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政策是政府對教育事業的總體規劃和部署的直接體現,對于教育事業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當前,我國已經進入了素質教育改革的關鍵時期,通過研究現階段國內中小學藝術教育政策的特點,有助于系統地分析和研判今后一個階段國內中小學藝術教育的發展方向,必將極大地保障中小學藝術教育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中小學;藝術教育;政策研究
教育政策是政府關于教育事業的發展目標、措施、方針、原則、指導思想等一系列要素的總和,是國家及政府行政管理和社會事務管理職能的重要體現,對于教育事業的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力,將直接決定教育事業的發展水平、發展程度及發展方向。
中小學藝術教育包括美術、音樂等教育課程,旨在全面培養和提高中小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優化中小學生自身的知識和素質結構,帶動義務教育階段總體課程教學水平的提升。進入新時期以來,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我國藝術教育政策也有較大幅度的調整,集中體現出黨和政府對中小學藝術教育發展的新要求。
一、當前我國中小學藝術教育面臨的全新形勢
(一)素質教育總體目標對中小學藝術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素質教育是指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政府就大力提倡和推廣素質教育,并將其作為義務教育階段教學管理體制改革的總體目標和要求。
進入新時期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社會各個行業和領域對于人才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義務教育階段是人才培養的基礎性階段,社會對于人才的素質要求便形成了“倒逼機制”,這就要求中小學必須改革現階段藝術教育工作模式,適應新形勢和新要求。
(二)中小學生的個人發展的實際需要給藝術教育提出了新目標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當代的中小學生群體體現出了與以往完全不同的特點。一方面,他們能夠利用手機、電腦等互聯網媒體廣泛接觸各類信息,豐富了自身的知識儲備。另一方面,海量的信息又不斷激發和刺激他們的求知欲,藝術教育不只是作為傳統的課程教育內容,而是成為了滿足中小學生精神追求的重要途徑。因此,新形勢下的中小學藝術教育兼具了傳統教學和精神滿足的兩項功能,也就為藝術教育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三)我國教育事業改革為中小學藝術教育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我國教育事業改革的不斷深入,義務教育與非義務教育階段之間的“教育鴻溝”正在逐步消失,各個教育階段的課程體系設置更加統一、完善和合理化,我國教育事業加速發展為中小學藝術教育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二、我國中小學藝術教育政策發展的歷史沿革
總體來說,我國中小學藝術教育政策的發展經歷了三個歷史階段:
第一階段(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國中小學藝術教育發展進入了起步階段,政策體系逐步開始了構建和形成。在這個階段中,藝術教育還沒有完全獨立成為一項重要的教學內容,而是涵蓋在中小學教育工作之中。
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通過的《共同綱領》中提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教育是“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教育”,提倡“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護公共財物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全體國民的功德”。1951年3月第一次全國中等教育會議提出,“普通中學的宗旨和培養目標是使青年一代在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各方面獲得全面發展”。1952年教育部頒發的《中小學暫行規定》也重申了這個原則。雖然這一時期的教育政策沒有對藝術教育提出具體的要求,但是這些政策在影響中小學教育工作發展的同時,也對藝術教育工作產生了深刻影響。
在隨后的發展歷程中,受到“文革”等的影響,以藝術教育為代表的“美育”一度被忽視,教育政策的調整也給中小學藝術教育發展產生了一定影響。
第二階段(20世紀70年代末至21世紀初):進入改革開放的新階段以后,我國的中小學教育政策發生了深刻變革。1978年鄧小平同志主持召開了全國教育工作大會,將美育重新列入到中小學教育的主要任務之中,強調各項教育的均衡發展。而后,他又提出了中小學教育的“三個面向”和“四有新人”的目標,并寫入了黨中央國務院的有關文件之中。在這個階段中,藝術教育開始成為了中小學階段的獨立化教學內容,得到了教育界的廣泛關注和重視。
第三階段(21世紀初至今):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的中小學教育藝術教育政策面臨著全新的調整,藝術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更為突出。特別是2008年教育部頒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藝術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將藝術教育作為推動中小學素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徑,也為今后一個階段中小學藝術教育的發展提出了總體要求和部署。
三、新形式下我國中小學藝術教育政策的主要特點
(一)進一步突出了藝術教育在素質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地位
《意見》明確提出,“美育是國家教育方針的有機組成部分,藝術教育是學校實施美育的基本途徑,是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這就將中小學藝術教育的作用提升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之上,并成為了中小學藝術教育改革的總體原則和目標。
(二)多渠道地探索藝術教育水平提升途徑
《意見》中提出了許多提升中小學藝術教育水平的途徑和方法,包括合理設置課程教學內容、制定科學的教學計劃、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外藝術活動、營造良好的藝術環境等等。這些措施除了全面優化中小學藝術教育模式以外,還實現了對藝術教育外部環境的優化,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
(三)建立提升中小學藝術教育水平的制度保障
《意見》同時提出了建立提升中小學藝術教育水平的制度保障措施,包括全面提高藝術教育師資水平、整合優化教育資源、改善藝術教育條件、加強政府及教育部門主導作用等等,這些措施的提出,為中小學藝術教育工作的健康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柳.我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政策變遷研究.湖南師范大學,2007(4).
[2]閆貝妮.淺析中小學藝術教育政策.藝術教育,2015(6).
作者簡介:張劍(1973-),沈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副教授,碩導,管弦系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