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艷麗
摘 要:在政治教學中,教師要從“導入”上下工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學生的思維,增強政治課堂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導入新課;學習興趣;政治課
高中思想政治課的理論性較強,比較抽象,一部分學生對思想政治課沒興趣,上課時不時會走神,有時還偷偷地講話,老師上課時經常要維護紀律,所以老師上課很費勁。如何才能增強高中思想政治課的趣味性,使老師上課變得輕松,使學生上課變得愜意,是一個需要政治老師共同探索的問題。本人將自己在教學中的一些體會與同行共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情境導入
情境導入是指教師通過語言的描述或實物的演習以及音樂渲染等手段,為學生建立一個生動的學習場景。學生的情感易受情境的影響,因此,開課時應創造良好的情境,調動學生的情感,使學生產生豐富的情感體驗,情境交融,導入新課。如,教《尊重文化多樣性》一課時,老師和學生聽著《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的歌曲并輕輕吟唱,感受民族大團結的意境,讓學生明確每一個民族都是祖國大家庭中的一員,每一個民族的文化都是中華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尊重文化多樣性。在情感體驗中板書課題。這樣,用一段歌曲導入情境,讓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增強講課的趣
味性。
二、直接導入
如,教《市場交易的原則》一課,老師這樣開頭:“誠信是人最美麗的外套,是心靈最圣潔的鮮花;誠信是你價格不菲的鞋子,踏遍千山萬水,質量也應永恒不變;誠信像一面鏡子,一旦打破,你的人格就會出現裂痕;誠信也是市場交易的原則。”接著板書課題。這種直截了當談主題的開頭藝術稱之為“直接導入”,它既使課堂內容富有詩意,又使學生思維迅速集中,了解教學目標,進入主題探究,一般適用于開始一節新課。
三、設疑導入
“知識從疑問中來,智慧在疑問中生。”一開始講課,老師提出疑問,使學生在“一知半解”的思緒下積極思考,導入新課。如,教《征稅和納稅》一課,老師問:每個人都給國家交過稅嗎?家長交過稅嗎?家長交過什么稅?設疑導入,激發學生求知欲,相機板書課題,讓學生滿懷熱情地投入學習。老師是教學的主導,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老師不斷地設疑,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他們積極思考,達到豁然開朗的效果。
四、視頻導入
當我們向學生講解枯燥的理論時,學生會覺得很難懂,老師又講得很費勁,這時,要想讓課上得生動有趣,吸引學生,讓學生直觀地感受,不如選一段相關的視頻給學生播放。如,教《人類社會的物質性》一課,我播放了視頻《億萬年的演化》,讓學生通過看視頻,直觀地感受到類人猿如何一步步演化成人類,人類又如何一步步地走向文明,明確人類和人類社會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學生觀看視頻時笑聲不斷,激發了興趣,啟迪了思維,也在一定程度上讓師生從空洞的理論中解放出來,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五、故事導入
高中知識的理論性強,學生聽起來比較抽象,因而學生更喜歡聽一些輕松有趣的故事。老師要搜集、編寫有針對性的故事、典故、名人逸事等,吸引學生聽講,引出本節課要講的內容,順利過渡到新課。如,教《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一課時,我講了共產黨員楊善洲的故事,學生深受感動,大大增強了上課效果。
六、復習導入
如,教《我國的政黨制度》一課時,讓學生回憶前邊學習的內容“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通過溫習讓學生知道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是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今天我們要講的政黨制度也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導出今天學習的課題“我國的政黨制度”。導入新課學習的同時,既復習鞏固了舊知識,又引發了對新知識的積極思維,使學生溫故而知新。
七、情感投入
政治老師給學生的印象往往古板、嚴厲,上課時有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架勢,而且動不動就上綱上線地批評學生,讓學生覺得難以接近。學生上課時雖然看起來很規矩,但時不時會走神,對政治課缺乏興趣。甚至老師批評學生時,個別學生還會頂嘴,師生都不愉快,課堂氣氛很緊張,導致學生更不喜歡上政治課了。因此,政治老師必須改變個人形象,一定要微笑著步入課堂,微笑著將走神的學生拉回來。當學生回答問題受挫時,微笑著讓學生靜下心來;當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時,一定要面帶贊賞的微笑,讓學生自信心增強。這樣才能夠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增進彼此間的感情,讓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增強學生聽課的興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讓政治課變得生動有趣的方法很多,每一位政治老師都有自己豐富的經驗和獨特的方法,以上是本人在教學中的一點經驗,有許多不足之處,還望同行多多指正。
參考文獻:
劉煥偉.激勵理論在初中政治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山西大學,2012.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