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少萍
摘 要:加強專業實訓教學的建設,是提高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主要針對加強技工學校會計專業實訓教學建設展開了探討,在分析了會計專業實訓教學現狀及存在問題的基礎上,給出了一系列相應的措施,以期能為有關方面的需要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技工學校;專業實訓;模擬實訓室;教學理念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5.11.125
技工學校會計專業實訓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有效手段,通過實訓,可以迅速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獨立開發具有實際應用價值作品的能力。但是在實際的實訓教學中存在著一定問題,影響了實訓教學質量,需要我們及時采取措施有針對性地加強技工學校會計專業實訓教學的建設,以提高教學的質量。
1 會計專業實訓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目前,各技工學校雖然在會計實訓設施建設方面有所投入,實訓的方法也多種多樣,但仍存在以下問題和不足。
1.1 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模式較為突出
會計專業教學在實施的過程中一般2/3以上的課時安排理論課程,實踐課時不足1/3,導致理論與實踐教學的比例失調。現在的教學模式都是先學習理論課,當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再進行實訓,這種教學模式對學生來說,感覺會計理論知識點抽象、難掌握。雖然學校設有會計專業模擬實訓室,但由于課程設置不合理,各門課程自成體系,互不聯系,不利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例如在學習設置賬戶、復式記賬、編制憑證、登記賬簿等理論知識過程中,不能與實訓操作有機結合,不能有效地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學生對知識點不能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下降。當然,這與技工教育需要的既有理論基礎又有實踐經驗的會計專業教師也有關系。由于大多數會計專業教師一畢業就進入學校從事會計教學工作,因此缺乏實踐工作經驗。
1.2 會計模擬實訓室無法達到仿真要求
技工學校會計實訓室條件簡陋、實訓設施投入少的問題較為嚴重,學校為了讓學生“全面掌握”會計有關崗位知識,實訓資料都是以內容最多的工業企業為例,教材重核算,無審核、監督方面的內容。學生從頭到尾將實訓資料做完,不考慮內部制度,不講究工作程序,學生體會不到會計職業的嚴肅性。核算與監督,核算是基礎,監督是保證。在教材中沒有給出不合理、不合法的會計資料或錯賬讓學生鑒別、修改,會造成學生對會計審核工作的忽視,這就與實際脫節。實際上,一個單位會計機構的設置和人員的多少是由單位的規模來確定的——如果是規模較小的單位,會計人員至少也要有2人,以便相互制衡監督;如果是大中型企業,則要專門設置會計機構,根據人員的分工,分別設有科室,會計人員既互相依賴,又互相牽制。按照《會計法》規定,會計機構內部應當建立稽核制度。出納人員不得兼任稽核、會計檔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費用、債權債務賬目的登記工作。而現在的實訓模擬室沒有按部門內部業務要求來設計實訓流程和實訓內容,也沒有按與供應商、客戶、稅務、銀行、審計等部門的業務聯系展開實訓。模擬實訓達不到仿真效果,學生也就沒有解決會計核算與監督的經驗和能力。
2 加強校內實訓教學建設
2.1 更新教學理念,重視實訓教學
會計是專業性很強的學科,從傳授各會計專業理論教學開始,就應該先讓學生對有關的記賬工具有所了解,認識憑證、賬簿、報表等會計資料,使學生對會計專業基本技能訓練有所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學習各會計專業理論課程的同時,要安排實習課,按照實際工作中會計崗位的設置需要和專業單項技能訓練的要求,讓學生在實訓室進行分崗實習,以提高學生對崗位工作內容和職責要求的認知能力。會計專業課程全部結束之后,再安排會計綜合模擬實訓,進入實訓室實習。綜合模擬實習要以企業發生的實際業務為模擬對象,采用仿真的實驗材料和工具(原始憑證、記賬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等),創造與實際會計業務核算相似的工作環境和條件,讓學生進行從事模擬會計業務的實際活動。學生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對會計工作的流程和會計核算的具體操作有一個全面、直觀、系統的了解,這既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又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使學生加深對會計理論的理解和對會計各項工作內在聯系的認識。
2.2 建立仿真性強的會計模擬實驗室
學校應多投入實驗經費,建立仿真性強、全方位模擬實際的生產經營過程、工作環境、職能崗位的會計模擬實驗室。具體包括:①手工模擬實驗室。其中包括工作臺、多媒體教學設施、教學實訓資料、會計工作流程、會計崗位職責等。學生可以在實訓室中分崗完成在實際崗位經常遇到的填制憑證、登記賬簿、編制報表等工作。在這種模擬環境中,學生根據實訓內容的要求,自己動手處理會計業務,仿佛置身于實際工作單位。在手工賬務處理的實踐過程中,充分了解“仿真”業務會計工作的具體過程,熟練扎實掌握會計業務處理方式。②會計電算化機房。由計算機硬件設備、多媒體教學設備及專業財務應用軟件等組成。學生可以利用實訓資料從建賬開始,完成初始化、輸入會計憑證、審核會計憑證、登記賬簿、編制會計報表的全過程,并能利用核算結果進行財務分析。③更新實訓教材。教材是核心的教育載體,高質量的實訓教材是實訓教學質量的基礎和保障。現在,技工學校所使用的教材版本很多,質量參差不齊,往往照搬普通院校專科教材,很不適用,直接影響了實訓教學效果。因此,在實訓教材建設上,應盡可能貼近企業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來設計實訓內容,每個實訓環節的目的應明確,資料的份量、難易程度要符合學生的認識和發展規律。要包括一定數量的、有代表性的、能與理論相結合的現實案例問題。隨著會計理論、會計準則的不斷變化和調整,會計實訓的內容也要不斷調整、更新、完善,將企業最新、最典型的業務案例引入實習教材中。實習資料“仿真”應盡可能反映企業經濟業務活動的全貌。
2.3 強化師資隊伍
會計教師是實踐教學的直接參與者,這就要求會計教師不僅專業理論知識過硬,而且能熟練掌握會計賬務處理、稅務處理等常規的會計工作流程。因此,學校加強校內硬件建設,既為學生創造實訓條件,又為教師創造校內實踐機會,讓他們參加實訓室建設,提高其動手操作能力,自覺學習新知識,掌握先進工具及軟件。
3 建立校外實訓基地,提高師生實踐能力
3.1 教師校外實習
建立校外實訓基地,學校可以有計劃地組織教師定期到校外企業的財會部門學習考察,了解更多的企業財務會計信息,學習到更多的新知識,提高溝通協調和組織能力,從而開闊教師的思
路,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促使教師隊伍向“雙師型”轉化。
3.2 學生校外實習
建立校外實訓基地,學校可以定期分批組織學生到企業實訓或參觀工作現場,因為會計部門不可能像基層生產部門或銷售部門那樣需要大量職員,每個企業一次也只能接受幾個學生實訓,解決不了學校每年幾百學生的實訓問題,而組織學生參觀工作現場,費時不多,企業應樂意接受。學生通過參觀現場,了解會計流程,增強感性認識,能提高學習興趣。
3.3 與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長期合作
近些年來,會計師事務所、代理記賬公司等會計中介機構發展勢頭良好,規模逐漸擴大,業務水平不斷提高,對會計人員的需求量隨之增加。學校可主動與這些會計中介機構聯系對接,建立校企合作機制,推薦優秀學生進入實習,使學生在實際業務中得到學習和鍛煉,尤其是在每年年報審計月份(每年年底前后幾個月),往往是會計師事務所業務最繁忙的時段。此時工作量大,更需要大量會計工作人員,正是學生實習鍛煉的好時機。會計中介機構的主要業務包括為中小企業建賬、記賬、納稅申報、工商年檢、驗資等。這些業務工作知識不能僅僅停留在課本中,應該在實際案例下掌握和理解,做到學以致用、融會貫通。而會計中介也需要大量的人手來維持日常工作,雙方達到合作共贏的目的。因此,學校應與會計師事務所、代理記賬公司建立起良好的合作關系,將其作為校外實訓基地。同時,會計師事務所、會計代理記賬公司等與不同的行業單位有良好的業務往來,學生在實習過程中能接觸到不同行業、不同規模的企業會計處理方法,為以后就業拓寬了道路。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會計實訓教學的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項目,因此,要加強會計實訓教學的建設質量,不僅需要解決會計實訓教學現存的問題,還要采取相應措施加強會計實訓教學的質量,以取得最佳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秦川.淺談如何加強高職高專會計專業實訓教學校內基地建設[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4(03).
[2]魏月.技工學校建筑專業實訓基地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5(01).
〔編輯: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