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內部審計制度在企業集團發展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完善的內部審計制度符合企業集團發展的制度需求,同時,降低了生產經營的風險,提高了內部管理的能力。因此,本文研究了企業集團內部審計制度的構建,首先分析了內部審計制度的概況,其次介紹了企業集團內部審計制度構建的概況,最后闡述了其構建的對策。
關鍵詞:企業集團;內部審計制度;構建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集團的規模在不斷擴大,為了保證其可持續發展,內部審計制度的構建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內部審計對于企業集團經營管理而言有著積極的作用,它影響著企業集團的投資決策、工程項目及資金使用。但當前,企業集團內部審計制度的構建存在諸多的問題,為了使內部審計制度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本文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對策,旨在解決內部審計制度構建的問題,保證企業集團經營管理的成效,推動企業集團的健康、有序與高效發展。
一、內部審計制度的概況
1.內部審計制度的發展
在20世紀40年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大型企業管理層及其人員出現了大規模的增長,為了滿足企業內部管理的需求,內部審計隨之出現。但企業管理具有一定的復雜性,此類企業為了實現對企業財產狀況、經營情況與會計記錄的審查,運用了內部審計人員,其構成的機構為內部審計機構。對于發達國家而言,現代內部審計有著較長的發展時間,其重要性日益顯著。
在我國,內部審計的發展時間相對較短,但在企業、政府的支持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新時期,關于內部審計制度的要求在不斷增多,此項制度要進一步創新與改革才能夠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
2.內部審計制度的職能與內容
(1)職能。首先,管理作用。內部審計主要是為了審查與評價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了解企業的發展情況,使企業獲得最大化的經濟效益。內部審計屬于企業獨立的管理行為。隨著內部審計制度的落實,企業的決策將更加科學,其約束機制將所有完善,經濟效益也將得到提高,在合理、科學與高效經營管理的基礎上,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才能夠有所保障。
其次,監督作用。內部審計制度有效監督著企業的生產經營與財務管理情況,其監督作用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企業決策層與企業審計機構的監督,通過全面的檢查,企業的決策將得到落實;另一方面,政府及相關部門的監督,此時利于國家宏觀調控作用的發揮。
最后,審核作用。內部審計制度作為評價體系,要求審計人員要以相關的評價標準為依據,分析與評價企業的經營管理及經濟效益,并且發現企業發展中存在的不足,對其進行改進,從而保證企業有序與穩定的發展。
(2)內容。內部審計制度的實質為評價控制系統,它控制了企業的經營風險、保證了企業發展目標的實現。此項制度的內容如下:
財務審計,根據會計原則,對財務報表及相關信息進行檢查,保證其符合財務會計制度、會計準則及公司相關規定的要求。業務經營審計,它可以稱之為3E審計,主要是對組織的內部經濟活動展開監督,使其經濟性、效果性與效率性有所保障。項目審計,對于實施的項目進行專項檢查,如:項目進度、項目成本等。系統審計,具體內容為計算機信息資料系統的審查及數據的復核。風險審計,主要是檢查組織活動,明確企業生產經營存在的風險,并對其進行防范。
二、企業集團內部審計制度構建的概況
1.企業集團的特點
隨著現代企業的快速發展,企業集團是在企業集團化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其主體的母公司,作為經濟聯合體其構成的方式為產權關系與生產經營協作。企業集團最為顯著的特點為經營的多元化、構成的多法人及聯結的多紐帶。
2.內部審計制度構建的必要性
企業集團構建內部審計制度有著積極的意義,在內部審計全面貫徹的基礎上,企業集團的監控體系將日益完善,企業集團的經營風險將得到控制。同時此制度符合企業集團發展的需求,它不僅實現了內部控制的增強,還提高了其經營管理的能力,使其發展具有了科學性、合理性與高效性。
3.內部審計制度存在的問題
(1)不合理的內部審計機構設置。我國內部審計制度的發展時間較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也存在諸多的不足。在內部審計機構方面,其獨立性十分欠缺,外來因素對其影響是明顯的。目前,大部分企業集團均設置了內部審計部門,但缺少獨立的機構,通常情況下,內部審計崗位設置在財務管理部門之中,此時內部審計部門與其他職能部門的地位具有平行性。在此背景下,內部審計部門難以審計同一級別的管理部門,其審計對象為二級企業及其部門,其中即使審計了同級部門的管理,但其效果甚微。
我國內部審計始終位于尷尬的處境,主要是由于其受管理體制及職能作用所影響。企業集團雖然設置了內部審計機構,但該機構要服從企業的管理,其運營經費為企業集團所提供;同時企業集團未能明確內部審計機構的職責,單純地認為該機構主要是監督企業的經營活動與財務活動等,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是必要的,要獨立于被審計單位,此時其工作才能夠具有公正性與客觀性。但通常情況下,內部審計機構和被審計單位保持著統一性,即:二者的領導人員均為企業領導,其地位是平等的,同時,企業集團內部職能部門在設置過程中,嚴格遵照著相互制衡、相互分工的原則,在此背景下,內部審計結構和被審計單位在利益方面保持著不同程度的聯系,此時,內部審計機構及其人員的獨立性較弱。
(2)受限的內部審計范圍。根據國家相關規定可知,內部審計的范圍主要是綜合審計企業集團的經營活動、財務活動與內部控制制度等。但在我國,內部審計工作的范圍局限在財務活動方面,此時內部審計服從于財務部門的命令,具有財務性質,財務和審計二者之間缺少明確的、清晰的界限,其職責的劃分不夠科學與合理。
(3)偏低的內部審計人員素質。企業集團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需要高素質的人員,相關人員的綜合能力直接關系著工作的成效與質量。但我國企業集團的內部審計人員綜合素質偏低,不能滿足審計工作崗位的需求。同時,內部審計人員在配置方面也存在問題。
根據相關的規定可知,內部審計人員要掌握系統的專業知識,如:財務、會計、管理、審計與統計等,同時對于相關的知識也要進行全方位地了解,如:計算機、工程、法律與概率等,在知識理論的支持下,人員的工作質量才能夠有所保障,其工作能力也將逐漸提高。但我國企業集團內部審計人員基本來源于財務部門,僅了解財務與會計等內容,不僅缺少系統的審計知識,還缺少全面的相關知識,在實際工作中,不了解實際的業務流程,業務操作的熟練程度偏低。同時,在審計手段與審計技術方面,主要為手工查賬,計算機技術的作用未能得到發揮,審計工作缺少高效性與準確性。審計過程中主要方法為統計抽樣法,此方法過于重視經驗判斷,審計后未能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建議與意見[4]。
(4)輕視了內部審計的作用
現階段,企業集團內部審計的內容主要為年終財務審計,此時的審計為事后審計。但在現代企業集團快速發展的環境下,事后審計的不足日益顯現,不能滿足企業集團發展的需求,造成此情況的主要原因為:高級管理人員未能重視內部審計工作,對其積極作用與深遠影響的了解不足。
三、企業集團內部審計制度構建的對策
1.完善內部審計機構設置
企業集團內部審計制度的構建,要注重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及其地位的提升。在發達國家,企業集團的內部審計模式值得借鑒,對我國企業集團的內部審計模式進行改進,將其設置在董事會之下,并保持高度的獨立性。在獨立性、權威性不斷增強的基礎上,內部審計制度的作用才能夠得到發揮。
現階段,企業集團的內部審計缺少獨立性,與其他職能部門保持著平行的關系,部分企業集團甚至未設置內部審計部門。但隨著企業集團發展規模的不斷擴大,對內部審計部門的需求是迫切的,因此,要設置內部審計部門,并且保持其獨立性,從而滿足企業發展的需求。
2.拓寬內部審計范圍
在企業集團快速發展的環境下,內部審計的作用日益顯著,其承擔著經濟責任,因此,要進一步完善企業集團內部審計工作機制,并且要不斷拓寬其審計范圍。內部審計工作不僅要審計財務會計,還要審計企業經營管理的活動及相關的管理控制內容。內部審計要加強事后審計環節,同時要結合事前審計與事中審計,在三者有效結合的基礎上,企業經營管理的各個方面均將涉及內部審計工作。
內部審計的范圍要不斷擴展,在保證財務審計工作有序開展的基礎上,要轉向經營審計,其工作重點要逐漸轉移,將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作為工作重點,以此全面提高企業集團管理的效率,促進其經濟效益的增多。內部審計工作要將專業的知識理論與豐富的工作經驗進行有機結合,要掌握企業內部控制的制度,了解企業內部控制實施的情況,同時要評估企業業務經營的風險。
3.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素質
內部審計工作的業務在不斷拓展,隨著新業務的不斷涌現,對內部審計人員的要求進一步提高,要求其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在此基礎上,才能夠適應崗位的需求。內部審計人員要對相關的知識理論進行掌握,主要包括審計、會計、管理、工程與信息技術等。同時,內部審計人員要擁有一定的工作能力,主要包括實際操作能力、綜合分析能力、調查研究能力、表達能力與問題識別能力等。
內部審計人員要具備良好的溝通與交流能力,隨著審計人員溝通與交流能力的增強,將與被審計單位保持良好的關系,進而為工作的開展營造積極的氛圍,在此基礎上,易于保證工作的獨立性、公正性與客觀性。審計工作開展的重要保障為溝通,如果審計人員未能與被審計單位管理人員形成共識,則會制約工作的有序開展。通過溝通與交流,雙方將明確各自的位置、責任與義務,進而雙方對自身的職責將主動履行。
在內部審計人員綜合素質提高的同時,其審計手段、審計方法與審計技術將日益豐富,進而保證了工作的高效、有序開展。同時審計審計工作將發現企業集團發展中存在的風險,通過對其預防與處理,企業集團的發展將更加健康與穩定。
內部審計工作中審計人員是重要的因素,為了調動人員工作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要完善工作的標準、健全工作的制度。在實際工作中,由于審計人員自身的問題會給企業集團造成嚴重的后果,具體體現在重大審計遺漏、重大違紀及披露不全面等方面。為了提高審計人員的工作質量,要借助問責制度、激勵機制與獎懲制度,對內部審計人員要進行定期的考核與評價,在責權利三者結合的基礎上,各項機制的作用將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內部審計人員的責任感與主動性將逐漸提升。
企業集團為了提高內部審計工作的效率,要對審計人員進行合理的配置,此時配置的注意事項有兩點,對于不同級別的審計人員要進行合理的配置,根據人員業務的能力,將其分為高級、中級與初級,在實際工作中,要保證審計人員配置比例的合理性與科學性;在人員專業結構配置方面,要堅持會計師、工程師、經濟師與律師的“四師”配置原則,此時人員的構成才能夠滿足審計工作的需求。
4.明確內部審計的重要性
內部審計制度的構建對于企業集團的生存與發展均有著積極的意義,它能夠提高經濟效益、控制經營風險。當企業集團設置內部審計機構后,要明確其職能,使其管理、監督與審核等作用得到全面的發揮。在我國,諸多大型企業集團均設置了內部審計結構,并且獲得了良好的成效,此時企業領導人員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領導人要明確其重要性,重視此項工作的開展。在實際工作中,領導人要給予審計工作充分的信任與理解,讓內部審計工作保持較高的獨立性,從而行政管理對其影響將逐漸減弱。
企業集團管理人員在明確審計結果的重要性,對被審計單位進行嚴格的要求,使其全面、徹底地執行審計決定。企業集團可以運用例會制度,對審計工作召開定期的會議,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進行及時地處理,通過各個部門意見的反饋,保證整改意見的全方位落實。同時企業集團可以采用審計公示制度,對審計中發現的問題進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披露,對于企業集團某個單位審計的結果,要積極借鑒。如果被審計單位未能及時改進自身的不足,違規違紀情況時常出現,則要對其進行嚴懲。企業管理人員要對審計決定給予高度的重視,對于審計中發現的問題要下定決心處理,在此基礎上,內部審計的權威性才能夠得到彰顯。隨著企業集團對內部審計形成濃厚的重視氛圍,審計工作的開展將保持高質量,內部審計的作用將更加顯著。
四、總結
綜上所述,企業集團內部審計制度的構建是必要的,它影響著企業的生存與發展、關系著企業的經濟效益,但我國企業集團內部審計制度的構建存在不足,本文根據其問題,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對策,相信企業集團的內部審計質量將得到可靠的保障。
參考文獻:
[1]郭巧玲.中國國有企業集團內部審計研究[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3.
[2]陳志新.企業集團內部審計制度構建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4,10(02):124-125.
[3]宋麗.企業集團內部審計制度的建立[J].中外企業家,2014,11(03):64.
[4]岳春燕.論企業集團內部審計制度的完善[J].現代商貿工業,2012,11(03):240-241.
[5]王亞麗.論企業集團內部審計制度的建立[J].山西科技,2014,11(06):44-46.
[6]齊宗弟,齊宗緯.企業集團內部審計理論創新與實務分析[D].天津大學,2014.
[7]夏李君,張偉麗.電力企業集團內部審計相關問題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4.
[8]劉強.我國企業集團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和制度構建探討[J].工業審計與會計,2013,10(02):8-10.
作者簡介:苑詩博(1994- ),女,蒙古族,遼寧省本溪市人,渤海大學管理學院2012級財務管理專業在讀本科生,研究方向為法務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