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經倫
摘 要:農村初中作文教學一直是教學體系中比較特殊的部分,難寫又難教。在簡單分析了農村初中作文教學的現狀之后,就這些問題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農村初中;作文教學;現狀;對策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習語文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與人交流,更好地體驗生活,更好地感受人生。那么,在經過所有包括字句、詞組、語法結構等知識的灌輸之后,作文可以說是對所有語文知識學習情況的一個總的評判。重視作文教學,從近處的現實目標來講,可以提升學生的文字理解和鑒賞力,也能提高他們的語文學習能力;從對學生長遠的人生規劃來講,可以陶冶他們的情操,豐富他們的情感,使他們對生活有更高的敏感度和洞察力,并且能更加準確、流暢地表達自己對生活的要求。
一、農村初中作文教學的現狀
作文難教、難寫,是困擾眾多語文教育工作者的一大難題。由于許多現實因素的存在,這一問題在農村語文教師的工作中更加具有挑戰性。
首先,在整個初中課程的大環境下,語文幾乎就是一門半主半副的學科,不僅僅是學生,甚至在教師的思想觀念里對于語文也不夠重視,這種情況下,作文的地位幾乎更為尷尬。大多數學校甚至沒有專門排出作文課,即使有也少得可憐。這種狀況自然使學生對作文產生嚴重的懈怠感。
其次,相較于城市學生豐富精彩的生活體驗,農村學生的生活面比較窄,閱歷不夠豐富,語文層次也比較低,這就加劇了農村初中語文教師的教學難度,因為沒有足夠的生活素材和思想深度做鋪墊,根本談不上寫出有質量的作文。
另外,教育資源上農村與城市的分配不均也使本就步履維艱的農村初中作文教學更是雪上加霜。
二、改善農村初中作文教學現狀的一些對策
1.明確一切作文素材都來源于生活
新課標對于初中作文的規定是: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創意地表達。生活是作文素材和靈感最根本、最直接、最豐富的來源。教師要鼓勵學生多留意周圍的人、身邊發生的事,經常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下生活的點滴以及自己的思考和感悟等,用最敏銳豐富的觸角來直面生活的方方面面,積累寫作素材,才能在日積月累中提升作文水平。
2.廣泛閱讀,積累文化底蘊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些諺語名句都說明,要想寫出有質量的作文,必須從思想上、文字上有一定的積累。由于初中生都還處在一個比較小的年齡,自覺性不高,因此需要教師來引導。教師可以自己篩選一些有價值的適合初中學生看的書籍,然后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看完,在看的過程中寫下自己的感悟和想法,然后全班一起交流。長期下來,在名著的熏陶下,再加上學生自己長時間的思考,作文水平想不提高都難。
3.采用多種作文批閱方式
學生的作文水平低下,教師批改起來也很吃力,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嘗試將批閱還給學生。讓學生在批閱之前先自己修改作文,然后教師再與學生進行相互交流,仔細講解,列舉出作文評改的標準和要求以及所需要注意的細節。最后,讓同桌之間相互交換作文,為對方批改。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更深刻地了解每次作文的架構和要點,也能使學生的整體作文水平有所提高。
總之,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最重要的是督促學生多觀察、多思考、多聯系,注重培養他們的興趣,日積月累,一定會有好的
效果。
參考文獻:
周湘黔.農村初中作文教學中的困惑與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4(28).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