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仁眩
【摘??? 要】音樂是人類進行情緒交流和感情表達的一種途徑。不僅能夠陶冶人的情操,而且還可以讓人們感受到美,進而去創造美。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歡聽音樂,音樂能夠給人帶來快樂。然而,在現實音樂教學中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方面還存在著問題,這就需要教師認真分析,找到對應的策略進行完善,進而優化音樂教學水平。
【關鍵詞】音樂教學? 學生? 創造性思維? 教師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1.036
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為人類社會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這為我國帶來了數千年的繁榮昌盛。然而,隨著相關情況的變化,我國教育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說:對青少年創造力的開發。音樂反映的是生命內核和客體本質的內在精神,和人類生活關系密切,這完美的融合了人類的情感和理智。音樂能夠將一些思維和人類天生具備的創造性思維結合起來,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傾聽音樂、奏樂、舞蹈及作曲等,這需要學生擁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創新精神,這都為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供了條件和空間,讓學生能夠獲得音樂知識和欣賞美的一些創造才能。本文將從音樂教學和創造性思維的相關情況、音樂教學中創造性思維培養存在的問題和優化音樂教學中創造性思維培養的策略等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音樂教學和創造性思維的相關情況
首先,音樂教學的含義、目標、條件和教學方案評價。第一,含義。音樂是以聲音為表現手段,通過組織的音為材料構成、聽覺印象來表達人們的思想情感和現實中的一種藝術形式。音樂教學是指由音樂教師的傳授知識和學生的音樂學習組成的音樂人才培養的過程,這需要教師、學生和中間的媒介,通過認知并以審美感受為目的,最終實現教學過程。如:從文化來看,音樂是一種提高自身藝術素養的修養文化,能夠反映不同地區的民族文化特色和精神;從歷史來看,音樂在少數民族地區融入了豐富的歷史內涵,是各個少數民族地區進行交流、融合和共享的精神樂園;從教育來看,音樂教學是音樂教育的一部分,教師需要從音樂教學中注重審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通過音樂教學認識自己、了解音樂文化,豐富自己的學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個人素養,增強民族文化的傳播意識。
第二,目標。教學目標是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教學過程是否有效的關鍵,這起著關鍵的調控作用。結合《音樂課程標準》可知,音樂教學是根據音樂課程價值來實現的,通過音樂教學和活動培養學生的音樂愛好與情趣,發展學生的音樂感受和鑒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主要的目標是情感目標和知識目標。
第三,音樂教學的條件。教學條件是不被控制并和教學方法間不相互作用的教學因素,發揮教學模式很大,是讓學生、教師、教學空間、教學世界、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等教學目標達到最好方案和最佳組合。教師需要認真分析和研究教學模式的教學條件,掌握運用教學模式來實現預期教學目標。
第四,音樂教學的方案評價。一般來說,教學評價從評價方法和評價標準這兩個方法來談論,良好的教學評價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讓教學效果達到最佳。音樂教學評價主要包括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者兩個方面,形成性評價是在設計音樂教學這個過程中所達到的一種效果,通過培養學生音樂審美態度,充分了解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日常作業及操作情況等,充分把握學生的聲音方面的情況,為形成性評價提供良好的音樂教學設計方案;總結性評價是對事情后的評價,一般是教學活動的某一階段完成后對教師的教學效果進行的評價,進而保證教學效果。音樂教學方案的總結性評價主要是根據預先設定的音樂教學目標為標準,對學生的學習程度和教學間是否達到吻合度的一種評價,這需要考查學生對音樂整體教學程度、概況水平、測驗范圍等方面的一種感知,確保音樂教學方案等方面的有效性。
二、音樂教學中創造性思維培養存在的問題
首先,音樂教師的教育觀念落后,訓練方面違背人性。第一,音樂教師不注重完善教育觀念,停留在以往固執的教學思想上面。雨果曾經說過“音樂、文字和數學是開啟人類智能的三把鑰匙”,這是激發學生興趣愛好和創造力的一種途徑。然而,在現實音樂教學中,教師的教育觀念的確存在諸多問題,如:社會上的人對音樂價值認識存在一定的誤區,他們認為音樂只是一種娛樂和消遣,是浪費時間的東西,根本沒有必要花過多的時間去注意;音樂教育是引起大家情感共鳴的靈魂,能夠激發人們的情感和意志,進而達到審美的作用,然而,音樂課程沒有受到學校應有的重視,學校過分強調了音樂的德育功能,忽視了音樂的情感教學,沒有讓學生上升到一個理性的高度等;受傳統觀念和其他學科的影響,音樂教學過于注重基本知識的講解,忽視了音樂教學的情感原則,讓師生對音樂教學的認識存在很大的偏差,學生漸漸地失去了學習音樂的興趣,教師忽視了學生音樂方面的可持續發展的情況,進而使得音樂教育過于概念化、機械化、膚淺化或重結果輕過程等。第二,音樂訓練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如:有的家長盲目攀比,讓孩子參加多種樂器的學習,強調熟練性忽視了學生對音樂樂趣的培養等。
其次,教師的教學方法過于陳舊,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如:有的音樂教師主要以自己為中心,忽視了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性;有的音樂教學課堂結構僵化、課堂氣氛沉悶、師生間缺乏良好的互動,有一定的乏味性,沒有考慮學生的真實感受,失去了自主學習的機會,這樣的環境很難讓學生有學習興趣;有的音樂教師重視技能訓練,忽視了學生的音樂表現和鑒賞。音樂教學不僅是一種知識的傳遞活動,而且還是一種創造性的藝術活動,有的音樂教師受根深蒂固觀念的影響,讓學生處于一種被動接受的狀態,壓抑了學生的個性,使學生音樂學習機械、死板,不能達到素質教育目標。
最后,音樂教材的內容過于死板,對教學評價方式比較單一。有的音樂教學內容封閉、缺乏靈活性,讓學生缺乏應有的創造空間等。
三、優化音樂教學中創造性思維培養的策略
首先,讓人們對音樂教育有個正確的認識觀念,解決音樂審美沖突。如:讓大家多關注音樂方面的新聞和節目,正確認識音樂教學和培養審美的重要性。其次,健全教學評價體系,創新實踐平臺。完善教學評價體系,建立科學合理、鼓勵創造音樂的一種教學評價方案。再者,加強音樂教學師資,構造全面教師隊伍建設。如:培養學校既能教學,又能創造的“雙師型”教師;引進專業的音樂人才。最后,改革音樂教學模式,教學和創造兩方面結合。如:完善以往音樂教學的枯燥性,改革音樂教學的模式;結合素質教育的相關要求,創新音樂教學,將教學工作和創造性結合起來。
要想音樂教學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得到很好的發展,這不僅需要了解相關情況和問題,而且還要找到對應的策略進行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