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莉娜
摘要:《四季》作為著名音樂家柴科夫斯基的典型作品代表,其有著非常高的藝術價值,是音樂界的標志性代表。《四季》作品里面主要由12首鋼琴曲所組成,該作品的完 和柴可夫斯基的個人特點以及民族性格特點之間有著重要的關系。基于此,本文對《四季》開展音樂性的分析和介紹。
關鍵詞:柴可夫斯基 《四季》 音樂分析
對于著名音樂家柴可夫斯基大家都非常熟悉,其已經獲得了非常大藝術成就,被后來的人們稱為“俄羅斯音樂之魂”。他的眾多作品里面我們都可以看到,很多的民族特色被體現出來,這些民族特色因素的添加對于其深刻的內心表達有著重要作用。蘭芳和姚麗娜等著名學者認為在其眾多音樂作品里面,《四季》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套作品。這和該作品里面的每首小曲,都像一幅幅的優美風景畫,具有較美的意境和思想,廣為人們所熟悉和喜歡。因此,本文基于該作品創作的背景,結合民族特色,對該作品里面所包含的深刻內涵進行分析。
一、柴可夫斯基《四季》音樂分析
(一)《四季》創作背景
柴可夫斯基在創作《四季》的時候,是應其好友的邀請進行創作的。曾先后發表在《小說家》這個月刊上,當初在創作的過程中,是每個月寫一首與當月節令相關的鋼琴曲,這樣就是柴可夫斯基創作《四季》的大環境。在創作《四季》的過程中,其先后完成了一部分,如:《總督大人》、《水神》、《近衛兵》和《鐵匠瓦庫拉》等相關的作品。
王婧媛、張藝帆以及陳蕾等學者認為《四季》作品里面主要是對大自然的季節進行描寫的,主要有不同季節的12首樂曲組成,主要分為:《爐邊》、《狂歡節》《收獲》、《行獵》、《圣誕節》、《割草者之歌》、《雪橇》、《云雀之歌》、《松雪草》、《清靜之夜》和《秋之歌》等部分組成。《四季》的音樂中具有濃厚的民族性,在曲調上接近俄羅斯民歌,比如在《割草人之歌》和《雪橇》中的音樂主題。當然不僅僅是在這兩首樂曲中,俄羅斯民間曲調與節奏的運用在這十二首樂曲中,都有充分體現。柴可夫斯基在曲集中還使用音樂模仿的方法,比如云雀的聲音、水波蕩漾的聲音、獵人號角的聲音和雪橇上鈴鐺叮當叮當的響聲,來更好地在聽眾面前揭示出人們的生活和大自然的真實景象。
(二)《四季》音樂創作分析
基于前面對《四季》的創作背景介紹,若要對《四季》里面的音樂進行分析,高笛、任紅軍、胡濤等學者認為就需要對里面的每一首小曲的創作特點和格式分別進行描寫,例如《一月—爐邊》這首小曲主要是由三段曲式構成,整體是按照A-B-A的形式進行收尾:其中的A段音樂的旋律優美、使人感到溫暖和恬靜,而中間的B段旋律給人們的感覺則是一種沉思的狀態,想象的空間比較大;第二首《二月—狂歡節》是按照狂歡的節奏進行分析,充分體現出了俄羅斯民族的音樂風格,整體的節奏歡快、旋律較為跳躍;第三首小曲《三月—云雀之歌》,則是通過描寫云雀歡快玩耍的場面,能夠給人們帶來春天的消息,整個小曲音樂較為明快,使得整個旋律增添了一絲的活躍氣氛,里面的形象較為生動;里面的第四首《四月—松學草》表達的主題則是節奏緩慢、柔和,表現出了初春的憧憬和夢幻感覺。而《五月—白夜》的這首音樂描繪的是在春天的夜晚中的倦意和想象,表達的則是更多的喜悅和高漲的情緒。
在《四季》里面的《六月—船歌》里面描寫的則是俄羅斯最好的季節,整體采用的俄羅斯民族風格。旋律較為優美而且寧靜,聽起來感覺非常舒暢,也是廣為流傳的一首小曲。《七月—刈者之歌》則是通過描寫普通農民生活中割草季節的不同場景,該曲整體顯得生氣勃勃,情緒高漲。《八月—收獲》通過對收獲季節的描寫,表現出在收獲季節里面,人們的激動心情和狀況;《九月—狩獵之歌》主要表達了人們在狩獵中的景象,而且里面對龐大的狩獵團隊前進的場面和人們激動的心情進行了詳細的描述;《十月—秋之歌》這首音樂則是結合作者自身的性格特點,里面充滿了憂郁、低沉以及寂寞和孤獨的個性特點,對于秋的境界進行了詳細的描述;《十一月—在馬車上》主要是采用三段曲式,而《十二月—圣誕節》則采用了回旋的曲式即A—B—A—C—A—B的形式,表現了人們對于歡過圣誕的喜悅景象。
二、《四季》創作藝術特色分析
(一) 音樂形象的典型美
我們通過對《四季》這首樂曲的整體欣賞分析,可以感覺出里面表達出來的讓人們心靈感到美的慰藉和動人的美感,作品里面充斥著音樂的典型美感。通過分析該作品可以得出該作品的典型性格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典型的俄羅斯風光和典型的俄羅斯人性格的描寫。在《四季》中,以不同季節的美麗事物來表達作者的感受,包括春的生機、夏的濃郁以及秋的柔和和冬的瑰麗等作為描寫背景,從里面我們可以看出其對祖國的忠誠和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其中對于俄羅斯人性格的描寫主要是對于俄羅斯人的能歌善舞的民族性格特點和豪爽的性格進行充分的刻畫,這在整體的作品里面都有著深刻體現。
(二)客觀再現與主管表現的結合
柴可夫斯基的音樂作品本身可以體現出客觀和主管表現的完美結合,通過分析可以得出,其音樂具有著深刻的戲劇性,主要是其善于把自己對于時代和社會的感悟表現出來。作者在對藝術提煉和加工過程中,以生與死、愛與恨以及理想與現實等對應形象的沖突,并以尋找恰當的語言和手段來加以展示。同時,作者在對音樂內心情感表現上具有著獨特的細膩風格。
《四季》作品的創作對于當時的時代進行了詳細的描述,表現了19世紀背景下的沙皇專制下的生活,如在《四季》里面用俄羅舞曲節奏的主題、表達在當時沙皇專制下的主題,節奏歡快、旋律明顯,具有明快的雙拍子舞曲特征,里面能夠表現出在狂歡節中歡騰熱烈的氣氛,這在一定的程度上把客觀表現與主觀表現形象地結合起來,能夠進一步的觸動人們的心靈。
(三)形式美與內容美的完美結合
在對該作品進行分析的過程中,還需要對其時代感和悲劇性進行分析,該作品在對光明理性以及生活的追求中,需要對其內心的情感進行體會。這就能夠使得音樂的形式美和內容美有效地結合起來。
1.《四季》在風格上是建立在民歌和舞蹈的基礎上,把人們所期望的濃烈生活和性格特色結合起來。通過總結可以發現柴可夫斯基在采用起伏的手法上,更加注重用音樂的形象美來表現生活中各種美好事情以及人們對于事態發展過程的把握。因此,通過作品主張的音樂美是建立在真實的生活和冥思的基礎上的,這也是音樂社會的最真實寫照。
2.《四季》本身在旋律創作方面也是有著一定的規律性和主題性。俄羅斯音樂在對音樂的和聲、對位和配器法等的處理過程都需要能夠補充和描繪出旋律的思想。通常情況下,音樂的主旨和精髓主要體現在旋律上,通過旋律可以體現出其中的思想。對于旋律的表達雖并不是一個復雜的有機體,但也是由各個不同的音樂要素組成的統一體,其中主要由旋律線和各種調試關系以及和聲關系等諸多因素組成。
(四)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結合
柴科夫斯基通過將把浪漫主義的音樂風格融入俄羅斯音樂傳統,不僅在鋼琴音樂創作中表現出詩情畫意般境界的浪漫主義,還表現出富有濃郁氣息的真摯情感,從而使得其作品《四季》具有了更深層次的審美價值。同時,從美學的角度來觀察,該鋼琴組曲更是實現了地域美學的東方“意境美”與西方“悲劇美”的完美統融合。
柴科夫斯基的精神個性風格完全體現在鋼琴組曲《四季》的意境美。這種抽象形式的意境正是風格化美感的一種表達,是一種情感宣泄的方式。貝多芬曾經一度追求自由、平等、博愛的人生理想,因而其音樂意境往往都是富有崇高境界的風格;肖邦向來多愁善感,富有強烈的民族精神,因而其音樂意境表現出的往往都是濃郁的愛國、愛民族的情感。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出,柴科夫斯基受肖邦的音樂作品的影響更大一些。
三、結語
柴可夫斯基鋼琴曲《四季》表現的情景交融最為典型,其每一首樂曲都反映出俄羅斯人民豪爽、樂觀、熱情、積極向上的性格特點,并且充分體現了俄羅斯強烈的民族精神風貌。正是由于柴可夫斯基敏感、憂郁的性格特點,才讓其發現了大自然四季的壯美,進而以鋼琴曲的形式展現出俄羅斯富有特色的風土人情。
參考文獻:
[1]蘭芳.柴可夫斯基鋼琴套曲《四季》的創作特色[J].大舞臺,2014,(02).
[2]姚麗娜.韻悠意遠民族情——析鋼琴套曲《四季》的民族藝術特色[J].音樂時空,2014,(01).
[3]王婧媛.柴可夫斯基鋼琴套曲《四季》之《一月——爐邊》的創作及演奏[J].黃河之聲,2014,(03).
[4]張藝帆.生命四季之禮贊——柴可夫斯基鋼琴套曲《四季》賞析[J].大舞臺,2014,(04).
[5]陳蕾.柴可夫斯基《四季》的創作風格[J].黃河之聲,2014,(04).
[6]高笛.基于黑格爾的美學理論品讀柴可斯基鋼琴套曲《四季》[J].黃河之聲,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