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萍
摘 要:語文教學有自己的規律。只要抓住規律并遵循它,就能逐步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觀察;閱讀;培養;提高
我從教二十多年,一直擔任語文教學工作。盡管教材不斷地修訂,但語文教學本身的規律始終沒有改變。我在培養學生讀寫能力方面做了如下探索。
一、有計劃地進行課堂教學
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重點在課堂。所以課堂教學如何,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的好壞。我在教學中選擇課文,看看哪幾篇課文解決哪幾個問題比較合適,再按照寫作訓練計劃和課文的基本順序,將課文先后做必要調整,合理安排。每一篇課文只看重講清楚有關訓練步驟所需要的內容,其他一概從略。這樣一課突出一個重點。改變了過去從介紹作者、時代背景、層次結構、中心思想直到寫作特點面面俱到的程式化的教學方法。現在每節課只講二十幾分鐘左右,都是新內容,避免老生常談。這樣,學生每一節課都有一點收獲,能明顯地感到知識積累。剩下的上課時間讓學生自己動腦、動口、動手,有助于開發學生的智力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講讀課上的重點也是作文訓練內容,改變了講讀和寫作脫節的現象。比如,講《故鄉》一課時,雖然課文內容豐富,手法巧妙,寓意深刻,但按照計劃,講這一課的目的是要訓練“人物肖像描寫”。因此,就把主要精力集中到魯迅先生對閏土的肖像描寫的方法上,對其他內容則只給予啟示,讓學生在反復閱讀中領會。
二、引導學生觀察,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
如,對景物、靜物的觀察,要按照遠近、上下、左右、里外的順序進行。對人物的觀察要抓住外貌、語言、動作等特征。還要提醒學生,不論對景物、對靜物或是人物的描寫,一定要細,只有細致了,寫作記敘才能具體細致。在觀察的基礎上,展開聯想,進一步深化文章的思想意義。
三、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
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只靠教材的篇目是遠遠不夠的,還要開展課外閱讀活動。閱讀時,要求學生做筆記、摘抄和背誦片段。我定期檢查筆記本,并且開展一周一次的比賽活動。這對促進學生對課外閱讀的重視程度很有作用。要求課外閱讀的內容同課內讀寫訓練結合起來。課內訓練那一項內容,就在課外閱讀中去豐富哪方面知識。實踐證明,這樣課內課外相結合,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語文教學,效果是很明顯的。多數學生有了一定的讀書習慣。課外閱讀時,勤于動腦、動手,重視積累材料,讀寫能力也有了明顯的提高。
總之,要為學生提供一個“寫作”的舞臺,營造一個“寫作”的氛圍,讓學生的生命活動和心靈活動在碰撞中所閃爍的火花得到綻放,讓他們想寫、愿寫、樂寫、能寫!
參考文獻:
[1]呂叔湘.呂叔湘論語文教學[M].山東教育出版社,1987-07.
[2]董菊初.張志公語文教育思想概說[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