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志瑩 初春虹
摘 要:從分析當前雙語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入手,通過對《管理會計(雙語)》課程教學改革實踐的設計思路、具體做法進行介紹、總結和評價,進一步反思雙語課教學中對學校、教師和學生提出的要求。
關鍵詞:雙語課;教改;引導式;自主學習
[基金項目] 山東工商學院2013年課堂教學改革項目,項目編號11688JXYJ2013035。
顧名思義,雙語教學是指使用母語之外的另一種語言進行部分或全部非語言類學科的教學工作。我國的雙語教學語言主要是中文和英文,用非母語作為媒介去學習專業課程,對師生雙方都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1 雙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1.1 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較差
英語對于多數中國學生來講是一道門檻,從初中一年級到大學二年級,至少有8年的時間要被動地應付英語上課與考試(有的地方小學三年級就正式開英語課),英語語言本身的特質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學生的厭倦。在我國,雖然高考對聽力有要求,但所占比例并不大,所以,我們的學生“擅長”的依然主要是讀,其次是寫,最后才是聽和說,所謂的“啞巴”式英語。
在這樣大的背景下,雙語課對學生無疑是一項嚴峻的考驗。用雙語傳授專業理論知識,學生不僅要能讀懂教材內容,作業或者考試時能進行書面表達,更要具備一定的聽和說的能力,以便課堂上能聽懂、能回答,能和老師呼應。
雙語課這樣的特征和要求,直接導致一部分學生在開課之初即全部放棄,靜等掛科;一部分學生放棄課堂聽課,主要利用課下自主學習,只依賴對教材的閱讀和作業勉強通過;只有極少數學生能真正實現雙語課的課堂聽課與課下自主學習同步。
此外,雙語教師的授課方式和課堂掌控能力也是導致學生主觀能動性差的原因之一。
1.2 教師的授課方式單一
雙語課要求教師不但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還必須具有較高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尤其是在授課方式和課堂掌控能力方面,這對授課教師的職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課堂授課要以多數學生聽得懂,跟得上為基本原則。而雙語課除了要兼顧學生的理解力水平不同以外,更要兼顧英語水平的差異。除卻部分教師對雙語課的主觀意識原因造成授課方式單一之外,有的教師為了讓學生聽得懂,跟得上,把雙語課上成了單語課;或者英文講一遍,中文再講一遍,教師的講授占用了大量甚至全部的課堂時間,在當前提倡實踐教學,壓縮課堂課時的情況下,課堂提問、討論等環節往往無法實現;此外,學生課下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不強的現狀,也是老師注重課堂講授單一方式的重要原因。相對于非雙語課,雙語課的授課方式更容易流于僵化,“填鴨式”教學雖然飽受詬病,但依然盛行不止。
教師授課方式的單一性,反過來會對學生的課堂聽課情緒和聽課效果產生負面影響。
1.3 考核方式有待于進一步多元化
目前雙語課的考核方式受考試課與考查課類別的影響,考試課以卷面成績為主,日常成績為輔,基本比例是8:2;考查課主要通過日常成績來評定。日常成績主要包括考勤、作業、測驗等。雖然加入了日常成績的因素,但總體來看,仍然是以傳統的客觀性考試考核為主,對學生自主性學習的考核因為難度和評判標準等原因,依然較少。
考核方式的單一化,對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不利的。
針對雙語課存在的上述問題,項目組在《管理會計(雙語)》課程授課過程中進行了一些改革嘗試。
2 雙語課教改的設計與具體操作----以《管理會計(雙語)》為例
2.1 教改思路
雙語課的學習兼具英語的學習特點,容易遺忘,需要重復,但又不需要對語法結構做深入的掌握,所以學習方法其實很簡單:預習--聽講--復習。
由于語言障礙的存在,“預習”和“復習”兩個環節顯得尤為重要,需要學生在課下拿出較多的時間進行自主性學習。但現在的學生在專業學習之外的活動很多,總是有各種各樣的理由為自己開脫,導致平常懈怠、期末突擊、死記硬背、及格萬歲、考完即忘,故而需要在日常學習中從外部施加一些壓力,改變這種現狀。
所以,《管理會計(雙語)》教學改革的重心,從學生角度,著力加強對“預習”和“復習”環節的考評;從教師角度,著力改革課堂授課形式。
設計思路是:教師少說少講多引導,學生多說多做多思考,提高日常形成性考核的比例。
2.2 具體環節設計
(1)課前給出預習內容
教師備課時,針對每一章的重難點,整理出需要學生課前需要預習的內容,在上課前或者學期開始時發給學生,同時發送授課的時間安排,以便于學生及時預習。預習內容包括每一章的:專業術語、教材精讀章節、重點內容以及思考題。
(2)課堂考核預習、復習效果
固定學生座位,以便于對號入座。通過教師提問、同學相互提問、默寫、翻譯精讀章節等方式進行考核并打分。
(3)實施引導式、討論式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
除標準成本差異部分,其他課程內容,都可以適當壓縮課堂講授時間。教師備課時準備好問題,課堂上提出,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和爭論,最后進行點評總結,同時針對課程不通過內容進行差異化課堂授課從而加深對學生的理解和掌握。
第一章Introduction to Management Accounting(管理會計概述),著重對管理會計的初步認識,掌握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區別與聯系。課堂授課以問為主,對比理解。事先設計若干問題,使學生通過回憶財務會計的概念、信息特征、信息使用者、會計假設、財務報告等方面,對比講授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區別與聯系,加深理解。
第二章Cost Behavior and CVP Analysis(成本習性與本量利分析), 公式較多,為便于學生掌握,設計了一個引例,貫穿全章,通過對引例背景條件的變換,由淺入深提出若干問題,基本上每一個問題都對應一個公式,先由學生根據其他學科的知識進行解答,而后推出相應的公式,最后進行公式經濟意義的解釋。
第三章Master Budgets(全面預算), 大約涉及11種個別預算,并且數據前后邏輯關系密切,主要通過課堂講授完成,每一種預算先講基本原理,然后由學生回答其中關鍵數據的計算或者前后關系,最后再引導學生了解個別預算表的完整編制流程。
第四章Short-Term Business Decisions(短期經營決策), 實踐應用性較強,招募學生組成小組,根據預設問題去搜集信息,并進行初步的加工整理,運用之前所學知識進行初步的決策。而后由教師對他們的分析進行點評,從而一步一步引出正確的決策方法。具體的決策部分,先介紹背景,然后針對其中的關鍵點進行提問,引導學生分解背景資料,甄別信息,做出選擇,最后由教師總結該具體決策的解決思路和易出錯的關鍵點。
第五章Standard Costing(標準成本法), 屬于管理會計中比較有難度的部分,以課堂講授為主, 輔以大量的課外練習。
第六章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責任會計), 側重于各責任中心業績評價指標的計算、分析與評價,與財務管理課程、財務分析課程相結合,以問題為主,略同詳異。
(4)布置課后作業進行鞏固
本課程共6章,每章布置1次課后客觀題大作業,要求書面規范寫作,教師批改、講解并存檔;安排2次綜合性的習題、測試或案例編寫,目的是將前后章的知識點串聯起來,提高學生對課程整體結構的把握。
(5)期末閉卷測試,匯總最終成績
最終成績構成:日常形成性評價比例50%,期末評價50%。具體安排如下:
課堂考核20%,包括考勤和對預習、復習內容的考核,期末進行平均;課后作業30%,包括作業、測驗、案例等,期末進行平均,雷同作業沒有成績;期末閉卷測試50%,根據卷面實事求是打分。
上述(3)和(5)是本次教改的重點嘗試環節。
3 雙語課教學改革的總結與反思
3.1 《管理會計(雙語)》教改總結
1.教學資源積累
經過長期實踐,本課程已經積累了包括教學大綱、外文原版教材、授課計劃、學習輔助資料、PPT課件、手寫教案、課堂引例與引導性問題、復習思考題、課后作業、試題庫、習題庫等教學資源,并在不斷地修改更新。其中學習輔助資料包括授課計劃、專業術語、精讀章節、重點內容、思考題以及課后作業題,要求學生人手一份。
2.教學效果自我評價
由于日常形成性測試與期末結課測試同等比重,使得學生不能忽視任何一個環節的學習,所以與教改前相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明顯提升。學生出勤率基本能達到95%及以上,多數同學課前進行學習準備,課堂聽課情緒飽滿、課堂氣氛熱烈,課后作業及時認真完成,課后請教老師的人數明顯增多。體現在課程最終成績上,良好及以上可以達到50%以上,掛科率明顯下降,有的班級為0。
項目組完成校級觀摩課1次,反響良好;主講教師獲得2013-2014學年度校級優秀教學效果獎一等獎、二等獎各1人次。
3.2 反思與建議
1.教師的語言素質有待提高
雙語教師的專業素質毋庸置疑,但在實踐中發現,教師專業英語的表達很流利,日常用語有所欠缺。這主要是因為雙語課教師主要來自于英語較好的專業教師,而非英語專業教師。
建議學校增加雙語課教師出國進修的名額和機會,日常針對雙語課教師開設英語口語和聽力培訓班,細水長流,持之以恒。
2.課時嚴重不足
實踐證明,雙語課如果想在給定課時內完成教學任務,“填鴨式”教學不可避免;而按照理想的課改設計思路,要徹底打破“填鴨式”教學,既讓大部分學生聽懂,又增加學生在課堂上的表達和互動,則需要大量的課時做保障,初步估計應增加50%的課時量。目前這是一個兩難的問題。
3.學生缺乏課堂交流的主動性和勇氣
有的學生是因為對課程知識掌握不夠不能開口,有的學生是因為英語聽說能力較差不好意思開口,還有的學生是因為性格原因不愿意開口。
一個人的口頭表達、交流能力,是實現無障礙人際溝通的重要基礎。很多大學生不是不善于口頭表達,而是不習慣或者說不善于在課堂上進行口頭表達。這一問題的解決,應屬長期的戰略性問題,除了教師的強制性提問之外,還應該從學校的學習氛圍、學風入手,不能一蹴而就。
4.作業存在抄襲情況
在壓縮課時,增加自主學習時間的背景下,相比之前,學生日常各科作業量較大,總有少數學生有各種各樣的理由抄作業。可以采用對疑似雷同作業打0分,允許學生申訴;布置主觀性作業(適合小班制);分組作業(無法解決“搭便車”現象)等,但哪一種都不是兩全其美的辦法。
雙語課教學是一種特殊的專業教學,課程的重心不在學習英語,而是要利用專業教學的平臺和環境,來幫助學生提高英語的綜合應用能力。
雙語教學的內在特點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授課時做到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由普通到專業的漸進方式[1]。同時要堅持互動原則,盡量實現老師與學生互動、學生與學生的互動,重視學生對學科的認識及理解,鼓勵學生敢于發言,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培養學生的創新的意識和創新精神。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方法改革是一項持續性的、沒有終點的工作,需要綜合考慮課程的目的、性質、內容以及面對的學生群體的差異。如果能針對自己的課程設計出有針對性的思路和方法,而不是生搬硬套、邯鄲學步,那么對教學質量的提高無疑作用巨大。
參考文獻
[1]田志瑩,梁美健,趙興莉.“雙向和諧式”雙語教學課堂控制方法探討[J].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09,(S01).
作者簡介
田志瑩(1976-),女,山東煙臺人,山東工商學院會計學院副教授,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