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奇琦
【內容摘要】保證中學文言文教學的有效性,需要教師課前充分做好準備,制定有效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課上把學生作為教學主體,運用興趣導入法、合理誦讀等合適的教學方式;課下安排合理的鞏固和延伸。
【關鍵詞】高中文言文 有效教學 提高
語文新課標要求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著力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素養該如何提高?指導學生閱讀經典,傳承民族文化應該是培養語文素養的關鍵,而文言文既是經典,也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所在,因此,文言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高考中,文言文考核在總分中也占有很高的比重。這些都要求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文言文的教學。然而,文言文所處年代久遠,大都是學生不熟悉的,文言字詞與現代漢語詞義又有一定差距,學生往往讀不懂文章,很多學生在心理上就懼怕文言文;加之傳統的文言文教學手法單調,教師們為了學生能夠看懂文言文,常常把文言文教成古漢語,只關注字詞句,課堂教學沉悶,學生沒有學習興趣。高中學生的文言文閱讀水平普遍不高,很多學生到了高三總復習時依然讀不懂一些淺易文言文,這些都說明我們平時的文言文教學效果不明顯。
文言文教學就成為高中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點。那么,該如何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學的有效性,就成為我們亟需解決的問題。
工作之初,我在文言文教學上也采用傳統的教法:按照作家作品介紹、學生誦讀、教師正音、教師講解釋義、分析文章中心思想這樣的程序來進行教學。可是我發現,這樣的教法,提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上甚至出現了打瞌睡的現象,這樣無法保證教學的有效性。通過幾年來的學習,探索,實踐,我漸漸摸索出一點文言文教學的心得,總結出以下幾種方法原則,以供分享:
一、制定有效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文言文教學和其他課文的教學一樣,教師一定要制定一個有效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每篇文言文甚至每個課時都應該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切不可一遇到文言文教學,就制定“指導學生掌握特定的實詞和虛詞,使學生理解句義”這樣大而化之的教學目標。每一篇文章都有它自身的特點。所以我們在制定目標時要落到實處。上課之前教師也應該搞清楚什么才是課文的重點和難點,有的文章,文字淺顯,學生很容易讀懂,就不必將教學重點放在文字本身上,而應該放在其他的情感價值觀、人物形象分析之類上,比如必修教材中的《燭之武退秦師》,《鴻門宴》之類的文章就是這樣;但有的文章,文字重要,不好理解,就必須先重視字詞句,這樣才能在總體上把握文言文教學,才能在此基礎上理解文章,掌握情感,《赤壁賦》就是一個典型,除了要理清字詞句外,還要掌握蘇軾的情感,如果學生連文章都沒有讀懂,教師將蘇軾的情感講的天花亂墜也是空費口舌。
二、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進行課堂教學
教學方法是教學的關鍵,文言文教學,尤其講究教學方法。我之前運用的課堂教學方法效果很差。究其原因,是因為文言文與學生相隔的年代久遠,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運用最傳統的方法,使課堂教學顯得呆板,了無生趣,學生自然不喜歡。所以,必須要最大限度的優化課堂結構,提高教學效率。在實際的教學中,我采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來提高文言文的教學效率。
1.興趣導入法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既然學生大多不喜歡文言文,教師就要選擇一個合適的讓學生喜歡的、感興趣的切入點,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文言文是古代文化的精髓,傳承下來的文言文,都有它自身獨特的文化價值。有的作品本身就是我們感興趣的歷史故事,有的作品中的人物讓我們感興趣,有的作品作者的人生經歷也能引起我們的興趣……在教學時,我們就要適當的選擇,比如說《鴻門宴》,可以從學生感興趣的霸王別姬的故事說起,引出故事的主要人物項羽,這樣一來,學生聽起來就饒有興趣了;學習《游褒禪山記》,我們可以讓學生看褒禪山的優美風景,并介紹這個地方的特點,導入課文;《寡人之于國也》我們可以從了解孟子的思想說起……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切入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
傳統的文言文教學中,教師是教學的主體,往往用“滿堂灌”的方式來進行教學。即使是學習非常認真的學生,在這樣的模式下也不免產生倦怠,學習效果不明顯是意料之中的事。我們不妨把課堂交給學生,讓他們成為教學的主體。比如我前面說的,學生誦讀、教師正音提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讓學生自己正音。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提高了教學效率。
如今的教材中每篇文言文課下都有非常詳細的注釋,學生完全可以通過注釋來讀懂課文,教師根本沒有必要詳細地一句句地講解,再在講解中提示某字某詞是什么意思。這些都可以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讓他們自己來完成。然后適當地引導學生自己歸納他們認為重要的字詞句,最后教師適當補充強調就可以了,這比起滿堂灌式的教學要好的多。對于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人物形象之類的文本內容,完全可以通過學生的合作探究、討論等方法完成。同樣拿《鴻門宴》做例子,對項羽這一人物形象分析,學生可能持有不同觀點,我們可以適當組織學生討論,甚至辯論。另外像《荊軻刺秦王》這樣的課文,我們可以用角色扮演法,再現文章的場景內容,使學生感受文章的氣氛,人物的性格。這樣,我們的課堂就顯得充滿生機,教學效果也自然會顯著提高。
3.合理運用誦讀法
誦讀是文言文必不可少的內容,誦讀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感。必要的誦讀,能使學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文言文,有的老師,只要一上到文言文,就讓學生集體朗讀,反復讀,有時候學生讀的索然無味,教師還責備學生不夠認真。這時,就要老師合理安排誦讀,哪些文言文適合誦讀,哪些不適合誦讀,教師先要搞清楚。選擇一些語言優美,情感動人的文章來誦讀,要讓學生選擇他們認為寫的好的地方來讀。比如說《滕王閣序》文章寫的美,學生愿意誦讀,再比如《陳情表》情感動人,學生也愿意誦讀;而《鴻門宴》多是敘事,學生就不愿意反復誦讀了。教學時,選擇合適的文章讓學生自主誦讀,能夠顯著提高教學效果;反之,如果盲目讓學生誦讀,可能會使學生感覺疲倦,產生抵觸心理,降低教學效果。
三、做好課后鞏固延伸
保證文言文教學的有效性,除了教師課前的精心準備,課堂的方法優化之外,還應該有適當的課后鞏固延伸。
1.文言文在語文教學中是有一定的規律可循的。課下教師應該安排有效的作業加以鞏固,針對課上的文言字詞句進行訓練,否則,即使上課時學生掌握了,可能也會很快的忘記。特別是實詞虛詞的練習,是萬萬不可少的。
2.除了練習之外,我們還可以多找一些淺顯的、有趣的文言文讓學生閱讀。如果學生課下不讀的話,可以適當地開辟一些文言文閱讀課。有的文章,學生可能一遍看不懂,可以鼓勵他們多讀幾遍,“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文言文教學也不例外,只有學生自己多讀,才會在閱讀中掌握文言文中需要掌握的常用字詞。把文言文閱讀當成一種常規教學,才能真正地學好文言文,才能提高文言文教學的有效性。很多老師,除了課本上的文言文外,從不指導學生讀文言文,這樣到高三時依然讀不懂淺易文言文就很正常,文言文教學的有效性就無法保證。適當地指導學生閱讀課外文言文,是文言文的學習效率提高的有效保證。
總之,在文言文的教學上,作為教師,課前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課上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會運用多種方法來進行教學,課后更應該充分關注學生,帶領他們延伸鞏固。做好這些,才有可能提高文言文教學的效果。而如何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學的有效性,仍是我們語文教師面臨的一大難題。以上是我個人的一點見解。我相信,只要我們不斷努力,大膽實踐,勇于突破傳統,就一定會找到更多更好更加行之有效的途徑。
(作者單位:安徽省廬江縣第二中學)endprint