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登青
摘 要:在提倡素質化教育的現代教學中,小學數學的創新性教育已經步入一個新階段,在新的教學目標中,教育者要以培養出獨立意識強、自主學習能力強和創新意識強的人才為己任,學校教育更應該最大限度地激發每個學生的潛能。數學是一門需要開放性思維的學科,如何培養學生在課堂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數學教學中的重要任務。
關鍵詞:創新思維;問題能力;小學數學
新型課堂上教師應當更加注重學生素質能力的開發,要注意學生在課堂上思維的活躍性和課下反思是否達到素質教育的要求,此外要注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與狀態,善于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最終解決問題,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而要做到以上這些,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學生在課堂上提問的能力,這不僅能使學生建立起系統的思維體系,還有助于創新能力的培養。
一、為什么要培養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提問意識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在提出問題的過程中,大腦會不間斷地提供思路和發散性思維,就不只是僅僅局限于已經獲知的答案,而是在已知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更深一步的思考,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看原有的問題,同時還會培養人的觀察能力和舉一反三的能力,因此提出問題的過程就是一個思維向外擴散的過程。而在教學中,小學生能夠通過提出問題和自己尋找答案這個過程來體會數學和生活之間的關聯,從而促進數學的學習。
數學教學一直都是小學教學任務中的重要內容,因為只有提出問題才會不斷思考創新,不斷推動數學這門學科的發展,而如何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效率是教師追求的目標。但是在目前已知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往往只注重向學生灌輸已有的數學概念和知識,而忽視了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提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又只對上課所教的內容死記硬背,遇到難題就生搬硬套數學公式,尤其是小學生注意力容易渙散,對于問題,學過的就能想出來,不懂的就難以下手,因此教師更應當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興趣,發掘出每個學生的智力潛能,引導他們獨立思考,舉一反三,偏重素質教育而不是應試教育。
數學可以說滲透整個現代社會的發展,運用愈發廣泛,但是在現在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往往是發現課本上學到的知識與所遇到的問題相差頗大時才會被動地提出相關問題,老師在課堂上扮演提出問題的角色,而學生只顧著應付考試和結果,忽視思考,思維就會愈發僵化,對整個教學和社會發展都是不利的。
二、如何培養小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
1.教師應該耐心引導,開拓思維,實事求是地分析問題
在小學數學學習中,教師是引導者,小學生往往因為年齡小,思維比較活躍且好奇心旺盛,因此在平時的數學學習中能夠對不會的問題進行探索研究,教師就應該很好地運用小學生的好奇心來引導他們積極思考,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的應該是幫助學生學習課堂知識理解問題,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讓學生踴躍發言,在課下布置適量的作業來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點,還可以分組促進課下交流,通過運用假設數學問題的情景等方法來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2.構建數學學習結構,激發學生思考問題的潛能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會大大加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增加學生在學習方面的成就感,讓他們在學習中以主觀意識來學習,對教師教授的知識點就能以主人公的姿態來主動接收。而教師需要做的就是提高自身素質,構建出一個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在課堂上就可以系統高效地傳輸給學生,并且還可以幫助學生構建出自己的學習體系。
3.多舉例子,誘發學生的質疑意識,主動提出問題
案例的列舉無疑是一個很好的幫助學生聯想問題、構建知識體系的好方法。通過對具體案例的分析,小學生很容易就可以帶入具體情況,進而深層次地思維和發現問題。老師對小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要耐心解答,不能抹殺學生提出問題的積極性,也不能讓學生只局限于老師提出的問題,否則學生就會越來越依賴教師而不主動思考提出自己的問題,因此,教師就應該鼓勵學生往大膽的方向思考,而且對善于提出問題的學生應該適當表揚,樹立積極模范,對平時不提問題的學生要積極引導,耐心指引。
培養小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不僅能有效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消化,還會對學生生活產生積極的影響,因此,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養成經常思考質疑的意識,讓學生充分發揮自身潛力。
參考文獻:
[1]唐剛.數學“問題解決”教學的誤區和反思[J].黃石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05).
[2]宋麗娟,郭芳.有關問題解決教學的研究[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