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紅明
摘 要:閱讀是語文學習的一個很重要的能力,學生能夠從閱讀中吸收新鮮的文學知識,熏陶他們的文學情感,也能夠通過閱讀更加理性地認識這個世界。但是小學生閱讀經(jīng)驗少,也沒有那么多的生活經(jīng)歷和感悟,所以他們在閱讀上有一定的障礙。特別是他們多動的性格更是讓安靜的閱讀成為一件效率較低的事情,如何提高小學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就是所要講解的重點內(nèi)容。
關鍵詞:小學生;中年級;語文閱讀
文字是一個奇怪的符號,它記錄著事情,表達著感情,它是學生的朋友,也是學生的老師。這是多樣的角色變化,讓閱讀成為一個神秘而又奇特的“任務”。如何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這項任務,就要從提高閱讀的有效性做起。
一、主張“多讀少講”,給學生自我閱讀的空間
閱讀是一種個性行為,誰也不能替代誰進行閱讀,也就是說老師不能用自己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理解。老師要讓學生自己進行閱讀,用積極思考去感悟文章中的每一句話。也許他們的理解并不正確,但是這也是他們的一種思考,老師可以給予建議,但是不要否定,否則容易打擊他們的信心。最好的閱讀教學就是讓學生去“讀”,沒有束縛地去讀。他們在閱讀的時候自然會在心中有一個思考,也許對也許錯,但是這種思維習慣會隨著學生閱讀量的增加而逐漸糾正過來。
例如,在教學《哪吒鬧海》的時候,老師不能夠用“調皮”“勇氣”“仁義”等詞去簡單地定義哪吒的這一行為。因為事情都有兩面性,哪吒是過失或是懲惡在人們的心中有自己的一把尺。學生要學習這種是非觀,就必須經(jīng)過自己的思考,而不是根據(jù)老師的言語來判斷。所以鼓勵老師實施“放任式”的教學,先讓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再說自己的分析,然后讓學生去比較和總結。這樣的教學對他們的影響才是最大的,學生才容易記住,有利于他們閱讀能力的提高。
二、主張“松緊有度”,給學生提供多樣閱讀
閱讀根據(jù)文章類型的不同,或是自己閱讀的目的不同而分為多種閱讀方法,本質上的區(qū)別就是“精讀”和“略讀”。中年級的小學生有了一定的閱讀經(jīng)驗,所以他們有自己的喜好,老師就要著重去培養(yǎng)他們對語文閱讀目的的定義,讓他們在每次閱讀之前都有一個基本的閱讀計劃,從而選擇最恰當?shù)拈喿x方式。對于精讀的文章,老師也不要一味地去講解,而要給學生自己閱讀和感悟的機會。首先要讓學生去預習課文,對文章有個基本的了解,之后在課堂上要逐步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正確理解,老師負責提供進一步的理解深化和點撥。重要的是,可以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師生之間的交流來進一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真正做到“精讀”文章。例如,《微笑著承受一切》是一篇精神教學的文章,既給學生介紹了這種深層次文章的寫作方法,又傳遞了積極的人生觀。對于這樣的文章,一定要選擇“精讀”教學,讓學生在感悟文章情感之余,逐漸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略讀的文章特點主要是文章類型簡單,思想內(nèi)容不復雜,也利于理解。如《水上飛機》《跟蹤臺風的衛(wèi)星》等文章。這一類一般是簡單介紹某種事物、或是簡單表達某種思想,對學生的思維啟發(fā)和寫作能力提高沒有太大的幫助,只是作為一個知識面的擴增。此時老師就可以給學生一定的閱讀時間,讓他們自由閱讀,然后通過小組討論等形式解決課后習題,最后老師大體講解一下答案就可以了。但是不要小看略讀這種閱讀方法,它能夠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增加學生的閱讀速度,對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是非常有幫助的。
三、主張“趣味閱讀”,豐富語文閱讀的形式
趣味閱讀是吸引學生的一種好的閱讀教學方式,就是根據(jù)文章的內(nèi)容和風格改變單一的教學方法,通過多媒體、音樂、視頻等等來進行更加有吸引力的教學。這種教學方法能夠大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維持他們的閱讀興趣,將自己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到閱讀的內(nèi)容上來。
例如,《讓我們蕩起雙槳》的教學,可以先采用音樂教學的方法,讓學生先從音樂中感受輕松和愉悅,感受青春的活力和學生的生命氣息。音樂給文章賦予了樂感,也讓每個字都充滿了節(jié)奏感,這樣的快樂能讓學生對文章有個更加清晰的認識。然后再通過詳細的文章分析和背景介紹,來進一步完善學生對其的理解。
四、主張“感悟閱讀”,培養(yǎng)邊讀邊思考的好習慣
閱讀是一個學習的過程,而不只是眼神在文字上的“游走”,所以要培養(yǎng)學生用心讀的習慣,而不是僅僅用眼睛讀。邊讀邊思考是對文章本身的尊重,也是對自己本次閱讀的一種責任感。小學生讀文章喜歡讀出聲音,可以作為一種朗讀的形式。但是一般情況下,朗讀不利于思考,所以要培養(yǎng)學生默讀的習慣。或者在學生閱讀之前,老師可以提幾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這樣有利于他們理解文章,養(yǎng)成邊讀邊思考的習慣。
邊讀邊思考也可以表現(xiàn)在積累上,讓學生對文章有一個大體的理解之后,找出優(yōu)美的片段,并且進行分析和記錄。將文章的優(yōu)秀之處進行分析和理解,并且應用在自己的寫作之中是非常高效地提高自己閱讀能力的方式。
五、主張“讀寫同步”,提高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力
讀寫同步,是邊讀邊做讀書筆記,將自己瞬間的理解力和靈感記錄下來。中年級的語文課文中有很多具有啟發(fā)性的語言,它們或者能夠給學生心靈的洗禮,或者能啟發(fā)他們寫出自己的作文。老師可以幫助學生建立一個讀書筆記,將優(yōu)秀的字句記錄之后,在一旁做分析。對文章的理解是一個逐漸積累的過程,例如,《珍珠鳥》的教學,可以讓學生自己從中發(fā)現(xiàn)優(yōu)美的句子,然后針對其進行詳細的分析。之后對每一個段落都要求學生來講解,這樣他們會根據(jù)自己所做的讀書筆記來敘述。這樣學生不僅僅將自己的理解力提高到了一個層次,還有所寫、有所說。特別是在《珍珠鳥》這篇文章的教學中,能夠喚起學生對動物的喜愛,可以以“我最喜歡的動物”為作文題目,讓學生進行自由創(chuàng)作。
總之,小學中年級的語文閱讀教學要符合這一階段的學生的學習特點,然后以學生為中心,解放他們的寫作天性,提高其閱讀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樣才是高效語文閱讀教學的最高境界。
參考文獻:
[1]沈曉榮.小學中高年級學生課外閱讀指導淺談[J].新課程導學,2013(09).
[2]黃成.淺探小學語文閱讀課文的新模式[J].新課程:教師,2012(06).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