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1世紀迅猛發展的互聯網技術,為傳統銀行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機遇,但同時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本文將介紹互聯網金融在中國的發展狀況,分析其對金融業的影響,以及當前中國金融當局的應對措施。作者認為作為金融創新之一的互聯網金融,對經濟的促進作用應予肯定,但其應該置于金融監管之下,也許可以探討建立全球性的監管框架。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傳統銀行業;金融監管
伴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以第三方支付機構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的興起,互聯網金融新模式得以問世。例如第三方支付、P2P網絡借貸、金融中介、金融電子商務、在線金融理財等等。互聯網金融具備適應“大數據”條件下客戶不斷變化的需求的能力,提供全新的理財方式,具有資金配置成本低、效率高和支付快捷等優勢。目前,互聯網金融已成為傳統金融之外非常重要的金融模式。作為金融創新已經對傳統銀行業造成一定沖擊,但銀行多年經營所積累的優勢和金融領域的核心競爭力依然存在。金融當局應該密切關注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態勢,防范其可能帶來的金融風險。
一、互聯網金融在中國的發展情況
1.第三方支付發展迅速。自第三方支付公司誕生起,第三方支付歷經十幾年的發展。截至目前,市場相繼涌現出一些實力雄厚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既有側重個人支付領域的支付寶、財付通和銀聯電子支付,又有專注具體行業的易寶支付、快錢和匯付天下,第三方支付存在于金融產業的各個環節。數據顯示,互聯網第三方支付總金額從2008年的2356億元急劇增至2012年的3.80萬億元,2013年中國第三方互聯網支付市場交易規模達53729.8億,同比增長46.8%,整體市場持續高速增長,在整體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性進一步增強。第三方支付的發展速度可見一斑。
2.互聯網理財產品競爭激烈。2013年6月份以來,以余額寶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著金融市場的競爭格局。“余額寶”作為一種創新的理財產品,不僅具有高收益、高流動性、支持購物支付等優點,最重要的是借用了淘寶的支付平臺,因此自上線以來,就吸引了不少人的青睞。這種理財神器迅速擴散,網絡公司紛紛與基金公司合作推出“寶寶類”產品,如中國平安的壹錢包、蘇寧的零錢寶、騰訊的理財通等,成功促進了互聯網金融的蓬勃發展,使得我國金融業從混業經營進入到跨界經營的新階段。
3.“余額寶”發展態勢迅猛。從整理匯總數據來看,網民理財產品中,絕大多數人選擇余額寶,占比達到了58.6%。網民選擇余額寶的原因在于:門檻低,一元即可進行理財;投資渠道方便,利用支付寶即可存入余額寶;收益高于銀行利率;可以隨時存取,不影響資金使用;投資流程簡單可操作,且網民絕大多數都擁有支付寶,有購物習慣;對阿里巴巴集團的信耐度高,風險抵御能力強。正是基于此類優點,余額寶在未到一年的時間內擁有了數千萬的用戶數。
二、互聯網金融對中國金融業的影響
1.傳統金融業務受到挑戰。商業銀行一直處于金融市場的核心地位,主要原因之一是商業銀行控制著絕大部分金融業務和渠道,并且長期享受著政策和體制的紅利,使得其在金融市場中處于明顯的優勢地位。但隨著互聯網技術融入金融行業,一批掌握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企業,紛紛利用互聯網對銀行業發起猛烈沖擊,商業銀行的傳統業務正在被逐步侵蝕。
2.金融中介角色被弱化。商業銀行作為融通資金的載體和媒介,在金融市場扮演著信用中介這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目前,在互聯網金融的沖擊和挑戰下,這一金融中介角色已經開始逐步弱化。
3.跨越式發展,使得金融風險監管難度陡增。從傳統金融機構在互聯網上的延伸,到P2P、眾籌模式的風生水起,再到阿里巴巴、百度等互聯網企業與金融業的主動融合發展,我國互聯網金融呈現出蓬勃發展態勢,對傳統金融監管理念發起了新的挑戰。
三、當前中國金融當局的應對措施
1.要加強網絡金融風險的制度建設。我國目前已初步制定關于網上證券交易、計算機使用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法規,但還遠不能適應網絡發展的要求。因此應充分借鑒英美的成功經驗。
2.整合金融監管部門,成立國家金融監管委員會。為了改變目前各自為政、協調性差的被動局面,有必要整合三大金融監管部門,借鑒國外的經驗,成立相對獨立的國家金融監管委員會,統籌規劃和監管。
3.與戰略伙伴的深度合作,搭建一站式金融服務平臺。銀行為應對互聯網金融的過渡產品,新一代金融客戶服務的主流方式還沒誕生。在戰略導向上,可以借鑒國外銀行的成功經驗,調整與其它金融機構的關系,掘金大數據,推進與戰略伙伴的深度合作,搭建一站式金融服務平臺,同時嚴控風險,爭取成為互聯網經濟的金融門戶。
此外,鑒于網絡的虛擬性及無國界性,各國金融當局應該就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問題加強研究、合作與溝通,也許可以探討建立全球性的監管框架。
參考文獻:
[1]羅明雄,唐穎,劉勇.互聯網金融[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3(01).2-4.
[2]謝平,鄒傳偉.互聯網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
作者簡介:張京亞(1990- ),女,漢族,河北石家莊市人,學生,金融學碩士,單位:河北大學經濟學院金融學專業,研究方向:金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