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玲

【摘要】依托目前成熟的無線通信網絡、國際互聯網和多媒體技術,通過使用智能手機等,醫護人員與患者之間實現更為方便靈活的雙向交流,定期推送個體化的康復指導知識、智能匹配用戶信息形成患友圈,極富彈性的分析患者自我管理和對疾病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提高患者的自我管控能力和對疾病高危因素的控制,以及對日常生活不良習慣、隨意停服藥物、不按時進行復診等進行康復指導,隨時隨地的為患者帶來健康指導。
【關鍵詞】隨訪APP;智能監控;康復指導;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傳統的隨訪模式受到地理位置、時間限制及人工成本飛漲的壓力,與此同時,患者個性化需求也導致隨訪模式逐步向私人定制、VIP轉型,面臨的高成本、低效率、難復制等挑戰也日益凸顯出來。而伴隨著互聯網與智能手機的普及,移動互聯網相關工具及網絡環境均獲得了極大地改善與提升[1]。
依托目前成熟的無線通信網絡、國際互聯網和多媒體技術,加之云計算所擁有的強大信息資源,通過使用智能手機等移動設備,利用隨訪APP軟件克服地理空間的流動性,醫護人員與患者之間實現更為方便靈活、雙向交互、極富彈性的隨訪,隨訪APP能夠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隨時隨地的為患者帶來康復指導[2]。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2013年3月~2014年9月間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介入治療患者中隨機選取80例,其中男49例,女31例,平均年齡(64±8.41)歲,均符合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診斷標準。不穩定型心絞痛48例,穩定型心絞痛19例,陳舊性心肌梗死13例,排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40例和對照組40例,實驗組應用康復隨訪APP,對照組按傳統方法進行隨訪。
1.2 方法
科室評估小組成員根據隨訪內容制定問卷調查表,了解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患者的服藥、注射、飲食、休息,術前準備及術后觀察等知識的掌握情況。
APP的隨訪模式和隨訪內容:隨訪APP提供康復向導、生命指標統計、特殊周歷表、視頻音頻互動、患友圈、消息通知等模式實施對患者的康復指導。
APP康復向導增強患者對PCI(經皮光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并發癥與高危因素的預防。PCI術后并發癥包括PCI術后至出院前所發生的死亡、急性心肌梗死(AMI)和急診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ABG),血管穿刺部位的并發癥以及與血管損傷無關的非血管并發癥。已存在的腎功能不全、糖尿病和造影劑用量過大是造影劑腎病發生的三個重要危險因素。
康復向導是根據專家理論與經驗,智能匹配患者,對PCI術后患者提供“私人定制”式的醫護措施、自我保健措施等,避免嚴重血管并發癥和不良臨床心血管事件的發生。
自動生成生命指標統計圖表,智能監控患者的康復情況。隨訪APP可從住院病例接收隨訪患者的血壓、血糖、血氧、心電圖、運動量等多項生命指標,也可以由患者在隨訪界面輸入自己每次復診的血液指標,引流量等數據,實時生成一條各類檢查項目的數據折線圖,預測康復趨勢,指導患者自我調節,輔助醫護人員醫療護理。
通過視頻或音頻實施專家指導,指導患者的生活習慣,培養患者自我管控能力。雙向交互式詢問患者的飲食、運動、用藥、心情、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情況。對于正確的做法給予肯定和鼓勵,不正確的給予解釋、指導,勸其及時改正[3]。
生成特殊周歷表,提醒或通知患者的康復式治療細節。系統根據患者康復治療的每個階段智能生成一張包含有“何時去醫院化驗血常規”、“何時去醫院復查”等醫療活動具體時間節點的特殊周歷表。及時告知患者,若出現心前區疼痛或不適及時咨詢或來院復查。
建立“患友圈”,普及患者疾病的相關知識,從生理、心理等方面關注患者的康復進展。根據患者目前治療的情況,自動尋找到和其境況相似的患友,智能匹配成一個“患友圈”,患友們可以在圈子里進行相互討論,分享眾多不同時期的患者康復故事,緩解心理壓力,傳遞抗擊疾病的正能量。同時病區的醫護人員將定期通過收集一些具有共性的問題,組織醫生進行回答,組織成文稿后統一歸入康復指導的資訊欄目。
還可以利用博客、在線閱讀、流媒體、消息通知等開展健康教育知識普及,使患者詳細地了解有關介入治療的知識,認識到危險因素對疾病恢復的危害性,術后長期用藥的必要性。
統計學分析:應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采用Fisher 確切概率法進行數據分析。
2 結 果
二組患者健康知識掌握情況比較,見表1。
觀察組(APP隨訪)患者及其家屬對疾病相關知識、飲食知識、藥物知識、自我防范知識、生活飲食習慣的改良均有明顯的提高,患者入睡困難、血壓波動、皮下出血及迷走神經反射等術后并發癥明顯減少,患者的住院天數有所減少,患者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
3 討 論
隨訪APP的應用有效的減少了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康復隨訪APP的實施,將整個手術流程及治療護理相關信息,提前告知患者,指導其術前進行規范、系統的生活技能的培訓,使患者了解到術后加壓包扎止血等的必要性,減少穿刺點皮下出血的發生。解除有皮膚青紫引起的擔憂,另一方面保證動脈鞘管的順利拔除。同時護理人員能及早發現患者潛在的健康問題,及早采取相應措施,減少并發癥的發生[4]。
康復隨訪APP的應用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在應用康復隨訪APP過程中,護士按照康復隨訪APP的內容提前將護理工作告知患者,讓患者做好心理準備,有效的配合護理工作,減少了患者的盲目性。增加了護理人員與患者之間的溝通,滿足了患者及家屬對疾病相關知識的需求,提高了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從而進一步密切護患關系,提高了患者及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隨訪APP的應用提高了患者的遵醫行為。康復隨訪APP的應用增強了患者參與治療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消除了患者的緊張心理,隨訪APP提供的隨訪計劃和措施,使護理人員主動為患者提供醫療護理和康復知識,提高了患者對治療及護理操作的依從性。
參考文獻
[1] Bursell SE,Brazionis L,Jenkins A. Tele medicines and ocular health in diabetes mellitus [J].ClinExp Optom,2012,95(3):311-327.
[2] 趙冠人,馮端浩,楊宏橋.手機短信用藥依從性提醒及藥學服務系統的建立[J].中國藥師,2011(11):1647-1650.
[3] 張文婷,劉俊蓮,楊婷婷,等.冠狀動脈介入術后患者自我管理狀況與生活質量的相關性研究[J].護理研究,2009,23(2B):432-433.
[4] 周明榮,高 紅,譚朝會,等.健康教育對高血壓病患者行為方式的影響探討[J].西南軍醫,2010,12(3):560-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