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旭國
摘 要:立足于新課程改革,以中學語文教師作為研究主體,進行深入調查研究。從授課能力、教學方式、教研能力及教學觀念四大方面入手,找出當前中學語文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并就此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
關鍵詞:中學語文;教學改革;新課標;教學觀念
光明網曾經有過這樣一篇報道(2012年9月6日),全球105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350多所孔子學院和500多個孔子課堂,海外近1億人正在學習漢語,并以每年50%甚至更快速度增長,漢語學習熱持續升溫。然而,反觀我們國內,我們國民的漢語水平卻明顯呈現下降態勢,據有關資料顯示,中小學生最不受歡迎的課程就有“語文”課。從課時安排來看,雖然中小學語文課一直是被當作與“英語”“數學”同等重要的“主課”來設置的,然而課時數量與教學預期并不成正比。當前我國中小學生的語文水平呈現出明顯滑坡趨勢:書寫能力差,錯別字連篇;識字數量少,閱讀水平下降;口頭表達能力不強,表述缺乏邏輯性;作文能力差,提起筆來,洋洋灑灑上千言,離題萬里,不著邊際;文言文的理解能力下降尤為突出,成為中小學生最為頭疼的一件事。
一、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究其原因,我認為中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存在較大問題,而中小學語文老師不能盡快適應新課改是問題的主要癥結所在,具體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授課能力缺乏質的提高
大部分語文教師對九年制義務實驗教材的編排體系、編輯意圖理解不深。面對當前新課程改革,教師或多或少學了一些新課程理念,并在自己的課堂上嘗試著運用,現在教師興致勃勃“滿堂灌”的少了,代之而起的是“滿堂問”“滿堂說”“滿堂動”,課堂熱鬧了,形式多樣了,場面好看了。但細究其實,學生說的是什么,動的是什么,為什么?這樣的環節有沒有必要?恐怕很少有人去考慮。深入課堂我們不難發現,主要呈現出兩種傾向:一種是教師問得多,學生答得也多,學生回答問題大多是觀察教師的表情,揣摩所謂的標準答案,動心眼的多了,真正動腦筋的并不多。另一種是學生以學習小組的形式,積極地“討論”著,或左右,或前后,學生熱烈地“動”起來,但動腦、動手的習慣很差,遇到生字,張口就問……結果就是,學生活動多了,老師講的少了,肢體活動的多了,靜心思考的少了;課堂氣氛活躍了,而教學實效卻很一般。
2.教學方式轉變表象化
在教學中,中學語文教學方式主要表現為兩種情形:一種是重視教師的教,而輕視了學生的學,重視了知識的傳授,忽視了能力的培養,這是我們否定的教學方法,但它依然占有一定的市場;另一種是采用新課程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其外顯形式是學生提出問題、小組合作、討論、表演、辯論等。由于部分教師存在理解的偏差,指導學生學習的能力不足,致使有些課堂呈現出一種“放羊”的狀態,學生的活動偏離了課堂的主題,為活動而活動;有些教師機械地照搬發現式教學,完全否定講授式教學,使課堂教學走進新的誤區。
3.教研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教研能力直接影響著教師教學素養的提升。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發現,只有約9%的教師在寫教學總結、教學反思,寫論文的教師就更少了;關注學科前沿成果,經常主動瀏覽專業雜志報紙的人不足54%;平時主動聽取其他老師授課的教師為數不多,大多數教師只是在學校安排下,被動地聽課;平時主動研究教學的老師更少。
4.教學觀念需深層次地轉變
隨著“新課標”的實施,教師雖然能說出一些新名詞,初步理解了新課標的部分理念,但在實際授課中,受以往經驗的影響,一部分教師還是就教材教教材,脫離不了教學參考書,這種現象在教齡不足五年的教師中表現得尤為突出。即使部分教齡十年以上的教師也存在照搬《教師教學用書》的現象,沒有很好地開發利用課堂資源,沒有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課堂教學效益差,缺乏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習方法的指導,沒能實現由“學會”到“會學”的轉變,學生始終是知識的奴隸,而不是知識的主人。
二、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途徑
《新課標》要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著力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些是對學校課堂教學的根本要求。我們要深入領會其精神實質,決不可片面。“以學生為主體”,不是盲目地迎合學生,更不是放手不管,教與學必須有機地結合起來,不可偏頗。要很好地掌握這個分寸,關鍵在教師。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嘗試:
1.從教師自身轉變做起
學習應該是一個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學生對語文學習有足夠的興趣和熱情,教師就必須找準學生的興奮點,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做好角色的轉變和定位。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識的傳授者,而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及時把學生的興趣引導到發現知識、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尋找知識、獲取知識,給學生以充分的尊重、充分的話語權,準確把握學習過程中的癥結所在,適時點撥、適時肯定激勵,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課堂氣氛活了,效率提高了,加之教師詼諧幽默、妙趣橫生的教學語言,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學生一定會逐步愛上你的語文課,從而愛上語文學習。
2.加強對語文教師的培養
目前,中小學語文教師的培養,主要依賴于高等師范院校,這就要求高等師范院校在專業課的設置上,必須緊扣中小學教學的實際。在注重語文知識傳授的同時,加強師范生設計教學、組織教學、研究教學等實際教學能力的培養,使這些師范生更能適應目前教師專業化的需要。
同時,教師也要主動學習業務,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一要有良好的職業操守,熱愛本職工作,熱愛教學,樂于奉獻,甘守清貧,尊重學生,喜歡學生,一心撲在教育上。二要緊跟時代步伐,與時俱進,積極接受新理念,努力轉變課堂教學,適應時代要求,讓學生樂于接受。三要努力學習,不斷進取,及時學習新知識,不做時代的落伍者,開闊知識視野,讓自己的知識多元化,做一個復合型的博學之師。四要培養自己的管理能力、組織能力、交際能力,以適應新的教學。
任何改革,從來沒有一帆風順的,中學語文教學改革也是如此,應該大膽創新,積極探索,不斷反思,及時總結,汲取傳統教學的精華,站在時代的前沿,借鑒別人成功的經驗,走出一條成功之路,讓我們所有同仁們積極行動起來,共同開創語文教學改革的美好未來。
參考文獻:
孫軍會.中學語文教學改革與探究性學習[J].科技資訊,2011(05).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