎,注意學習的階段性。
另外教師可以通過各種課堂活動,培養學生的興趣,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吸引和刺激學生,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實際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師生之間的情感培養能夠拉近學生與教師的距離,進而拉近學生與語文學科之間的距離,在語文課堂上,教師和學生關系融洽,學生對語文學習充滿信心,對語文課堂充滿期待和興趣,能夠使語文課堂呈現勃勃生機,從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最后,學生是21世紀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學校教育要注意學生的全面發展,教育教學需要與時俱進,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在教學中融入“新聞味”,在教學過程中注意與社會的銜接性,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在課堂上導入一些新聞時事,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
總之,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更新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在語文教學中注意實踐和探索,把滋味教學應用到語文教學中去,這樣有助于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素養,從而達到提高語文成績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