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叢亮
摘要:數學是一門抽象的、枯燥的基礎學科,它在學生整個學習過程成是不可缺少的,它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的一生,怎樣才能把這樣重要的一門學科學好呢?首先我們要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改變數學課堂的面貌,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形成持續、穩定的學習興趣,只有孩子想學了、愛學了,他才會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在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都是機械的把數學知識傳授給學生,可是卻從來沒有考慮過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的情感態度。這就是人們所說的以學科教學為本位的“目中無人”的教學。這種呆板的教學方式只把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記憶、掌握做為重點,而忽視了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心理情感。
關鍵詞:數學教學 培養 學生 愛好 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6(b)-0000-00
數學是一門抽象的、枯燥的基礎學科,它在學生整個學習過程成是不可缺少的,它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的一生,怎樣才能把這樣重要的一門學科學好呢?首先我們要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改變數學課堂的面貌,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形成持續、穩定的學習興趣,只有孩子想學了、愛學了,他才會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在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都是機械的把數學知識傳授給學生,可是卻從來沒有考慮過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的情感態度。這就是人們所說的以學科教學為本位的“目中無人”的教學。這種呆板的教學方式只把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記憶、掌握做為重點,而忽視了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心理情感。雖然我們的教學過程非常合理,邏輯性也很強,不過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往往忽視了學生的情感態度,因而引起了許多學生的苦惱、恐懼和別的消極感受,這些負面情緒讓他們不能盡情的去享受學習知識帶給他們的快樂,阻止他們全力以赴地去學習。”這也可能是“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痛苦”的原因之一。
人的一生都是在不斷的學習中度過的,在這個不斷地學習過程中我們應該有一個愉快的情感體驗。而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興趣和愛好,則是學生獲得愉快的情感體驗的重要因素。
結合教學實踐,我來談談如何用三種心理滿足的方式來發展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與愛好。
1我們要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充分滿足學生的好奇心
好奇是人類的一種天性,這種天性在年齡越小的人的身上表現的越為強烈。他們喜歡去接觸一些未知的事物,愿意去經歷他們未有的經歷。在數學課堂上則表現為愿意成為學習過程的參與者,甚至是主導者。他們想要成為數學知識的發現者、總結者。而做為數學教師的我們,就應該充分的引導孩子,去發現、去提問、去猜想、去驗證、去總結。讓孩子在數學的殿堂里自由的翱翔。
2滿足學生對班集體的歸屬心理。
每個人都有想要得到別人認可的心理,而學生們都想成為班級體中舉足輕重的一員,能夠在班集體中影響別人、被班集體接納認可的心理。一旦這種對班級體的歸屬心理得到滿足,他們就會迅速找到自己在班級體中的位置,為了穩固自己在班集體中的地位,他們會在班集體活動中踴躍的表現自己。這就是所謂的班集體的歸屬心理。
合作學習是數學課堂中滿足兒童這種心理比較好的教學方式。在以往的聽課過程中我遇到過類似的情景。在學習認識鐘表一課時,當老師提問分針指向5的時候是多少分?學會的同學紛紛舉起手來,有的甚至都快站起來舉手了,用渴望的目光注視著老師,希望老師能提問他。當然也有許多不自信或者根本沒學會的同學,他們不敢看老師,把頭弄得低低的,生怕老師提問自己。
這個環節完全可以采取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教學,發言錯誤的同學會得到其他同學的糾正,而正確答案確是小組合作的產物,這樣教師就會表揚和鼓勵整個小組。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人們為了自己的尊嚴,在看待問題時,都喜歡把成功解釋為自己的能力,而把失敗都歸咎于其他外部因素。在小組合作的情況下,回答錯誤的同學會把自己的失敗歸因于小組的討論不夠,這樣會讓他們的自尊心免于受傷,就不會體驗到失敗的痛苦,
3學生都有一種趨美的沖動,我們要盡量滿足他們
美是一種享受!我們每個人都有一種趨美的沖動,學生們也不例外。他們對美有著選擇性和敏感性。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面對一個很有美麗的學習對象時,在趨美沖動的作用下,他們往往會表現出很強烈的學習興趣來,形成了求知心理,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繼而去欣賞、去探索、去感知。相反,如果他們面對不是很有魅力的學習對象時,他們學習的情緒就不會那么高,對享受學習的情感體驗就不是那么熱衷。
根據新課改出版的新課標實驗教材,具有版式靈活,圖文并茂,色彩豐富的特點。跟以往的教材比較起來,學生更喜歡現在的新教材,樂于親近教材、閱讀教材。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經常引導孩子先去發現和欣賞教材中的美,讓孩子在這種趨美沖動中更積極地投入到知識的學習中去,從而在學習知識的同時,給學生以美的享受,美的體驗。
此外如學生學習軸對稱圖形之后讓學生動手剪出自己想像中的對稱圖形;學習找規律之后讓學生創造規律美化生活;學了圖形的拼組之后讓學生動手拼出美麗的圖案等,都是一些成功的做法。原因就是利用數學本身的魅力滿足了學生的趨美沖動。
4結論
總之,課堂中的學習是以學生的好奇心、興趣為基礎的,以學生的積極性為動力的。學習過程中良好的情感體驗不僅對學習過程有重要的啟發、激勵、維持、調控作用,而且與學習態度的形成、信仰的確立、個性的完善都息息相關。缺乏情感的融入,學習將無法在人的心靈中,在人生中留下震撼。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值得關注。
參考文獻:
[1]張穎;王志平;;高等數學的趣味教學法研究[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1年02期 [2]楊紅梅;;運用趣味教學,培養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J];學周刊;2011年25期 [3]楊莉;;試析小學數學低年級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09年10期
[4]常占鋒;;淺談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0年07期
[5]臧秀娟;董波;;小學數學教學策略思考[J];考試周刊;2009年26期
[6]徐喜榮;;淺議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引趣”[J];新課程(教研);2011年05期
[7]冬梅;;激趣 樂學 探究——小學生數學興趣的培養初探[J];考試周刊;2009年48期
[8]朱建波;;中學生物理學習興趣培養策略初探[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0年10期
[9]王旭鵬;;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體驗式教學方法探究[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年14期
[10]劉艷梅;;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加強學生“說”的訓練[J];考試周刊;2010年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