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萬明
【摘 ? ?要】小學階段是學生正式接受系統性知識教育的開端,教師教學方法的合適與否直接決定著學生對于所學科目的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因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本文中我將結合自己所教授的學科,具體談一談,新課改背景下,如何做好語文這門學科的教學工作。
【關鍵詞】新課改 ?小學語文 ?教學創新 ?探究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1.088
近年來,隨著我國國情的改變,應試教育教學體制已經明顯不適用于當下的教學環境和教學要求,我國各階段的教育教學方式也在逐漸的進行改革。隨著素質教育教學體制的推廣,學校教育更加強調尊重學生的學習個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尤其是小學階段,學生剛剛開始接受系統性、正式性的知識教育,在思維和智力方面都處于白紙的狀態。如何畫好第一筆是每個小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面臨的最大挑戰,因為,對于教師來說,有偏差的教學情況評估,錯誤的教學方法選擇,甚至是不合適的教學態度,都有可能給學生留下糟糕的學習體驗,導致學生學習興趣的喪失,學習積極性的大大降低。所以,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我們不論是在教學態度還是教學方法的選擇上都要更加慎重,最大限度的給學生一個好的學習體驗。
從我國現階段的課程設置來看,小學階段語文和數學是學生學習的主要科目。與客觀性占主導的數學相比,語文是一門更加注重感性的學科。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要求,在教學過程中要著重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聯想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發散能力,讓學生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不僅能夠獲得知識,更能夠獲得美的體驗。因此,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遵循素質教育“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不斷創新教學方式,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樂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一、寓教于樂
小學生由于年齡小,社會閱歷少,因此對于是非曲直的判斷標準非常簡單,一切遵從本心。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是小學生的天性,對有意思的事情具有非常強的探索和學習欲望,對于不感興趣的事情則是直接拒絕了解與接受。這就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于不同的科目好惡分明,甚至出現嚴重偏科的現象。我所教授的班級中,有個別的學生數學成績總是名列前茅,而語文成績則慘不忍睹,在和學生本人的溝通過程中發現,就是不喜歡、不感興趣,所以不想學。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好知識的引導工作,尤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來充分展示學科知識的魅力和趣味性所在,從而引起學生的學習好奇心。
小學階段,語文教學大體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字詞學習、文章意思理解、簡單寫作。小學語文以字詞的識記為主要目標,所以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相對于初高中來說對于學生的機械記憶能力要求較高,這也導致教學內容的刻板性和單調性,反復的字詞記憶和文章背誦會逐漸磨掉學生的學習耐心。因此,我們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采用更加靈活生動的教學方法來對學習內容進行調和。如我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對于“的”,“地”“得”三個字的用法容易混淆,如果從詞性、語法等方面進行講解則顯得太過專業,容易超出小學生的知識接受能力范圍,所以我會采用口訣的形式讓學生讀熟記:左邊白,右邊勺,名詞跟在后邊跑;左邊土,右邊也,動詞前面要用到,左邊雙人就是得,形容詞前少不了。這種押韻形式的口訣,讀起來朗朗上口,可以幫助學生快速記住相應的知識內容,還能讓學生在記憶的過程中獲得樂趣。
二、寓教于美
語文是一門主觀性較強的學科,需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思維的發散與聯想,小學階段雖然對于學生的文章理解和思想體會方面沒有太高的要求,但小學階段正處在各類知識打基礎的階段,學生的思維模式和文學審美觀剛剛開始建立,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尤其是在文章解析過程中,突出文章情感思想美的部分,從而讓學生從文章閱讀過程中感受到中華文化美的所在,為以后文學審美觀的建立打下良好的基礎。
以古詩詞教學為例,古詩詞是小學語文教材內容設置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對于小學生來說,現代漢語尚且運用不熟練,對于古詩詞中的古漢語意思理解水平也就不言而喻了。古詩詞教學最注重的就是文字的理解和對詩人情感的體會,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情景教學方法,將古詩詞中體現的情景和情感在課堂教學中人為的表現出來,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對古詩詞的記憶和理解,更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詩詞中所體現的情感和意境,給學生以美的享受。
三、寓教于智
小學生正處在智力開發的關鍵時期,因此小學教育過程中教師的責任不僅僅是教給學生相應的學科知識,還要在知識傳輸過程中逐漸開發學生的智力水平,不斷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知識學習能力,為以后初高中時期復雜知識的掌握做好準備。
語文是一門感想思維占主導的學科,因此對于學生的想象力和記憶力有著一定的要求,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著重開發學生的思維發散能力和知識記憶能力。一方面在學習文章尤其是現代文的過程中,可以采用問題引導式方法,教師有目的性的提出問題,讓學生在自學過程中尋找問題的答案,從而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拓展思考問題的角度;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分小組比賽記字詞,背古詩的方法來鍛煉學生的記憶能力,在競爭的氛圍中,學生的好勝心被激發出來,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記憶效率。
四、寓教于情
教師與學生是教學環節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尤其是小學階段,小學生由于年齡方面的原因,在校學習期間對于教師的依賴性較大,師生之間的交流機會多,因此,師生之間關系的和諧與否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態度和積極性。這就要求我們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打破傳統教與學的壁壘,建立更加民主自由的師生關系。
新時期,素質教育提倡以人為本的教學學理念,要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因此教師要適應課上課下兩種角色的轉變。課上時間師要做學生學習上的引導者和示范者,而課下教師要卸下職業面具,和學生成為生活中的朋友,給學生以思想上的引導和行為上的示范,從而幫助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師生間平等互助的相處方式有利于教師用個人情感魅力感染學生,讓學生通過喜歡教師來喜歡語文這門課程。
總之,小學生代表著未來與希望,是未來我國各方面建設的儲備力量。因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的我們要明確自身肩負的教育職責和使命,從知識和思想行為兩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言傳身教,從而保證學生在六年的基礎教育過程中成長為德才兼備的潛力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