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摘 要:綜合實踐活動是學生自主性教育行為,但教師的指導作用不容忽視。教師不僅是活動的參與者、組織者,更是指導者。教師的有效指導直接影響著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綜合實踐;有效指導
教師指導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應鼓勵學生自主選擇、主動探究。本文從三方面闡述對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進行有效指導的粗淺認識。
一、做好活動之前的準備
指導學生確立活動主題,引導學生將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轉化為活動主題,為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服務,如“學校浪費現象之調查”“學校課桌椅的調查與設計”等課題,都源自學生的生活。各學科學習中當堂沒有解決的問題,或產生思維碰撞的地方,也可以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如“學校周邊白色污染的調查”“廢電池對魚類的影響”等。社會上的某些熱點問題,如“農牧區垃圾回收現狀的調查”,都值得學生關注。指導學生做好活動方案的設計和論證工作,使學生對活動有一個完整、清晰的了解;督促學生除準備好調查問卷和訪談提綱外,還要準備好錄音設備、記錄設備、實驗材料等工具。
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綜合實踐活動立足學生自主發展,為學生創設動態、開放、主動、多元的學習環境,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研究、分析和解決問題,通過親身經歷體驗人生、了解社會。首先,教師應指導學生通過調查、采訪、上網、查書等途徑,有目的、多渠道地搜集活動資料,形成收集利用信息的能力。其次,指導學生有效整理、分析活動的資料,在此基礎上進行推理、分析、概括,最后形成自己的想法,得出結論。最后,指導學生真實記錄活動中的體驗和感受,升華個體情感,喚醒群體經驗和感受,發揮自我教育的力量,同時為以后的總結和評價提供依據。
三、認真進行活動總結
活動結束后,教師應及時指導學生將活動研究過程中通過觀察、調查、訪問、查閱資料所收集到的所有信息資料,進行主次分明的整理、分析、歸納和提煉,得出研究的結論。通過實驗展示、調查報告、照片、小論壇等形式,進行內容自然真實的成果交流展示,隨機應變創造學生盡顯其能的機會。關注學生實踐了沒有?經歷了沒有?發現了什么問題,又是如何解決的?獲得了何種體驗?怎樣與他人交往和合作?是否產生了個性化的創造性表現?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現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以學生的經驗與生活為核心的實踐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