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惠如
摘 要: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體現了素質教育理念,從科學合理分組、巧妙設計開放性活動、營造和諧氛圍、開展多元化評價四個方面探討了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
關鍵詞:數學;模式;合作;探究
小組合作學習是指教師根據教學任務要求,在課堂教學中以小組學習形式,依據小組合作程序,組織學生討論與交流,獲取知識,提升認知,將一個班級的學生分為幾個小組,通過組內討論交流,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完成教學任務,教師要科學分析教學內容,設計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任務,確保小組合作學習順利。
一、科學合理分組
合理分組是完成小組合作學習的前提,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情況,綜合考慮學生的數學成績、心理特點、年齡和個性差異等,將班級學生分為三個層次,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組建學習小組,人數一般四到六人,各組學生由“好、中、困”三個層次組成,發揮優等生的帶動作用,中等生拔高學習,學困生達標學習,提供給優等生鍛煉的機會,小組內部形成互幫互促的學習氛圍,全班分成幾個同質學習小組,為課堂合作學習創造條件,各組推選小組長負責具體工作,檢查本組學生的課前預習和課后作業完成情況,組織組內合作和組間競賽活動,代表本組觀點發言交流。組內成員分工明確,擔任具體的合作角色。組織人、發言人、記錄員、資料員一段時間后,進行角色互換,使每個學生得到不同的角色體驗,教師把總任務分解成分任務,調動小組內成員的主動性,促進小組成員間的交流合作。
二、巧妙設計開放性活動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任務分為封閉式任務和開放性問題,教師要正確區分任務類型,就開放性問題進行小組合作,讓學生探求解決問題的多種途徑,獲取不同的答案,開放性問題存在一定難度,為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創造了條件,無論是學優生還是學困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實現自身的價值,確保全體學生共同參與,共同提高,初中數學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情感發展,科學設計課堂教學活動,小組合作模式要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明確學習任務,引導他們積極投入學習過程,使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保持旺盛的求知欲。例如,《特殊三角形》教學,教師設計“心有靈犀”游戲,游戲趣味性很強,一個學生通過手勢或描述,另一個學生猜他描述的是什么圖形,老師出題板,展示等腰三角形,學生描述“兩邊相等的三角形”,另一個學生通過他的描述猜到是“等腰三角形”。學生在游戲中,掌握各類三角形的特點和性質,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整個過程,對學習產生成就感和滿足感。
三、營造和諧氛圍
教師在合作學習中要有準確的定位,教師與學生是平等互動的關系,是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協作者,通過任務的創設,激發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協調平衡各組之間的關系,關注小組合作的進展情況,確保小組學習的良性互動,利用每一次合作學習機會,營造良好的課堂合作氛圍,大量開發學生的創造力,精心安排教學活動,及時解答小組合作學習中發現的問題,給予學困生幫助,鼓勵學生討論與交流,例如,《數據與圖表》教學,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展示不同類型的統計圖表,讓學生產生最直接的視覺效應,初步了解不同統計圖表的特點,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體會數學學習樂趣,然后設計問題:“同學們,你們知道自己的身高是多少嗎?”各小組學生爭先恐后地匯報身高,與同組學生的身高比較,思考隨年齡的漲幅,關注誰是班級最高的同學,在思考與交流中,理解各種統計表的特點,用條形統計表呈現學生的身高,通過統計表快速找到每位學生的身高,通過折線統計圖展示學生身高數據的變化趨勢。教學中,教師選擇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課堂變得生動形象,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學生進入抽象邏輯思維與具體形象思維共同參與的動態學習,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四、開展多元化評價
初中數學教師要創新教學評價方式,采用動態化、多元化的全面評價方式,注重對小組合作的成效進行評價,將評價的重心轉移到關注小組與小組之間的競爭,組內成員互相幫助、共同進步,注重激勵,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學會認識自己與欣賞他人,學會與他人合作與交流。結果評價和過程評價相結合,自評與互評相結合,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診斷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組內評價與組間評價相結合,對學生進行客觀綜合的評價,包括學生的參與意識、操作技能、合作精神、探究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語言交流能力等,以激勵性的語言對學生學習態度給予恰當的評語,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了合作精神。
總之,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進入初中課堂數學,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教學法,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發現問題,以小組合作形式分析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創新意識。
參考文獻:
張媛媛,熊濤.合作學習策略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綜述[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1(02).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