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楠
【內容摘要】初中歷史學科的學習將影視作品運用于整個教學環節中有效地改善了原先歷史課堂陳腐、枯燥的說教方式,在提高學生積極性的同時幫助學生更加深刻了解歷史,從而促進學生進行歷史思考。在現今歷史教學手段仍需大幅度轉變的階段,教師不妨將這種影視作品運用課堂的方法來推動教學過程的順利進行,改善學生學習態度,激發學生學習動力。
【關鍵詞】影視作品 ?初中 ?歷史教學 ?現狀 ?改進
初中歷史的教學方式在逐步創新和完善,影視作品的運用為歷史教學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有效途徑。影視作品突破了傳統歷史課堂文字、圖片說明式的教學方式,將圖文、聲音、視頻等多種表現形式充分應用到課堂中,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他們關注歷史的意識。所以影視作品運用于歷史教學的方式應該成為現今教師備課過程所考慮的方式。
一、影視作品收集與整理
雖然歷史教學手段在不斷創新,但影視作品應用于初中歷史課堂的方法卻很少被一些歷史教師采納。而影視作品其自身所具有的優勢在歷史課堂上有著巨大的用途,所以影視作品應用于初中歷史教學的教學方法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它對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在課堂上應用影視作品的前提是要在課前搜尋、整理好相關的作品資料。例如人教版初中歷史九年級下冊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關于這篇課文的主題有著大量的影視資料供師生去選擇。教師在篩選過程中起著引導作用,教師可以進行師生分工式地進行影視作品收集。比如學生組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合作收集兩部左右的作品上交給老師,然后老師通過學生上交的影視資料進行篩選,把最合適的資料最為課堂播放資料供同學們一起觀賞和學習。這個課前進行影視資料收集、整理的過程為學生最開始接觸歷史事件提供了條件,讓學生在收集過程中對相關歷史有著粗略的認識,從而促進他們在課堂上更加聚精會神地聽教師講解歷史,推動學生學習的發展。
還比如學習人教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下冊中的“文化大革命的十年”這一課,教師除了要求學生對影視作品進行收集外,還可以讓學生試著去詢問自己的爺爺奶奶關于的文革的故事,把這個過程錄成視頻,成為屬于自己的影視作品。在與其他同學分享時,會更有真實性和說服性。
二、影視作品在課堂上的利用和欣賞
歷史課堂上,影視作品是一種傳達歷史現象的重要工具,所以教師利用影視作品進行教學能夠更加直觀地給學生講解歷史。而學生在觀看影視作品的過程中,影視作品所呈現歷史的方式有著一定的欣賞價值,這對于學生客觀看待歷史問題也有著一定的促進影響。例如學習人教版初中歷史七年級上冊中的“春秋戰國的紛爭”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選取一些影視資料作為學生學習的素材:電影《鴻門宴》、《孔子》,電視劇《戰國》、《東周列國——春秋篇》等都是比較合適的影視題材。學生在進行觀賞時,通過片中情節能夠容易地了解到人物性格、歷史事件原因等傳統歷史課堂所無法表現出來的內容。在《孔子》這個電影中,孔子給弟子講解“仁”的道理這個畫面就能夠充分體現出孔子這個人物的魅力和性格特征,以至后代幾千年沿用他的主張思想也是與他個人本身有一定關系,而學生只有通過這中畫面才能體會到孔子這位思想家的魅力何在,從而才能理解孔子思想的魅力。這是影視作品在課堂中應用所帶來的效果,幫助學生全面地去認識歷史和欣賞歷史。
又比如在學習“大一統的漢朝”這一課,《大漢天子》、《漢武大帝》電視劇作品就可以作為學生學習的影視資料。學生依靠對影視畫面中情節的認識能夠充分體會到歷史發展的必然性,從而學生在分析歷史事件的原因和影響時能夠全面、客觀的去看待。這也是影視作品欣賞給學生學習帶來的第二大效果,促進學生在歷史問題上能夠辯證地分析。
三、課后對影視作品的交流與評述
歷史的學習要注重課后反思的過程,學生雖然對教材中的歷史知識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是課后對歷史事件的深入思考才能幫助學生真正建立歷史思維,形成對歷史評述和批判的意識。影視作品是歷史再現的重要表現形式,學生對影視作品進行交流和討論也是對歷史事件進行深刻認識的方式。在學習人教版初中歷史七年級下冊中的“開元盛世”這篇課文時,影視作品《大唐詩圣》作為資料題材,學生在觀賞其中關于“開元盛世”的片段后可以形成小組進行討論各種問題:為什么唐玄宗在位前期出現了開元盛世的局面、唐玄宗這個人物的性格特點對執政有無影響……這些問題都是學生能夠通過影視欣賞而得出的問題,所以影視作品能夠提供給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提高學生的歷史認知感。在討論過程中,學生甚至可以對影視作品中的人物表演或者情節設置進行抨擊,在出現于歷史不符的地方學生應該及時提出并且更正,讓更多學生能夠意識到問題所在,這也體現了學生對歷史真實性地把握。
在學習“鴉片戰爭”時,教師可以收集一些以國外角度為第一角度的影視作品,學生在觀賞完后能夠更加客觀地去認識歷史。對于“鴉片戰爭”這個歷史事實,雖然中國受到巨大的傷害,但在西方列強角度來看,這是一種民族擴張壯大國家實力的行為。所以辯證地去看待這個事件才是正確的途徑,學生在觀影過后也要意識到歷史的客觀性。
【參考文獻】
[1] 許靜. 論初中歷史課程的綜合化[D]. 重慶師范大學,2005.
[2] 郝建彬. 初中歷史探究學習的實踐與反思[D]. 內蒙古師范大學,2004.
[3] 葉新建. 合理開發影視資源 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以人教版必修二第5課《開辟新航路》為例[J]. 黑河學刊,2011(08).
(作者單位:江蘇省阜寧縣實驗初級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